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淮海戰役誰的貢獻最大?劉伯承說:主要是靠他們打的!不是劉鄧

淮海戰役誰的貢獻最大?劉伯承說:主要是靠他們打的!不是劉鄧

1949年1月結束的國共淮海決戰,以解放軍殲滅國民黨55.5萬人的大勝利,而記入人類戰爭歷史的史冊。關於這一次戰役,歷來有誰貢獻最大之爭。

其實,作為這一次戰爭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伯承後來說過一句話。他說:

淮海戰役「主要還是靠華東野戰軍打的」。

由此可見,淮海戰役貢獻最大的,是華東野戰軍,所以其指揮者粟裕功不可沒。

這一次大戰,第一的決策者和指揮者無疑是毛澤東,要是排第二的,則是粟裕。

首先,粟裕提出了在長江以北殲滅蔣介石有生力量的戰略思想。起初,毛澤東曾經準備派粟裕帶領幾萬人馬南下過江。但是,粟裕思考再三,提出先不過江,在江北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的思想。最終,為毛澤東接受。這就是淮海戰役的起源。

在1948年豫東戰役後,粟裕認為我軍已有條件舉行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在部分地區進行戰略決戰。隨後,他統一指揮了濟南戰役,用8天時間,攻克濟南,殲敵10萬。

濟南戰役的勝利,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當濟南還在巷戰時,粟裕上報中央軍委,建議舉行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由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兩大野戰軍並肩作戰,密切協同,共同完成。但是,粟裕始終演出的是「重頭戲」。

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華野全殲黃百韜兵團5個軍12萬人,打擊了徐州東援之敵。

第二階段是最關鍵、最緊張的一個階段。

中野全力在雙堆集地區圍殲黃維兵團12萬人。而華野的任務更重,擔負鉗制南線之敵——兩個兵團16萬人,圍阻北線之敵——三個兵團30萬人,總共抗擊46萬敵軍。

正是因為華野的有力抗擊,才保障了中野主攻戰場順利殲敵。

並且,粟裕在承擔阻敵的同時指揮華野只用5天時間,將杜聿明30萬人馬團團包圍。

當粟裕殲滅黃百韜時,國軍援兵已到達蚌埠,時不我待,必須迅速殲滅黃維兵團,才能掌握主動。12月10日,粟裕建議,華野除早先派出的2個縱隊外,再抽出3個縱隊和炮兵一部,參加對黃維兵團的作戰,首先殲滅黃維兵團,然後華野集中兵力殲滅杜聿明集團。這得到了黨中央的同意。

因此,在中野圍殲黃維集團時,粟裕派出了華野5個縱隊參戰。

第三階段殲滅杜聿明集團,是瓮中捉鱉。粟裕從容為之,如囊中取物。

淮海戰役,達成了粟裕推遲過江,逐鹿中原,殲滅國民黨軍主力於江北的戰略構想。解放軍以60萬對敵80萬,華野殲敵。戰後,毛主席說:「一鍋夾生飯,是被他們一口一口吃掉了,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嬋稚翎 的精彩文章:

這位少將人稱「智多星」,在景陽岡18分鐘全殲日軍,用計太巧妙
這一戰繳獲銀元7000塊,此人反說沒打好!副軍長一聽,竟升他官

TAG:嬋稚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