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清代宰相,識字不多被同僚淪為笑柄,但他自己卻以此為榮

此人是清代宰相,識字不多被同僚淪為笑柄,但他自己卻以此為榮

清代大學士為品官最高,若以大學士身份入值軍機處則可稱為「宰相」。大學士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廣義上來說,協辦大學士也統稱為大學士。比如,清代名臣紀曉嵐的身份就是協辦大學士,但在很多情況下都稱他為紀大學士。

此人是清代宰相,識字不多被同僚淪為笑柄,但他自己卻以此為榮

不管是大學士還是協辦大學士,基本上都是飽讀詩書之人。可是在清代歷史上,有一位協辦大學士卻不大識字,不解句讀,不學無術,又高傲自大自以為是。此人便是晚清政壇上赫赫有名的剛毅。

剛毅,滿洲鑲藍旗人,他原筆帖式出身,官至江西按察使、雲南布政使、山西巡撫後升任禮部侍郎兼軍機大臣。戊戌變法時期,剛毅又任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真宰相。可就是這位主,在清代宰相中堪稱第一,可謂笑柄之最。

此人是清代宰相,識字不多被同僚淪為笑柄,但他自己卻以此為榮

光緒二十三年(1897),剛毅任刑部尚書時,監獄中凡是有犯人死於獄中,管監獄的牢頭照例要寫囚犯「庾」死。所謂的「庾」是指囚犯病死。但是剛毅並不認識這個字,想當然認為犯人在監獄中吃不飽,餓廋了,最後致死。因此他都會將「庾」字改為「廋」字。而且還要當面申斥有關人員不識字,把廋字寫錯了。屬下們知道剛毅胸無點墨,又不敢當面辯駁,只是心中暗笑而已。

剛毅在擔任軍機大臣期間,見地方官在給朝廷的奏摺中有「民不聊生」的字樣,但是他不認識「聊」字,竟把它讀作「耶」,為同僚們所取笑。

此人是清代宰相,識字不多被同僚淪為笑柄,但他自己卻以此為榮

在任協辦大學士期間,剛毅曾向慈禧舉薦人才,其中有一人是他在山西巡撫任時的中軍,叫做龍殿揚。慈禧便問他此人有何才幹。剛毅心想舉一名古人來形容龍殿揚的英勇,但因知識匱乏,舉不出恰當的人來作比喻,思索了好一陣子竟說出了他好比古代的黃天霸。

事實上,歷史上並無黃天霸其人,他不過是戲劇中的一個人物,剛毅也是從看戲中得知黃天霸的英勇,因此拿他來作比喻。慈禧也知道剛毅沒什麼學問,也沒有責怪他。

可退朝後,大學士榮祿等人卻忍不住取笑他說:「你把龍殿揚比作黃天霸,是不是以施世綸自命?(施世綸在當時聲名顯赫)如今演這齣戲的演員,卻是以下等角色來濫竽充數。」一番話將剛毅氣的咬牙切齒,但又拿不出話來反駁,從此二人矛盾加深。

此人是清代宰相,識字不多被同僚淪為笑柄,但他自己卻以此為榮

剛毅在任官期間,出現的笑話多的無法一一列舉。作為守舊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剛毅反對戊戌變法,反對一切新事物,他阻擾廢除八股取士,只要是向外國人學習的一切行為,他都義無反顧地排斥。

剛毅既然識字不多思想又很保守,為何在仕途上會如此順利,一直做到了宰相呢?道理也很簡單,首先是他的出身好,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個很難得的優點,那就是為官不貪。不論是在封疆大吏任上,還是位居中樞之位,剛毅一直都很清廉,這在晚清官場萬馬齊喑的情況下尤其難能可貴。但是在劉鶚的《老殘遊記》中卻說像剛毅這樣的清官比貪官更可恨。

此人是清代宰相,識字不多被同僚淪為笑柄,但他自己卻以此為榮

不過剛毅對自己的不學無術,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常自豪地對人說:「求活何必學問,像我這一生,不屑為學,而今當了宰相。和那些咬文嚼字,下筆千言,而落拓窮途一身不能自保的人相比,誰好誰懷?」這種人簡直無可救藥,讓剛毅當宰相,大清國焉有不亡之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干預朝政的太監不多,其中一人憂國憂民,斬首後百姓為他收屍
張作霖墓地修好後準備入葬,可風水先生一番話,讓張學良犯了難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