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式教育的焦慮

中國式教育的焦慮

微信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復旦大學教授對當下教育的看法,他認為中國教育就像得了癌症病人sh一樣,他難相信中國的教育還有救,他的觀點歸納如下:

他認為中國以前的教育對象是多兄弟姐妹的孩子,而現在面臨的教育對象是「人類這個物種以來從未有過的『亞種』__獨生子女」。

他認為過去的教育並不快樂,沒有吃飽飯,作業多,有時還被老師揍幾下,卻很有成效。而現在提倡的「快樂教育」是沒有效的。

他認為鼓勵教育不能完成教育,即教育應該有懲戒手段,現在的教育沒有懲戒手段,說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不得了。他希望教育「一手拿著胡蘿蔔,一手還得拿著大棒,」

他認為現在的教育是快樂的,是對接替我們的子孫讓步,是教育的倒退,是對社會的妥協。「素質教育也是一種讓步,應試才是最基本的素質。」

對於教授的一些觀點是事實,他對中國教育是焦慮的。但有一點,他認為中國教育是快樂的,不敢苟同.我是一名鄉鎮中學的普通老師,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兼過歷史、政治、生物課,當過班主任,工作在第一線.我不知道教授看到的教育現狀指的是城市的教育還是全國的教育?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

2.

我以一個基層教育二十多年的最普通老師的視角來看,我認為:我們中國基礎教育並不是快樂教育,而是焦慮的,也就談不上對子孫讓步的說法,這個不快樂是包括教育的內容、目的和被教育者的心理感受。教育快樂包括教者的快樂(家長和老師)以及學者(學生)的快樂。

事實上教者之一的教師並不是快樂的,而多是焦慮的從畢業執教的那天起每天起就備課、上課、改作業,應對各種檢查各種考核各種培訓、學生的成績還要和自己工資里扣下的所謂績效工資掛鉤、繁重的腦力勞動與工資的不成比例、各種教師的負面新聞、學生群毆刺殺老師的報道,這種讓老師沒有尊嚴的教育環境,老師何來的快樂?如果教師快樂,會有許多教師許多轉到別的行業但沒有其他行業轉行當教師的?

古賢孔子三千弟子就有七十二聖賢,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有無數追隨者,近代有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蔡元培等,可是現代卻沒有在教育界在社會中有威望有成就的教育家,為什麼?沒有快樂的教師怎麼影響學生的快樂?很多老師都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狀態,教育的悲哀。

我們中國教育就是缺乏快樂。

家長、孩子並不快樂,從幼兒園到高中就繃緊「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弦,孩子從幼兒園起就選擇雙語教育,小學起周末四處上補習班上各種才藝培訓班,一期兩次以上的考試排名,小初高入學的選校,學生厭學輟學,高考完了學生撕書、學生自殺、校園血案、、、、、你能說教育是快樂的?

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學生、家長的快樂被扭曲了,考個好分數皆大歡喜,沒考好悲觀消沉,家長、孩子都行走在急功近利的路上,而真正忽略了內心真正的需求,忽略了長遠的人生家長是焦慮的,學生是焦慮的。如果中國教育真正快樂了,中國教育就有救了。

3.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哈佛大學培養學生的首要目的是「a fine human being"(培養好人),品德第一。

德育」不是政治信仰教育,而是對社會的責任感,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對他人的隱私和權利的尊重,對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堅決捍衛你有不同觀點的權利」,遵守法律,懷有良心、堅守良知,等等。教育的第二目的是提高智慧。智慧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如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等,知識和技能是低一層的東西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獲得一種幸福的體驗和快樂的人生。獲取知識和技能、找一個好的工作只是在此路上的一段目標,而不是終極目的。

可是現在的教育卻把獲取知識多少的標準——「分數」,把找一個好工作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教育悲哀了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曾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得龍應台對兒子的話,如果我們的家長、老師、社會都這樣期待孩子的時候,教育就快樂了

中國教育要成為快樂教育,社會要給教師一個有尊嚴的環境,尊重老師的教育方式,把教師從急功近利的分數中解放出來。教師更多自由和心思注重與學生的互動,讓老師更多關注是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老師做個火星似的人,點燃學生學習的燎原之火。讓老師專註於培育學生終生快樂學習的基苗,讓老師教給學生智慧學習、智慧生活的鑰匙,讓老師身心健康引領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打破以分數作為量化老師能力的所謂「標尺」,管理者從制度具備相應的合理規則來考核評價老師,而不是唯分數。

教育過程真正快樂了,教育的對象和產品才會打上快樂的標籤。楊絳先生曾言「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興趣引發的學習動力比分數引發的學習動力更持久有力。

教師走上講台放下分數雜念,將枯燥的教科書開闢成快樂的「試驗田」,讓學生在這「試驗田」自由開墾播種收穫,不要將分數作為「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懸在頭頂,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得過濾、分析、使用信息,交給學生積累知識的時間和能力,教會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尖子生和後進生都有自己的成就感,那些唯分數論的評價,注重尖子生忽略後進生的急功近利的態度,都會給尖子生和後進生造成巨大的壓力。不如給後進生較低的平台讓他有容易爬上去的成就感,讓尖子生衝刺他更感興趣的領域,讓他們有相同的喜悅。

學生快樂了,教師快樂了,家長快樂了,社會快樂了,這才是中國快樂教育,中國教育快樂了就會培養快樂的中國人,快樂的的中國人有了幸福感就會智慧學習、智慧生活,「智能生強」中國就永遠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月的菩提花 的精彩文章:

TAG:五月的菩提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