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烏江亭長的一番話,成為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什麼說烏江亭長的一番話,成為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其三年反秦,四年楚河漢界,最後卻落得烏江自刎。對於其成敗,後人評價很多。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看到紛紛南渡苟且偷生的男兒,揮筆寫下,「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稱讚了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魄。

中晚唐七絕聖手杜牧卻認為,項羽性格衝動,不能「包羞忍恥」,不是男子漢,且言之鑿鑿「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後王安石用「勢」,反駁了杜牧的觀點。

兩千多年來,我們在評價項羽英雄還是狗熊的同時,也在探尋其不渡烏江之謎。

首先可以肯定,項羽自刎前,還是有強烈的求生慾望的,畢竟那年才30歲,是個精力旺盛的年齡,司馬遷一句話概括,「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欲東渡」的霸王,突然改變了主意。在選擇拼殺一番,表明「天亡我」後,選擇自刎呢?木旦鳩茲認為,答案就在烏江亭長的一番話中。

自固陵戰敗,形勢對於項羽就急轉直下了,漢軍撕毀鴻溝協議後,就不停追擊,糧草也漸漸成了問題,最後在垓下,被韓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里,項羽面對美人駿馬,不免有些英雄氣短。

在上演一出「霸王別姬」後,這位蓋世英雄乘烏騅馬奔到長江邊上。可惜到了江邊,迎接他的不是一支軍隊,也無當地故老百姓,僅一舟一槳一亭長而已。

出於同情,這位烏江亭長,說出了一番話,正是這番話,木旦鳩茲認為,成為壓垮項羽的最後一個稻草。史記原文如下: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這番話,亭長與其說是幫助且挽救項羽,不如說是安慰他。何況在英雄落難時,聽上去還有點假了。促使項羽開始反思自己,想起八千子弟無一生還,不禁感慨,「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最後贈馬殺敵自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旦鳩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黛玉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黛玉之死,其實跟王夫人有關

TAG:木旦鳩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