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挪威的森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

《挪威的森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

最近閑來無事,便向朋友借了一本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來消磨時光。很早之前就想看看這本書了,只是一直都被各種事情耽擱。只能說現在的時代中消遣娛樂的網路文化阻礙了我們閱讀的腳步,能夠捧起一本書,享受靜謐的讀書時光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的體驗了。

《挪威的森林》是一本青春戀愛小說。但不同與傳統戀愛小說的是,故事中人物對於性與愛是分離的。如直子真心愛著木月,而肉體卻違背其意願,不願意同木月做愛;而直子未必愛渡邊,卻和渡邊一起睡覺。渡邊愛著直子,卻和綠子……直到在和初美交往中,渡邊才開始理解到性與愛是完全統一的。

《挪威的森林》也讓人感受到了孤獨和死亡的味道。求學在外,獨在異鄉,很多大學生都能感受這種孤獨。一個人徘徊在繁華的都市裡,形形色色的人們在街道上來回穿梭。周圍燈紅酒綠,但似乎卻找不到一個容納自己的棲息之所。如此渺小的自己,就像空氣中漫天漂浮的塵埃,沒有最終的歸宿。而青春又是迷惘的,這就顯得更加孤獨悵然。

而對於死亡,村上春樹則有著更加深刻的領悟。木月死時,渡邊重複著永無休止的圓周式思考後悟出一個道理: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簡短的一句話,蘊含著對人生的多麼深刻思考。

我們通過生而同時培育了死,但這僅僅是我們必須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使我明白,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面前,又是那樣軟弱無力-----我形影相弔地傾聽這暗夜的濤聲和風鳴,日復一日地如此冥冥苦索,我蓬頭垢面,背負旅行背囊,踏著初秋的海岸不斷西行,西行。

成長的過程總是伴隨著死亡的陰影。但是只有經歷親人的離世,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存在。我也曾經失去過我至親至愛的爺爺,一開始還不是特別悲痛,可能被突如其來的意外搞得不知所措,也可能自己不願意去面對這樣的現實。最讓人痛心的是回到家中看到熟悉的場景,腦里泛起的那些快樂的記憶時,卻感覺缺少點什麼時候。

而死亡在書中投射的陰影則更是令人絕望,木月,直子等他們都是自己主動去結束自己的生命的。

一個人總是要成長的,而成長就是人們受傷失去卻又要活下去。當你能夠在悲痛中掙脫出來時,說明你已經長大了。

很喜歡渡邊這個人物。感覺他是一個很有原則和責任感的人。當他和直子確認關係以後,不在隨便和女孩子睡覺了;當他在確認對綠子的感情之前,又刻意避免和綠子發生關係。說他有責任感是因為他不像木月一樣拋下直子一走了之。他自己知道可能直子愛都沒愛過他,可在直子需要他時,他還是給了直子一個可靠的肩膀。

目前經歷尚淺不能深刻的領悟書中精華,或許經過歲月的沉澱,重讀這本書時,會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END

文字:尋千雪

排版:尋千雪

圖片: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彈水芳華 的精彩文章:

TAG:彈水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