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值得憐憫嗎?有些事兒,他們真的做過頭了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醫學專業指導:國家級健康管理師 文君
猝死——這個字眼本身,帶著些許悲情的色彩。對於這樣的不幸,我們更多地會給予同情或者憐憫。
這本身無可厚非。
但是,換一個角度想想,可憐之人必有可惜之處。不幸之所以降臨,還是因為他們有些事,做得過頭了。
1,明明身體很不舒服,非要硬挺。
研究發現,在突發心梗之前,很多人在之間的一兩天,甚至兩三天的時間裡,就有明顯的不適癥候,比如說特別勞累,胸口發悶、情緒低落、心前區一過性地隱隱疼痛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危險發生的信號。可惜的是,有太多人,在這個時候沒有注意到,或者根本不在意,結果發生了不幸。
2,對自己的身體狀態樂觀自信,甚至到了盲目的程度。
有很多猝死者,之前給人的印象是身體強壯。這種強壯,實際上深深迷惑了患者自己。這種狀態下,對自我的保護,對風險的規避,開始變得特別薄弱。這就讓他們會更多地暴露在不良因素之中,如熬夜、貪涼、精神刺激等。可以說,猝死,有患者盲目自大的成分在裡面。
3,對得不到的東西,非要得到。
人生,說到底,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到最後,連生命都要失去。但恰恰相反,我們絕大多數人,習慣於得到。對於得不到的,往往渴望之,嚮往之。對於怎麼也得不到的東西,我們往往心急如焚。在慾念的驅使下,我們不斷努力,不斷進取。這縱然有積極的一面,但也會給心臟帶來很多額外的負擔。當我們過於追求的時候,心臟就可能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所以,面對所得,我們要節制,不能做慾望的奴僕。
4,對於煙酒,過分依賴。
煙酒,如果有所節制,不至於要人的性命。但是,如果對煙酒過於依賴,則必然引發大麻煩。什麼是依賴煙酒?我們可能會依賴煙酒給自己帶來的片刻麻醉,我們可能依賴煙酒給自己帶來的社交便利,我們甚至可能依賴煙酒給自己帶來的身體上的愉悅和快感。而當我們在生活中離不開煙酒,卻又無能為力的時候,煙酒給心臟帶來的傷害,就會逐漸積累並顯現了。
5,對安逸過分的追求,對勞作過分的恐懼。
「可以讓我餓,但是別讓我動」——很多肥胖者,在論及減肥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心聲。實際上,人的生命恰在於運動。在猝死的人群中,肥胖、平時疏於運動的人比比皆是。適當運動是保護心臟,延緩心臟衰老的必要手段。對運動的過分規避,對安逸的過分追求,讓我們養成了一身懶肉。這身懶肉,就有可能成為誘發心臟病的導火索。
6,對於睡眠,過分地剝奪。
什麼時間都可以佔用,唯獨不能佔用睡眠的時間。這本應是身負繁重壓力的人,所必須遵守的事實。睡眠是養護心臟的最佳手段之一。睡眠少,心臟往往不會健康。縱觀發生猝死的人,熬夜、睡眠缺失是經常有的事情。所以,為了延長自己的生命,務必保護好自己的睡眠時間。
7,對於興奮、刺激、歡愉,過分的追求和依戀。
心,在志為喜。過喜,則心氣耗散。這是古人給我們的祖訓。但是,我們偏偏容易不斷追求歡愉的感覺,那種高度亢奮和興奮的滋味,令許多年輕人流連忘返。所以,在網吧里,在歌廳里,在通宵放映的電影院里,猝死的事件容易發生。這就是我們在過分追求歡愉的同時,忘記撫慰我們的心臟,令心臟難以承受壓力所致。
當然,我們這麼說,並非是對已逝者的不敬。面對每一個逝去的生命,我們理應獻上最真摯的哀悼。但是,在悲傷之餘,我們也要看到悲劇發生的根源,是否在之前就早已種下。哀其不幸,怒其不警。如果我們能對暗藏在身邊的這些不利因素多一點認識,那會減少多少悲劇的發生呢?


※一朵花治灰指甲!典籍明確記載,尋常庭院常栽
※男子胯下「精兵少」,清代大醫留下千古奇方,大夫們當做傳家寶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