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經典歷歷在目,為何有人說國產情景喜劇已死?

經典歷歷在目,為何有人說國產情景喜劇已死?

當下的影視劇市場,能激起水花的情景喜劇已經很難看見了,尤其是原創情景喜劇,幾乎已經成為創作空白區,而曾經的情景喜劇IP卻在以各種形式頑強地出現,怒刷了一波裹挾了情懷的存在感,比如,出自經典家庭情景喜劇的《家有兒女初長成》於前天開播,以及前不久宣布定檔8月的《愛情公寓》院線電影等。

經典輩出的年代,是怎樣的江湖?

國產情景喜劇也有過經典輩出的榮耀年代,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左右,情景喜劇一直都是頗受電視觀眾喜愛的電視劇類型,也是優質創作力聚集,經典之作頻頻誕生的領域。最能代表國內情景喜劇創作特色和播放成績的是以下幾部作品:

首先是《編輯部的故事》和《我愛我家》,這兩部作品的相繼誕生,讓國產情景喜劇的創作剛一起步就躍至高峰,兩部京味兒十足的作品幕後主創都是影視圈的重磅人物,前者集結了馮小剛、王朔、趙寶剛、葛優等大碗,後者彙集了英達、梁左、宋丹丹、楊立新等優秀主創。作品播出之後,不僅廣受好評,還取得了堪稱轟動的綜合影響力。據悉,《我愛我家》曾創下了高收視率,在國產電視劇史上也能擠進前十。

或許是《編輯部的故事》和《我愛我家》給國產情景喜劇立了太高的標杆,這一題材在此後十年左右的時間都未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誕生,直到2001年《東北一家人》和《炊事班的故事》的出現,國產情景喜劇再次迎來創作小高峰。

至此,國產情景喜劇開始成為熱門題材,在平台和觀眾都歡迎的創作環境下,這一領域一批優秀的創作人才進入成熟期,比如尚敬導演、林叢導演、編劇寧財神、編劇汪遠等,相繼有家庭情景喜劇《家有兒女》、武俠情景喜劇《武林外傳》、都市情景喜劇《愛情的公寓》等口碑和收視率均高的作品出現。

儘管這些情景喜劇市場反饋不錯,但在系列化開發方面成績卻並不理想,《家有兒女》第一部和第二部大獲成功之後,曾推出第三季和第四季,但後兩季口碑下滑嚴重,最終讓這部原創IP無疾而終;《武林外傳》之後,延續了該劇風格的《龍門鏢局》推出,儘管也頗受好評,卻未能突破前作的影響力;《愛情公寓》也沒能逃過系列化節節敗退的厄運,第三季和第四季口碑和播放成績相繼下滑,最終在2014年畫上了休止符。

伴隨著《愛情公寓》的沉寂,曾經熱鬧的情景喜劇江湖也開始落幕,曾經讓人捧腹的那些經典之作只能作為70、80、90後的青春記憶存在,聯想到國外那些動輒十季的長壽情景喜劇,多多少少讓人頓生惆悵。

喜劇泛濫的年代,為何無法產出優質情景喜劇?

2012年,成為傳統情景喜劇的分水嶺,在此後的6年里,電視熒屏上再也沒能出現兼具口碑和市場影響力的情景喜劇。2012年同樣也是整個內容市場充滿變化的一年,互聯網的崛起、網生內容的萌芽,以及電視綜藝節目的興盛,等等,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傳統情景喜劇已經不再具備市場競爭力。

互聯網的興起是以搶奪熱門版權開始,彼時還沒有網劇的概念,但網生內容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以《屌絲男士》和《萬萬沒想到》為代表的迷你喜劇,因契合年輕網友口味的無厘頭風格,和適合碎片化觀看的形式而受到年輕網友追捧。

一方面,這種段子式的網劇與情景喜劇受眾高度重合,這種「簡單粗暴」的「病毒式」喜劇形式讓受眾對喜劇的觀劇需求變得更為重口味和失去耐心;另一方面,與傳統的情景喜劇相比,這類迷你網劇在創作端投入更小、周期更短,傳播也更為便捷。在迷你網劇的直觀碾壓下,情景喜劇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快餐式觀劇需求。

在2013年,電視端開始興起娛樂化的真人秀綜藝節目,顛覆了以往觀眾對娛樂化內容的認知。實際上,國內的情景喜劇有著很深厚的「節目」基因,比如尚敬導演的《炊事班的故事》,曾以相同的形式出現在春晚的小品里,而主演了《我愛我家》和《家有兒女》的宋丹丹,更是全國知名的小品演員,其喜劇表演風格帶有濃厚的小品式風格。某種程度上,情景喜劇滿足了當時的觀眾們大部分的娛樂化需求。當真人秀帶著更為真實、新穎、娛樂化的形式出現時,一度承載著觀眾娛樂需求的情景喜劇便失去了主要功能。

當段子式網劇和真人秀節目在不同途徑瓜分掉受眾的娛樂時間後,情景喜劇的市場優勢已然不在,再加上情景喜劇創作難度係數更大,都讓這一題材最終倒在了「喜劇泛濫」的年代裡。

空留情懷,情景喜劇能否死灰復燃?

答案是殘忍的,起碼是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還沒能出現讓這個題材復甦的機遇和外部環境。

當下的影視內容市場,衛視購劇一方面政策風險日益加重,另一方面被互聯網內容搶佔了市場份額,雙重夾擊下,購劇範圍日益狹窄,購劇能力也在減弱。帶有針砭時弊的情景喜劇有著審查風險,家長里短的情景喜劇因無法吸引年輕人而商業價值大打折扣,曾一度為電視台貢獻了超高收視率的情景喜劇,甚至已經漸漸淡出了更為審慎電視方的購劇範疇里。

在影響力日益提升的網生內容領域,不管是網劇、網綜還是網大,喜劇品類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各大平台都在發力的部分,在殘酷的競爭下,喜劇的表現形式更為多元,也更為注重迎合觀眾與日俱進的審美和娛樂需求,就算平台扶植,情景喜劇也不可避免地會被各種形態的喜劇內容瓜分流量,培育情景喜劇的風險顯然要高於其他品類。

儘管在平台端並不受待見,情景喜劇依然在頑強生長,近五年來這一領域儘管沒有爆款出現,卻也一直都有作品持續產出,比如2013年的《新編輯部故事》,直到2014年還在堅持推出的《愛情公寓4》,以及2015年播出的《龍門鏢局2》,和前天開播的《家有兒女初長成》等等。

這也說明,儘管情景喜劇已經在當下的國產劇主流市場失去了競爭力,但國內的優秀情景喜劇創作人才依然沒有放棄。隨著市場風向的輪轉,或許也會有一部情景喜劇橫空出世,以全新的形態,為這一題材注入新的基因,讓國產情景喜劇重拾榮耀,內容創作領域,一切皆有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對話雄孩子CEO葯軍:《北京女子圖鑑》穩准狠引爆話題的背後,是雄孩子工業體系的一次完勝
《偶像練習生》屠榜的二十四小時:越有錢,越幸運?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