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6個中醫看一個病人,診斷不一致?

16個中醫看一個病人,診斷不一致?

站在專業立場

講述通俗中醫

這是書生第554篇原創文章

這幾年隨著網路的發展,中醫的很多問題都被拿到檯面上來做文章,其中,中醫四診信息判讀準確性及診斷一致性上存在的問題是繞不開的。

有媒體是這麼報道的:「上海中醫藥大學曾經邀請龍華、曙光、岳陽三家附院的資深臨床內科專家包括劉嘉湘、林鐘香、何立人、蔡凎、馬貴同等共16位教授,隨機選取1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腎內科住院患者進行面色、舌象、脈象等四診信息的採集和病證的診斷,結果教授之間的結果大相徑庭,以脈象為例,16位教授給出了7種脈象結果:沉脈、結脈、弦脈、細脈、滑脈、數脈、無力脈。」 對於舌象、舌苔的判斷也缺乏一致性。

有評論表示,這簡直是讓他們判斷一朵花是什麼顏色,給出了赤、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

如何看待這種差異呢?

先講一個故事吧。江蘇淮安的名中醫張菊人在他的著作《菊人醫話》里講過這麼一個事兒:京城張姓某貴婦,體質一直以來都很差,因為婦科帶下的問題住進了某西醫院,但是在療養過程中突然患上了外感,高熱很久都不退,該院認為是肺病,結果怎麼都退不了熱。西醫院不允許中醫會診,家屬只能著急,於是用親友探病的借口,先後請了多達17名中醫來會診。

前15人的診斷結果和醫院差不多,都是虛勞之後得的肺病,需要補。第16位是京城四大名醫的蕭龍友先生,結果斷為實證。病人家屬猶豫不決,怎麼這麼大的名醫和前面的那些大夫診斷不同?於是不得以找了第17位的張菊人,張菊人發現患者側卧在床上,兩顴紅暈,患者訴口渴、大便秘、小便黃,舌苔中間黃膩舌尖微絳,脈右側關部洪大而數。

看完這些信息,我相信中醫基礎不錯的大夫都會給出明確的診斷,用《傷寒論》的理論,這顯然是個太陽病已轉入陽明的病證,就是風寒已經入里化熱化燥,由肺轉入大腸了,所以是個實證;用溫病派的話系說,是個外感時邪,氣營兼病的實證,已經脫離了衛分。

書生詫異的是,張菊人給患者講出這個診斷的時候,患者是認同的,竟然頻頻點頭。這些內容放在今天,試問有幾個患者能聽明白醫生到底講了什麼?要知道,書生經常在門診給患者說,這是個「厥陰病」,沒有哪個患者明白這三個字是如何寫。

玄參/忍冬/麥冬

給出的藥方也是根據實證的思路來的:玄參五錢,麥冬四錢,銀花四錢,竹葉三錢,六一散三錢,石膏五錢,知母四錢,瓜蔞八錢。再用整枳實、鬱金、檳榔各一錢半磨成粉後兌在湯劑里一同服下。結果一副葯後大便就通了,第二服藥去掉行氣通便用的兌葯枳實、鬱金、檳榔,服後熱退、黃膩苔也退下了,小便也沒那麼黃了。調養一周出院。

按理說,病案里的方證也不是很難,幾乎可算作平白無奇。但奇葩的是,17個醫生里,前面15連錯也是低概率事件了,後面的大拿來鎮場子才是提神之筆。

「京城四大名醫」

蕭龍友、施今墨、孔伯華、汪逢春

蕭龍友和張菊人何許人也?蕭龍友是京城四大名醫,是各種名流信任的名醫;張菊人是著名的溫病學家,在京城行醫多年,為了培養中醫後繼人才,和名醫蕭龍友、孔伯華建立了「北京國醫學院」,張菊人出任董事和教授,也是周總理最信任的四個名醫之一。

但講真,這樣的病例真的需要17個醫生來看,最後要大咖大腕出場才能做出決策嗎?

或者,17個醫生,前面15個診斷都是一致的,為什麼還需要大咖大腕出場?

聰明的讀者應該已經琢磨出來了,不同的醫生診斷是否一致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給出的結論是不是正確的那個。

或者說,診斷、藥方千個、百個都能給出來,但重要的是患者吃下去的那個是正確的。

故如何才能保證醫生診斷靠譜呢?

這還是要歸結到醫生的修為和水平上去。我們都聽過身邊人講過這樣的事,很多病人在鄉鎮甚至市級醫院,看了很久都看不好,去了省級或者直轄市的大學附屬醫院,那裡的大夫都牛得不行,前面的檢查資料一概不看,重新做檢查,下的診斷和以往完全不是一個路數,於是病很快就好了,即便好不了,也是明明白白得知道為什麼好不了。這也是老百姓愛上大醫院看病的原因,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不論中醫西醫都是這樣。你讓16個西醫判斷一些比較難的病例,得出的結論很有可能也不止7個。這就是醫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啊,臨床上醫生在病房裡有不同的觀點非常正常,很多時候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還是要患者本人拿主意,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做醫生的應該好好提升自己,而不是爭一時短長。類似方舟子這種喜歡挑撥是非的渣滓愛折騰這些,就讓他們爭去吧。我們醫學科普工作者去盡量把這些道理講清楚就可以了。

最後需要補充的是,篇頭那個媒體的報道來自於中國知網裡上海中醫藥大學發表的一篇論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下載下來看看,文章最後給出了幾個解釋,用來說明為什麼那篇文章里那麼多專家教授給出的診斷,經過統計後差異那麼大。書生這裡只以提到的脈象數據為例,臨床上一個脈象往往是兩個字,如脈沉細、脈弦細。都是細脈,特徵略微不一樣。因為統計是每個字分開統計的,所以顯示出了很大差異,實際上專家的意見仍然是一致性比較高的,雖然不排除個別特徵確實不一樣。但某些媒體不懂,不看過程,只看一個數字就來評價中醫,那麼我們也就不好評價某些媒體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界書生 的精彩文章:

從「鴻茅藥酒」談何為醫學科普的正確姿勢?

TAG:醫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