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一場註定失敗的運動!為何新興的台灣知識分子還要將運動進行到底?

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一場註定失敗的運動!為何新興的台灣知識分子還要將運動進行到底?

提出議會觀念的第一人是1920年的林呈祿。他撰寫《「六三」問題的歸著點》一文,抨擊日本「內地延長主義」的荒謬,首度公開強調台灣社會的特殊性,從而主張台灣應該設置議會,以監督《六三法》賦予台灣總督的膨脹權力。以這樣的觀念為基礎,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集合了新興的台灣知識分子,開始向東京的帝國議會請願,要求台灣擁有一個議會機構。亦即在總督府的體制之外特別立法,承認台灣社會的特殊性,而在島上成立一個權力監督機構。因為如果只容許一個權力毫無節制的總督府存在,便絕對違背立憲精神。1921年至1934年,前後長達14年,知識分子在「議會期成同盟」的旗幟下,遠赴東京請願15次。雖然這是徒勞無功的努力,註定失敗的運動,但是卻帶動了近代式的民族民主運動,喚醒台灣的民族意識。請願運動所領導的議會路線,後來就為右翼政治團體所遵循,包括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文化協會(1921)、台灣民眾黨台灣民眾黨(1927)和地方自治聯盟(1930)等政治組織。

第三次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委員抵達東京火車站

要談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得先從台灣人的非武裝抗日運動的源頭說起。受到日本國內民主思潮、朝鮮「三一」獨立運動以及世界民族自決風潮等影響,台灣留學生也日漸受到啟發。如1919年年末,中華青年會幹部馬伯援、吳有容和劉木琳,台灣人林呈祿、蔡培火和彭華英等在東京組織「聲應會」,目的在謀中國、朝鮮及台灣地區密切提攜、同聲相應以抗日,獲得蔡惠如支持。後因會員離散,終於無所成就而消失。1919年年末,林獻堂、蔡惠如又糾合在東京的台灣青年人組織「啟發會」,藉以從事啟蒙運動,但因經費問題難以為繼而終結。繼「啟發會」而起者,為1920年蔡惠如所倡始的「新民會」。該會主要班底為啟發會成員,以「專為考究凡所有台灣要革新事項,圖謀文化之向上,實踐以民族自決為目的之啟蒙運動,以合法謀求民權之伸張」為綱領。後以新民會為中心,指導留學東京的台灣學生組織「東京台灣青年會」,發行《台灣青年》。《台灣青年》於1923年5月改名為《台灣》,1924年6月24日,為改善財政狀況,以2.5萬元創立株式會社台灣民報社,而將《台灣》改為白話文之《台灣民報》,刊期由月刊變為半月刊,繼而改為周刊,1927年發行量已達2萬多冊。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文件

《六三法》撤廢運動,就是否認台灣的特殊性,此無異於肯定「內地延長主義(同化主義)」;而議會設置,則在強調台灣的特殊性。在林呈祿的遊說及林獻堂的支持下,開啟了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序幕。1921年1月30日,由林獻堂領銜,蔡惠如、林呈祿和蔡培火等新民會會員共178人簽署,經由江原素六、田川大吉郎等議員介紹,向第44屆帝國議會請願,結果被決定為不採擇(不予審議)。然而,此運動仍繼續進行到1934年,前後共14年,請願共計15次。

林獻堂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5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王耀武、廖耀湘部隊戰力究竟如何?和日軍正面對決結果證明一切
電影《荒城紀》主創照片 《紅櫻桃》男主角「羅小蠻」以導演身份歸來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