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才少年交了滿分答卷,考官卻說不及格,結果影響明朝國祚幾十年

天才少年交了滿分答卷,考官卻說不及格,結果影響明朝國祚幾十年

明朝歷史上有過不少天才少年,比如七歲就能寫出一篇好文章的解縉,自幼以才華著稱鄉里的徐渭(徐文長),以及著名的風流才子唐寅(唐伯虎)。不過,這些人雖然都青史留名,但對整個大明王朝來說,也就如同大海中的幾朵浪花。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天才少年,卻可以稱得上是一層巨浪,他以一己之力,足足影響了大明王朝國祚幾十年。他是誰?

熟悉明朝歷史的讀者可能已經猜到了,在明朝歷史上,除了皇帝之外,能影響明朝國祚幾十年的人物恐怕只有一個,他就是明朝最傑出的政治家(沒有之一)張居正。

張居正對明朝的作用有多大,想必已經不需要筆者為他打廣告了,今天我們主要是來講述一下他少年時期的一件特殊經歷,如果沒有這件事情,也許就沒有後來的張居正了。

張居正是明朝荊州府江陵縣人,從小就是遠近聞名的天才少年。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並考取了秀才功名。他父親張文明考了一輩子科舉,學歷也只不過是秀才。荊州知府(相當於今天的市委書記兼市長)很高興在自己的治下能出現這麼一位神童,於是熱情地接待了張居正,並鼓勵他要更上一層樓。

一年後,張居正參加鄉試,此時他只有十三歲。可是張居正在考場上的表現鎮定自若,很快就完成了答卷。考官馮御史在看到張居正的答卷後,大加讚揚,其他幾位監考同僚也都驚嘆這個天才少年竟有如此才華。大家一致認定可以錄取張居正為本榜舉人,甚至還有人表示張居正應該為本榜的解元(鄉試第一名)。

不過,當時的湖廣巡撫(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顧璘在看完張居正的答卷後卻表示,這孩子將來是個「腰玉之人」(腰中系玉帶,意為宰相),早些發達,原也沒什麼不可,不過最好是讓他再磨礪幾年,將來的發展更是沒有限量。考官們覺得顧璘的話很有道理,而且大家也犯不著為一個孩子的功名去得罪封疆大吏。於是,張居正就這樣落榜了。

張居正從小到大一直都是順風順水,這次考試落榜對他而言自然是個不小的打擊。不過,這也讓才高氣傲的張居正明白了人生未必就是一片坦途的道理。

三年後,張居正再次參加鄉試,並毫無懸念的中舉。這次,顧璘親自接見了張居正,並解下自己的犀帶(督撫大員的腰帶)贈予給他。顧璘鼓勵張居正要做像伊尹這樣的偉人,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入選庶吉士。從此在政治舞台上漸漸嶄露頭角。後來張居正回憶起當年顧璘故意讓他落榜的經歷時,感激地說道:「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讓心感公之知,恩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

自古以來,天才少年並不罕見,但他們中的大多數最終卻是碌碌無為。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的人生太過於一帆風順,缺少磨礪,一旦遇到大的挫折,往往容易自暴自棄。而張居正在成長的道路上有幸遇到了他的「磨刀石」——顧璘。在歷經一番刻意安排的挫折之後,張居正終於「寶刀鋒自磨礪出」,成為了明朝歷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在他的厲行改革之下,大明王朝一掃頹勢,開啟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期德軍為什麼要殺猶太人
朱元璋鐵腕統治,為什麼沒人被逼反?因為他手中有兩張王牌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