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磨蹭,是孩子最寶貴的天性,99%的父母卻誤解了它

磨蹭,是孩子最寶貴的天性,99%的父母卻誤解了它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

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長大了會變成溫潤如玉、

情商超高的人。

但很可惜的是,

這樣的節奏被家長打亂了

很多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脾氣急,不夠從容大方冷靜。但實際上,讓孩子變得暴躁的,就是父母本身。

心理諮詢師凌想做過一個調查:

「你最不滿意自己孩子的是什麼?」

結果,很多家長的第一個答案就是:

磨 蹭

如果你為人父母,你家裡一定經常發生這樣的場景:

起床問題:

「7點叫醒他,結果這孩子8點才起床。氣得你想在他睡懶覺的時候當頭一盆冷水潑下去。」

吃飯問題:

看過一位32歲母親的抱怨:「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

儘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奏,於是乾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裡塞,而且成了常態。

雖然我也知道這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

做作業問題: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很火,專門討論父母陪孩子做作業的各種心酸。有家長吐槽自己孩子一晚上只做5道選擇題,馬上得到一大波回復:

淡定,你沒碰到兩小時一題沒做的!

哎,三個小時,寫作文,20個字。真的很想砍人。

一寫作業尿尿、拉屎、喝水,肚子不舒服、

腿讓蚊子咬了,各種事情分分鐘想揍他。

老師讓十分鐘做完五十道十以內的加減法,

包括寫名字,三分鐘過去了,

這貨還在把名字寫了擦,擦了寫,

想吼硬是憋住,快內傷了……

類似問題,層出不窮。什麼時候能夠不磨蹭?

很抱歉,不存在這樣的時候。因為不管多大年紀的孩子都會磨蹭,這是人的天性。

每個人都有過小時候。想想自己小時候,你肯定也會因為磨蹭,受過父母的催促甚至謾罵。你改了沒有?相信你也改不了。

我後來仔細思考了一下,其實父母催促孩子,實際上是要求孩子與自己在同一時區同一節律:

你催促孩子快點起床,

是因為你也趕著要上班;

你催促孩子趕快吃飯,

是因為你要收拾碗筷;

你催促孩子做作業要迅速,

是因為你自己的工作都還沒完成。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當我們不斷提醒孩子要「快快快」的時候,你是以成年人的節奏帶了他的節奏。

兒科醫生和科學家已經發現,孩子是有自己的生理節律的,具體如下:

2歲半以前的孩子,完全沒有「時間」這個概念。他們完全活在當下,沒有過去的回憶,也沒有未來的焦慮。

到了2歲半,孩子對「時間」、「先後」這些詞才有了初步認識;

2歲半到3歲,孩子的時間觀念飛速發展,「過去」「現在」和「未來」能分得清了;

4歲的孩子,能夠描述出在幼兒園裡幹了些什麼,但還不能具體說出在什麼時間幹了什麼事,這一點孩子要到5歲才能做到;

6歲的孩子更進一步,開始喜歡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但對於類似於半小時、20分鐘之內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他們沒什麼感覺;

7歲的孩子已經能夠分得清時間了,卻是他們最磨蹭的時候: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面,其實還沒有接受在特定時間做特定事情的節奏。

所以,磨蹭其實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只有當他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感受「時間」、感受按時做事情的規律,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長成情商超高、人見人愛的人。其實,如果尊重孩子的生長節奏,他是完全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的。

但如果你越俎代庖,強行阻斷他自己對「時間」的感受,後果不堪設想。

知道了孩子的生長節律以後,我再也不敢催我家小侄子了。因為經常被人催促的孩子,有可能長成兩種極端性人格:

第一,過分依賴型

比如催做作業這件事。如果孩子在一邊做,家長在一邊指手畫腳,其實孩子會非常緊張,作業越做越慢。

最終你不得不親自上陣,直接幫他做,或者手把手教他怎麼做出來。結果是什麼?孩子該不會的還是不會,而且還會變成非常依賴你。

就像心理學家Erica Reischer所說:「你的孩子沒有機會去學習怎麼為自己負責,也沒有機會練習一些諸如時間管理、自我約束這樣的重要生活技能。」

你想讓他趕快學會你會的東西,

結果最後他連你的水平都超不過。

第二,極度反叛型

想想如果你每天耳邊聽到的都是這樣的「咒語」:

每天都是唐僧念經一樣在你耳邊叨叨,天生反骨的人會極度反感。

已經有研究證明,如果你的孩子本來性格就強,就更容易在催促中變得易怒易煩躁、耐性差,根本聽不進別人勸。

法國兒童精神專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說:

「依賴性人格的孩子,因為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覺自己是『壞孩子』,失去自信;

而反叛性人格的孩子,卻只會越來越無視父母,變得自私冷漠。」

這兩種孩子,都毫無例外地喪失了自我。不管是哪一種類型,我都不想我家的小孩子變成那樣。

那些會思考的孩子,真的挺磨蹭的。

有位爸爸去接兒子放學,在學校門口等了半個小時還沒見人。心裡已經火冒三丈了:「這孩子,怎麼連放個學都這麼磨嘰!」

他圍著校園兜了一圈,終於在學校一個小工地上發現了兒子:

他正在全神貫注觀察工人打樁。見到爸爸來了,這孩子興奮地說:「爸,我發現了打樁機工作的原理!」

結果他爸爸啞口無言:哦,這孩子磨蹭原來也是有原因的。

心理學家Erica Reischer經常會收到很多父母投訴:自己的孩子好像根本沒有時間觀念,經常丟三落四,不能按時完成任務。

但是當他單獨問了孩子以後,發現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安排其實是非常合理、有序的,而且還會養成習慣。

家長知道了這一點以後非常驚訝:「為什麼他從來不跟我說?」

Erica Reischer會跟他們說:「因為在催促和抱怨的氛圍之下,孩子根本就不想說。」

孩子和家長,看似並肩同行,但其實是在不同的軌道運行,各有各的去路。家長出面干涉,其實會跟孩子「撞車」,這就容易出事。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才最要命。

且不說磨蹭是自然規律,你的孩子磨蹭,別人家的孩子也磨蹭;

更重要的是,看似磨蹭的孩子在慢慢適應世界的過程中,還能把對世界的好奇心保持得很完好。

心急火燎做事情的孩子,很難想像他們能夠靜下心來發展一種興趣;

而慢吞吞的孩子,反倒能夠自得其樂。

不用為孩子的磨蹭焦慮,

不要做「殺死」孩子情商的「兇手」。

你應該慶幸的是,在這個大家都習慣奔跑的世界,你的孩子還能保持一點走路的悠閑。

神墨萬能哥,助身邊人進步!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世界 的精彩文章:

學習珠心算不僅提升孩子記憶力,還有這麼多好處你還真不知道?
你越管,孩子越差勁?這麼做,孩子成績暴漲,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TAG:父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