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多災多難的祖國共命運

與多災多難的祖國共命運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1900年是庚子年,這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強迫清政期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的「庚子賠款」是四萬萬五千萬兩個中國人平均一兩。

這個事件與一場巨大的反帝風暴義和團運動有關「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山東人民在甲午戰爭期間備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躪;戰後,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又首當其衝。1897年,德國出兵強佔了膠州灣;第二年宣布山東是其勢力範圍;就在這一年,英國強租了威海衛,圈佔文登、榮成兩縣的許多地方,引起流血事件。

1899年就在山東爆發了義和團的偉大群眾運動,「擁眾千百,槍械林立,動言焚殺……」這場運動的鋒芒是直指外國侵略者的,其勢如暴風驟雨,很快由山東發展到河北。天津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貼著義和團的傳單:「兵法藝,都學會,要平鬼子不犯難。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日德俄盡蕭然。」北京也處在了義和團的控制之下,景山附近的宮牆外聚集著人們在練「義和拳」,前門外的鐵匠鋪里在趕製義和團的大刀片。

這引起了列強們的極大恐慌,他們驚呼:「從黃河到長城內外廣大地區,將成為一片爆亂的火海。」他們不斷地催促清政府儘快鎮壓義和團。山東巡撫毓賢因為鎮壓義和團不力,他們脅迫清政府換上了血腥的劊子手袁世凱當巡撫。這年四月,英、法、美、德四國公使聯合照會清政府,限令清政府在兩個月內將義和團「則除凈盡」,否則就要出兵「代為則平五月初,各國公使就紛紛請求本國政府出兵了。

在這種情勢下,如何對待義和團?清延發生了尖銳的對立:一派主張「民氣可用」,想借義和團的聲勢給洋人一點顏色看,即使屍積如山也不過借洋人之手滅了匪患,總比強行滅引火燒身好得多;另一派則堅決反對:「民氣可用,匪氣不可用!」只有堅決剿除才能取得洋人的諒解,不致洋人入城,有辱外交。

御前大臣會議吵得不可開交,最後慈禧拍板決定「宣撫」,在宮內召見了義和團大師兄,慰勞有加;其實卻是一場絕大的政治騙局。從來對她的子民視若草芥的慈禧,怎麼會相信義和團有力量跟洋人抗衡,她是假利用,真投降,所以不過是一種「變相的宰割」,在義和團當真與洋人交戰時,她就百般阻撓了。

這樣一個不爭氣的「老佛爺」卻在把持著中國的「國柄」。奈何!王懿榮就處在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他眼瞅著列強的兵船在四月里就開進了大沽口,自然義憤填膺;可是,面對著和戰不定的清政府,他無可奈何!明明知道,滿朝顯貴的無謂爭論,兒戲決策,將把多災多難的故國再次推進災難的深淵,可他除了憂心如焚之外,又能如何?他讓國事折磨得更加憔悴了,因為他跟苦難的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謝謝大家的觀看,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下,我們下期再會!

本文由雲裳說古今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裳說古今 的精彩文章:

TAG:雲裳說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