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三大後勤補給絕招,怪不得能幹掉匈奴,遠征大漠要靠智慧

漢武帝三大後勤補給絕招,怪不得能幹掉匈奴,遠征大漠要靠智慧

提起漢武帝我們都知道這位的最大功績可以說就是打擊匈奴了。但是這並不是一次簡簡單單的比拼國力與軍備的時候,因為抗擊匈奴與在中原地區作戰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最大的不同可以說就是後勤補給的重要性了。在中原地區雖說後勤補給同樣重要,當相對來說還素那是好解決,但是深入大漠就不是這樣,因為補給線拉的實在是太長了。

不過漢朝對於這件事可以說是有了一個完全的準備,第一種方法就是早在文景時期便開始施行的入粟於邊。也就是把糧食運到邊境進行儲存,這樣一來在漢武帝時期軍隊所需要的糧食單靠邊境就支撐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戰線縱深的加長,僅僅是入粟於邊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畢竟將士們總不能每次補充補給都回到長城。

所以便出現了第二種後勤方式。那就是統一運輸。其實這種方式是非常危險,也是消耗非常大的一種方式。但是在戰鬥前期這種方式卻是最好的選擇們能夠快速的擴大戰果。更是能夠給將士們一個安心休息的地區。不過隨著縱深的再次變長,這種方式就不適用了,僅僅是運輸中的損耗便能夠達到九成。

於是便出現了第三種補給方式,那就是隨身攜帶。這種方式的代表性人物可以說就是霍去病了。霍去病的騎兵大多都是一騎雙馬,甚至有些能夠達到一騎三馬,為的就是能夠更多的攜帶物資。當然了霍去病的後勤不僅僅是依靠這種方式保障。這是第一個絕招。

第四種方式就是屯田於野。所謂的野其實就是長城以外,要知道長城以外也是有大片的良田的,但是因為游牧民族肆虐,所以我國百姓是不能出去耕種的,但是士兵卻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所以這也是一種糧食補給的方式,而且產量不低。而這種方式的前身其實就是逐水而居,要知道大漠的水源地是非常的重要的,最初僅僅是在這種地方紮營,後來才發展成屯田。這是第二個絕招。

第五種方式就是以戰養戰。所謂的以戰養戰其實就是劫掠,要知道匈奴與中原地區不同,匈奴人是沒有一個百姓與軍隊的區別的,往往成年男子便是合格的匈奴士兵,所以基本進攻的每一個部落都是匈奴的軍事基地。這方面的典型人物也是霍去病,他的戰術縱深之所以能夠達到那樣的水平,也是因為這種方式極大程度的減弱了他的後勤壓力。這是第三個絕招。

所以說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打敗匈奴不僅是依靠強大的國力等等,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有一個穩定的後勤補給,這樣一來匈奴的優勢也就基本喪失,勝利對於我們來說就簡單許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楓歷史閣 的精彩文章:

古人真的沒有東西吃嗎?錯了,漢朝以前物資就很豐富,至少水果夠吃
嚴嵩是奸臣,為何很多人說體諒他?這件事,和體諒魏忠賢一樣

TAG:靈楓歷史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