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會學:如何以讀者身份來審視自己的筆者身份?

今日會學:如何以讀者身份來審視自己的筆者身份?

飲者善茶

食者善膳

讀者善墨

1、為讀者節省時間

這個時代最寶貴的是時間,最值得感激的就是別人願意為你花時間。在閱讀的時候心存感激,因為先行者願意花時間提攜後來者,實為走一段捷徑結一段善緣;很多作者也是心存感激的,文章結尾的「感謝閱讀」絕不是客氣話,是真情實感,說或不說都已經做了。

作者做了什麼?其實也很簡單,只不過是排版為讀者劃分大段,主旨句字體加粗,關鍵詞高亮,文末哪怕只是重複之前的內容也會分點總結。往往越簡單的事大部分人越做不到,總是追求複雜和各種取巧。也好,越多人做不到你做到就是王道。

做到是因為有為讀者節省時間的認知,彼此都心存感激。

2、先得讓我想點進去

作為一位自己二兩本事還「挑」人家千斤擔子的讀者,我看一本書先看目錄,看公眾號文章先看題目和摘要。如果這些優先選項沒有被我畫上√,我就不會再有跟這位作者深度交流的興趣。

√的標準是什麼?

目錄――能讓讀者馬上能在頭腦終展開一個層次分明能收放自如的思維導圖的目錄給滿分,一個看不懂的目錄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本看不懂的書,這不是作者的問題,是因為我的思想境界和認知水平都無法企及作者的高度,通過書本跨越時間空間的溝通只能是久坐書桌前快要瞌睡的靜默。

文章標題和摘要――寫作者還是乖一點的好,別投機倒把非要弄個爆款標題博人眼球、蹭熱度出風頭,作為一位有實質性需求的讀者真的是看著就飽了,好好的寫手非讓自己淪為標題黨,那你的讀者也就是那些吃瓜群眾。寫作健康的演化應該是發展到作者與讀者之間交流互動,雙向輸出,建立一種信任。這是一樁長期買賣,而不是看作者擺出一副江湖小販的姿態,扯著嗓子喊來一波人湊個熱鬧,實在有失文人墨客之雅態。

我不太明白為什麼不少文章的摘要就像霧裡飛花讓人一頭霧水。摘要的目的還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儘快能篩選到他想要的信息,提高輸入效率,這是對讀者最大的尊重。

像我這樣的讀者摘要只給我一個明確的觀點就好,說具有哲思耐人尋味的俏皮話更可見作者的幽默和智慧,漂亮的第一印象讓我秒秒鐘路轉粉有木有~

能把話說的言簡意賅是真不容易,雞湯文的作者也要承擔一句話讓我一票否決他的風險。

3、發問製造「爽點」

讀書的過程中我會不斷向自己發問,避免不求甚解,囫圇吞棗。而發問的好處不僅在於此,還讓閱讀由被動地接受信息變成了主動地搜尋信息,被動接受和主動行動的天壤之別,對比一下在中小學大滿貫的封閉式課堂里克服人性弱點的阻力和玩遊戲通關時角逐勝利的內在源動力你就知道了。

當作者在文章轉折的節點或論述重點處提出問題時,實際上就是在帶動我探尋真知的內在源動力,共情共理地分擔讀者被動接受灌輸時的不適,疏解思慮的滯塞之處。

對於求知慾強的人來說,作者發問後,想不到答案就是「不爽」,而作者隨後給出有理有據的解答就是滿足讀者的「爽點」。優秀的作者應該是一位不僅能戳中讀者「痛點」,更能製造「爽點」的產品人。

4 、謙虛

第一次感受到謙虛的力量,確切說是感受到真正有實力而內心強大的力量,是在和菜頭的公眾號《槽邊往事》的文章中看到那句話:請你相信,我所說的都是錯的。作為一個讀者,我之前所看到的所有作者都是在通過自己的文字傳達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彷彿是一輛一輛的直通車,目的就是在我抵達終點,終點就是作者立的flag。作者字裡行間所展現的智慧彷彿都是在拍著胸脯告訴我:請相信我!所以初見這句話,你應該可以理解我驚為天人語的心情。

「我所說的」無非就是作者的觀點看法意見結論等,「都是錯的」有點「不要迷信哥,哥只是個神話」的味道,這就是在提醒讀者要有自己獨立思考和思辨批判的能力。

作者的這份謙虛我把它叫做「慈父胸懷」,我並不是坐在他三尺講台之下的受教者,我是他殷切盼望長大獨立的孩子,他所說的一切不是我人生終點的flag,而是成為我人生某一階段腳下所走過的路,他引路、指路,告誡我不迷路,但從不會讓我知道我人生的終點。只要我不迷信有獨立思考、批判創造的能力,我就能走得比終點更遠。

斯矣,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請你相信

我一無所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學會友 的精彩文章:

今日會學:踩動感單車會讓腿變粗嗎?

TAG:會學會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