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范仲淹的後代,和張良、劉伯溫齊名,用三招幫清朝奪取天下

此人是范仲淹的後代,和張良、劉伯溫齊名,用三招幫清朝奪取天下

導讀:在清朝的開國元勛之中,范文程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出身名門,是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宋朝名相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孫,但是范文程並沒有為明朝服務,明朝初年,范文程的先祖因為犯罪被朱元璋發配到了遼東瀋陽,因此范文程就在遼東一帶定居下來,對明朝皇帝並沒有特別深厚的感情。

在十八歲的時候,范文程就已經學有所成,他自行前往後金投靠了後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由於范文程學識淵博,謀略高深,受到了努爾哈赤的器重,被努爾哈赤尊稱為「秀才」,此後更是受到皇太極和順治以及康熙的重用,成了清朝的智囊和第一謀臣。可以這麼說,范文程在清朝的地位就相當於漢朝的張良,和明朝的劉伯溫,不過比他們兩人起到的作用更大,因為范文程一個人用了三大策略,就讓清朝奪得了大明的錦繡河山!

先來說范文程的第一個策略:聯合吳三桂,擊敗李自成,成功佔領京師!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闖王李自成異軍突起,一鼓作氣攻入明朝首都,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殉國,明朝就此滅亡,李自成則佔據了北京,笑傲天下。可是李自成入京之後,不思進取,縱容部下燒殺搶掠,失去民心,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更是霸佔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以至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前去向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投降,希望和多爾袞一起滅掉李自成,報仇雪恨!

多爾袞在接到了吳三桂投降的消息後,一時拿不定主意,因為他怕其中有詐,就和范文程商議該如何辦理此事,范文程對多爾袞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我們只要和吳三桂連兵,李自成一戰可破!」

多爾袞聽了范文程的話,接納了吳三桂的投降,和吳三桂聯合一起打敗了李自成,並且成功進入北京,當時清兵有燒殺搶掠的跡象,范文程站出來對多爾袞說:「惟好生者天之道,古未有嗜殺人而得天下者。國家欲統一方夏,非乂安百姓不可。」意思是讓多爾袞下令,不要殺害百姓,損壞百姓的家產財物,要想辦法安定民心,才能取得天下!多爾袞照做,立刻下令「申嚴紀律,妄殺者罪,遂定京師。」,就這樣清軍很快就平定了北京,並且站穩了腳跟。

范文程的第二大策略,就是免去明朝末年朝廷攤派的苛捐雜稅,以緩民力!

明朝末年,朝廷為了鎮壓努爾哈赤的後金,多次增加賦稅,尤其是遼餉、剿餉、練餉這三大餉,巨額的賦稅讓老百姓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范文程知道清朝當時剛剛奪取天下,正需要恢復社會生產,因此建議順治皇帝,取消這三大餉和苛捐雜稅,按照萬曆皇帝在位時的賦稅額度來徵收,順治帝採用了范文程的建議,結果「天下大悅」,老百姓沒了苛捐雜稅,自然就開始擁護清朝統治了。

范文程的第三大策略:命令士兵開墾荒地,增加糧食收入,減少百姓負擔!

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張獻忠和李自成才被清朝平定不久,各地都駐紮有軍隊,這些軍隊都要吃飯,因此每年都要派遣民夫向軍隊運送糧食,范文程覺得這樣不但浪費百姓的耕作時間,而且一部分糧食在路上也被食用,很不划算,於是建議讓各地的駐軍開墾荒地,自耕自食,這樣可以增加糧食收入,減少百姓負擔,讓老百姓有時間在家種地,減少百姓的流亡現象,對社會生產力的恢復有著積極地作用。

順治皇帝採用了這個建議之後,果然收到了很大成效,清朝的經濟得到了初步的恢復,為後來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對此范文程功不可沒!史學家對范文程評價說:「公以孔孟之學術,為伊旦之經綸,張(良)劉(伯溫)兩文成烏足語此。 」意思是范文程的功勛比張良和劉伯溫還要厲害,可見范文程的確是很有本事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綉夢才人 的精彩文章:

皇帝想讓小姨子做皇后,小姨子直接削髮為尼,皇帝大怒:以後你不準嫁人!
此人七十三歲考中探花,回答一個問題,皇帝賜他三十歲美女做老婆

TAG:綉夢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