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駱賓王《王昭君》朗誦:衛東

駱賓王《王昭君》朗誦:衛東

平復你的焦慮 浸潤你的心靈

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

金鈿明漢月,玉箸染胡塵。

妝鏡菱花暗,愁眉柳葉顰。

惟有清笳曲,時聞芳樹春。

古詩詞特輯

(點擊下方音頻 即可收聽)

(第 37 期)

駱賓王《王昭君》

古詩詞特輯主播: 朱衛東

朋友你好,我是衛東。之前的節目中,我們反覆強調李白是一位天才,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另一位生活於李白之前的天才——駱賓王。

說到駱賓王,恐怕大家立馬就會想起那首兒時十分熟悉的歌謠:「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相傳這是駱賓王七歲時的作品,他用簡單的筆觸,聲色俱備地描摹了孩童眼中鵝的形象,也伏筆了他這一生的傳奇色彩。

中國詩歌在從六朝走向盛唐的過程中出現了四個極為關鍵的人物,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有很多共同的特點:才華橫溢、少年成名、胸懷大志卻無用武之地,且除了楊炯外結局都比較悲慘。例如,公元684年,追隨徐敬業舉兵討伐武則天失敗後,駱賓王從此下落不明,有人說他死於戰火,也有人認為他從此隱姓埋名,出家當了和尚。

後來的聞一多先生,憑藉自己作為詩人的一己詩心,將四傑分為了兩派,認為王楊性格相對沉靜,盧駱則相對「浮躁淺露」。當然,後世不斷有人在反駁聞一多,歷史的真相無從尋覓,我們只能從文字的斷壁頹垣中去建構那個只屬於我們自己的駱賓王。

初唐時期,雖然所有文人都在理論上想像著後世唐音所應該具備的文質彬彬、清新自然的風貌,但在實際創作中,六朝的華美辭藻依然充斥在字裡行間。而能夠做到「麗不傷雅,濃有至味」的,初唐時期恐怕得首推駱賓王了。

就像這首《相和歌辭 王昭君》,初讀下來,你可能除了一些零散的、如金玉般華美精緻的字眼兒外,完全不知所云。它不像「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那樣用直接的抒情撩動你最脆弱的神經;也不像「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那樣有著清晰出眾的邏輯與見解。但雕繢滿眼的七寶樓台終究有不同尋常的美,它需要你用最細膩的心思去揣摩、品味。

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

金鈿明漢月,玉箸染胡塵。

妝鏡菱花暗,愁眉柳葉顰。

惟有清笳曲,時聞芳樹春。

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豹尾」指豹尾車,古代皇帝巡幸的屬車,通常會在最後一輛上懸掛豹尾。當昭君辭別了最後一輛來自漢家天子的車,意味著此生與帝王再無會面之期。可是,這還不止,當天子離她而去,她還得繼續向更為邊遠的匈奴屬地走去,將離別推向更遙遠的距離。「龍鱗」指的就是匈奴龍城。面對天子的遠去,昭君的神態是「斂容」,神情肅穆;而面對自己更深一層的跋涉,這種離愁別恨升級成了「緘怨」,將怨恨封存。兩者都有愛而不得的隱忍與遺憾。

金鈿明漢月,玉箸染胡塵。「玉箸」對「金鈿」,金對玉,這個對仗十分工穩。「金鈿」在《長恨歌》里已經出現過,指的是女子的髮飾。「玉箸」從字面上翻譯過來就是玉做的筷子,但是在古詩詞里常常被用來指眼淚,如:劉孝威《獨不見》「誰憐雙玉箸,流面複流襟」,高適《燕歌行》「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像力,兩行清淚如同一雙豎起的筷子,可見傷心之甚,因為淚不成滴而成行了。頭上華麗的飾物與塞外明月相映襯,更顯悲涼,而兩行清淚也已染上了胡地的塵埃。

妝鏡菱花暗。常言道「女為悅己者容」,詩人眼中,昭君的悅己者自是天子,當悅己者不在身邊,女子終日無心梳洗妝扮,結局必然是菱花鏡上蒙上厚厚的灰塵,所以說「暗」。

愁眉柳葉顰。《長恨歌》中言:「芙蓉如面柳如眉」,將女子蛾眉比作柳葉,這是古詩詞中一貫的傳統。而說到「顰」,想必大家也不會陌生,因為後世《紅樓夢》中寶玉贈給黛玉的表字就叫「顰顰」。這實際上來自西施「病心而顰」典故,傳說西施因為有胸口疼的毛病,常常皺眉。可是西施是誰,傾國傾城的大美人啊,她就算病怏怏的,就算整天皺著眉頭也是美的,所以「顰」字中滲透的其實是一種柔弱哀怨的美感。

惟有清笳曲,時聞芳樹春。「清笳」是a胡地的一種樂器,而《芳樹》則是漢樂府古題之一,寫的是女子失寵、眾芳歇絕之類的主題。在胡地聽到中原宮廷的音樂,這是一重悲;而音樂中的故事顯然又喚起了另一重身世之悲。

昭君出塞的故事我們再熟悉不過,從古至今它被無數詩人寫了一遍又一遍,這其中明顯有以男女喻君臣的傳統。但這不知疲倦的書寫背後,也恰恰說明文學的意義不在故事本身,而在於你如何去講述這個故事。從講述的方式中,我們往往能把握到不一樣的靈魂。駱賓王華麗文字所首先呈現出的是一種鋒芒畢露的炫耀感、拒斥感。然而撥開文字的表象,我們能體味到一顆再細膩敏感不過的心,真摯無比卻又隱忍含蓄。

這讓我不禁想起他是唐朝歷史上為痴情女子筆伐負心漢的著名文人,被伐者有當時權重一時的著名道士,也有他的好友盧照鄰。用世俗的眼光看來,這樣不顧人情利害關係的行為的確「浮躁淺露」欠穩重,甚至有賣弄文采之嫌。但細想來,其最初動機也不過是對這世間真摯情感所懷有的一顆孩童般的初心罷了。一如多年後他為了自己對「李唐」君主的赤子之心,竟敢憑藉書生意氣筆伐武則天,斯人雖下落成謎,「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的《討武檄文》千載之後依然振聾發聵。

朱衛東

蝕骨的冷

—— 員曉敏,媒體人,熱愛朗讀與歌唱。《內在語》、《吟詩立卷》,我聲音的世界,無限的乾坤。

《吟詩立卷》

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內在語》

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長按以上二維碼添加關注分享交流

關注置頂《內在語》、《吟詩立卷》微信公眾號,每一個詩意的夜晚視聽、閱讀與您不再擦肩而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在語 的精彩文章:

蔣勛主講《理性的胡適和浪漫的徐志摩》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朗誦:衛東

TAG:內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