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吃過2種以上,別說自己是溫州人!

沒吃過2種以上,別說自己是溫州人!

來源:溫州旅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普普通通的蔥鹽醬醋,就能讓一碗面的味道千變萬化。一份獨具風味的面撐起了口感,一勺精心配製的湯豐富了味道,面與湯的結合就這樣給你帶來了不同於其他美食的味覺衝擊。

GIF

春困秋乏夏打盹,在這個春夏交接之際,來溫州吃一碗有靈魂的面,激活你的味蕾吧!

紗面

紗面,也叫「索麵」或「素麵」,是溫州的傳統麵食,由鹽水和面做成,從而達到「細如銀絲,潔白柔韌」的效果。溫州有一個習俗,就是當婦女生產坐月子時候,會請親朋好友來吃一碗紗麵湯,分享添丁喜悅。

一碗紗面,在溫州各地也略有不同,有的地方喜歡甜的麵湯,而有的地方喜歡加老薑炸的薑末,但是不離其宗的就是老酒。以老酒入湯,加入炒好的香菇、肉末、蝦米、蔥花,再添上兩個煎至外焦里嫩的雞蛋,濃濃酒香伴著煎蛋的風味,實乃人間美味……

豬臟粉

豬臟粉是溫州著名的地方小吃之一,這種由豬腸、鴨血、粉乾等配料配製而成的麵食,一直以來就非常受歡迎,各種豬臟粉店遍地開花。

將粗粉泡軟,大腸洗凈,鴨血切片,大鍋中慢火熬制。客人隨點,將粉干放入熬制大腸和鴨血的湯鍋中煮熟,盛入碗中加湯、大腸、鴨血,放點大蒜葉,一份清香撲鼻,鮮美無比的豬臟粉就做好了,豬腸酥爛軟糯,鴨血嫩滑可口,粉干細嫩滑膩,尤其熱湯特別鮮美,豬臟粉以其獨特的口感成為了一代又一代溫州人的心頭好。

錦粉面

錦粉面,是用番薯粉製成。在過去,農曆十月,家家戶戶都製作錦粉,家裡來朋友或客人了,就拿出自己家製作的錦粉招待客人。

錦粉面可煮可炒,炒時先把錦粉面放到開水中燙軟,然後在鍋里加食用油,再把燙軟的錦粉面下到鍋里,加料酒,加少量水燒熟,按口味加調料就可以吃了。錦粉面的口感相較於其他麵食更有嚼勁,半透明的麵條在投射進來的陽光下,顯得格外玲瓏。盛一碗,入口軟糯香滑,別有一番風味。

麥條兒

麥條兒對於在楠溪江畔長大的人而言,是再尋常不過的風味小食,亦或者是吃得都有些膩歪了的粗糧,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對它念念不忘。

高山硬麥做的手工寬面,配上鹹菜、土豆、肉絲、筍乾,湯頭咸香清潤,麥條兒入口Q彈,一道淳樸的家常小面下肚,湧上來的便是那濃濃的鄉間情。

文成拉麵

文成拉麵是浙南一帶久負盛名的小吃,已有幾百年歷史,曾是文成一帶招待客人的最高禮遇。

到文成,一定要吃一碗正宗的拉麵。看著師傅揉面,扯麵,聽著拉麵與案板碰撞的律動聲,一碗高湯下鍋,拉麵飛舞著落入鍋中,一陣熱氣撲來,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了自己面前,麵條柔滑透黃有嚼勁,拉麵湯色濃氣香,配上肉絲雞蛋等調料,幸福感頓時爆棚。

鑊(huò)溜兒

鑊溜兒又叫鍋邊糊,這是一種已經在溫州大街小巷很難尋覓的麵食,但卻深深根植在部分老溫州人心底。

製作鑊溜兒,通常需要一口大鐵鍋,鍋中間燒上一碗湯,再把磨好的米粉糊均勻地澆到鍋沿上,待凝固時,把它鏟散成條狀,下鍋後煮成湯麵,再加入蝦米、雪菜、香菇、肉絲等佐料,燒開就裝入大碗中,最後撒上蔥花。晚上加班結束後,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鑊溜兒,一天的疲憊就隨之消散。儘管它的造型比較獨特,但這不影響大家對他的喜愛。

魚丸面

溫州魚丸面是溫州的傳統特色小吃,不需要太多的佐料,用被認定為"中華小吃"魚丸製成的湯,配上麵條就鮮美非常了。

以新鮮鮸魚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加米醋、胡椒粉和蔥花後,將原湯澆在面上。面的風味與魚丸的鮮味水乳交融,米醋的微酸讓人胃口大開,初夏難道就不準備來一碗魚丸面激活你的味蕾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薇薇女裝店 的精彩文章:

TAG:薇薇女裝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