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見過兩個古代人用書信傳達友誼嗎?

你見過兩個古代人用書信傳達友誼嗎?

唐代詩壇不僅佳作紛呈,而且為我們留下了諸多詩人之間友誼的佳話,比如說李與杜的惺惺相惜,劉與劉的患難之交,元與白的切磋琢磨等等。記錄他們友誼的,主要是相互思念、贈答的詩作,其中有許多的名篇之作,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所學了很多。但是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這樣文章就很少了,它屬於一封情真、理切、文美的朋友間的書信,那麼接下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古人之間的書信是什麼樣的?感受一下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如何表達的?

我說的就是白居易的《與元九書》這一篇文章,白居易,他在唐貞十六年成為的進士,在此之後他任過多種官職,比如杭州刺史、太子少傅等,他是唐代中期非常有名的詩人,在剛剛進士的時候,與元稹結識並且成為了一輩子的詩友。之後他與劉禹錫也是非常投緣的朋友,兩人都是白居易重要的詩友,對白居易也影響較大。他與元唱和酬答,在當時很大的影響。他的詩明白曉暢、自成一家,在詩歌發展歷史上面,是語言平易的代表。

白居易不僅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詩人,而且在詩歌理論方面也非常的有成就。他的文學思想以元和十年為限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在前期的時候他的思想主要是以儒家傳統的「美刺」觀念為主導的,到後來的時候他又轉向為愉悅性情來進行寫作。《與元九書》恰好是在兩個時期的轉折點上面,所以表現了比較複雜的文學思想。一方面,他在於元通信的時候,總結了自己前期是個創作的時間,尤其是在諷喻詩上的寫作經歷,他大肆的表達了在其的重大意義。而在另一方面,他又隱隱約約的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矛盾。

在書信中表達自己的某種理論觀點麽是古代文人們經常使用的寫作方式。除了白居易有這種風格,還有一些著名的詩人,比如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韓愈的《答李 書》等,這都是古人在討論文學理論的名篇。但是因為是書信的形式,所以不僅要盡量說的透徹並且還要說理,並且還有溝通感情,既文辭也要以暢達最好。白居易也正是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而由於唐宋的書面語對於今人已經不算是艱深所以讀起來這篇文章,也是很好理解,能夠達到情詞並茂。

在《與元九書》當中,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這種文學思想,從積極的一面來研究,它是可以很好的促進文藝關注社會,反映現實的,為民請命,對於比較浮誇的形式主義文風有補救扶正的意義;但是如果從消極的一面來看的話,這種觀點給人一種功利色彩濃厚的感覺,稍微有些過於重功利了,把詩看成純粹的社會政治工具,可能導致對詩歌藝術性的忽視,在白居易寫的《新樂府》中就有許多詩篇接近這一口號,藝術性不強,缺乏感染力,這就是較好的證明。其實對於文藝應該追求美,還是追求有用?這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困擾的問題。但無論怎樣白居易的《與元九書》城屬於鳳毛麟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在情人朋友元稹去世後,劉禹錫陪伴他在洛陽安享晚年生活!
白居易的官做的那麼大,為什麼還老在詩中說自己不得志?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