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大怒:給我拉出去斬了,被斬百姓不懼反喜,最後成皇帝近侍

皇帝大怒:給我拉出去斬了,被斬百姓不懼反喜,最後成皇帝近侍

朱元璋不僅執法甚嚴,而且還非常注重法律的制定。早在他沒有稱帝之前,他就要求李善長著手起草法律。《大明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他嚴於執法不僅始於稱帝之後,而且在他還在打江山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

朱元璋

他的大軍攻下婺州以後,他頒布了一條「禁釀酒」的軍令,大將胡大海的兒子卻違背禁令,公開釀酒。朱元璋知道之後,確實也有糾結,因為當時還沒有打敗元朝,他的立國大業未就,如果貿然殺死大將的兒子,極有可能逼反胡大海,這對他的事業顯然是極為不利的。有的部下也給他進言陳說利害。但是最後朱元璋還是下決心殺掉了胡大海之子。他的觀點是寧肯失去一員大將,也不能讓禁令成為一紙空文。當然幸而胡大海深明大義,接受了朱元璋的處罰,沒有產生嚴重後果。但從這件事看得出朱元璋的執法決心。

明朝初年,有一個少年,名叫周琬,其父是一個知府,因為受人牽連,被捕入獄,秋後就要執行死刑。這位十六歲的少年堅信自己的父親無罪,乃是遭人誣陷,他救父心切,決定直接向朱洪武陳情。

登聞鼓

朱洪武是貧苦出身,特別體諒下情,為了讓百姓的意見或冤情上達天聽,他讓人在皇宮門口設置登聞鼓,老百姓敲鼓之後就可以面見君王。周琬於是敲鼓鳴冤,皇上召見了他。皇上問他有何冤情,他回答說要代父服刑。皇上看這個小孩說話不慌不忙,沉著冷靜,感到這不像一個孩子的表現,懷疑他背後必有主謀,於是逼問他誰是背後的主謀。他回答並無主謀,完全是自己一人的主意。皇上於是命左右推出去砍頭,但是這孩子居然一點也不害怕。皇上對這個孝順的孩子動了同情之心,就把他父親的死刑改為流放戍邊。皇上以為這樣他應該謝主隆恩了,沒想到,他卻提出重審案件的要求。這回皇上真的生氣了,喝令推出去砍頭。

古代刑場

在法場上,周琬神情鎮定,不僅沒有絲毫的恐懼,甚至還面帶喜色。連監斬官都感到不解,就問他死到臨頭,為何還面帶喜悅。周琬說:「你想,假如我的死能換來父親的生,我當然開心啦。假如我父子一起死,到了陰曹地府我們父子還能在一起,不也是一件開心的事嗎?」

這話傳到了皇上的耳朵里,皇上大受感動。立馬赦免周琬,同時也赦免了他的父親。皇上在朝堂的屏風之上當即書寫「孝子周琬」幾個字,表彰他的孝心,並賜官「兵科給事中(皇帝近侍職官)」。

朱元璋

朱元璋執法雖嚴,但他還主張執法要原情,也就是要考慮情理。這事讓幸運的周琬父子趕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五歲封王,九歲成皇帝眼中釘下令處斬,死前說出七字,流傳至今
武則天讓百官舉薦良才,一神官說:我兒可以,百姓砸連祠堂給砸了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