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5月推薦書單

2018年5月推薦書單

(美)科里根《如何寫影評》(後浪圖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引進出版的關於影評寫作的上佳指南性讀物的最新版,採用非常準確、專業而又清晰、易懂的筆法,為電影評論的寫作,給出了循序漸進而又具有操作性、指導性的方法與建議。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會成為你影評寫作的起點;對於影評人來說,這本書是檢視和提升自己影評寫作能力與水平的常備工具書;對於電影研究者來說,這本書是給出了豐富工具和規範操作步驟的電影研究入門書。這樣一本經典之作,定價又只有不到30元,值得無比值得收藏、閱讀和時時查閱。

魯迅《朝花夕拾》(鳳凰壹力&譯林出版社):魯迅先生的經典回憶性散文集,很多篇目都是中小學時學過的課文,現在讀起來仍然印象深刻。儘管是回憶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歲月的文字,但這些文章系統地回顧了魯迅的求學與思想、價值觀形成過程,對於了解成名之後的魯迅來說,顯得至關重要。魯迅在這本小書里的文字簡潔、清淡而又詼諧幽默,文頭文尾總會夾雜一些對論敵和時局的嘲諷,很是有趣。鳳凰壹力的這個新版本裝幀樸實,選用的插圖都來自民國原版,非常值得閱讀和珍藏。

白壽彝《史學遺產六講》(北京出版社):白壽彝先生一本非常重要的小書。前六講談中國傳統史學著作和中國史學傳統之於當代史學的意義,舉重若輕,信手拈來,高論迭出,讀來十分受益。即便是引起眾多年輕讀者詬病的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階級史觀,白先生也是建立在深入理解之上的靈活運用,而絕非簡單意義上的政治挂帥和意識形態先行,其功力讓人折服。後面所附的兩篇關於《史記》的研究文章,深入淺出,分析詳盡,論述在理,也讓人頗受啟發。如果不帶有意識形態偏見的話,應該承認這仍然是一部很有價值的中國史論經典著作。

(美)芮沃壽《中國歷史中的佛教》(北京大學出版社):美國漢學家芮沃壽的一部名著,根據作者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的六篇演講稿整理而成。作者在如此有限的篇幅之內,就將中國歷史進程當中,佛教與政治之間的複雜糾葛,佛教與道教和儒家學說之間的競爭與融合,以及佛教對於中國文化與思想的巨大影響等問題,梳理得清清楚楚,堪稱微言大義,非常值得稱道。即便已經成書半個多世紀,今天再讀本書,仍然大有裨益。

閻海軍《隴中手藝》(北京大學出版社):關於當代鄉土中國面貌的《崖邊報告》一書作者閻海軍先生的新著,用歷時近三年的時間,遍訪隴中地區尚存的民間手工藝人,用25位代表性手工藝人的生命故事,詳細展現這25種不同的隴中手藝在當代的留存狀況。作者的文字詩意、流暢,富於細節,彷彿一部文字版的手工藝紀錄片。他的詳細調查與記錄,讓我想起同樣關注手工藝與民俗的當代流變的福建紀錄片導演鬼叔中先生。本書的扉頁上寫著「獻給所有追求質量至上而勞動的人們」,而這本書本身,就是一部精雕細琢的手工藝作品。向本書作者閻海軍先生致敬。

陳泳超《聲教所及》(中西書局):北大中文系陳泳超老師領銜的課題組,以清代著名文人紀曉嵐在新疆謫居兩年里的行腳筆記為主要線索,對新疆地區展開的民俗回訪實錄。儘管部分調研記錄略顯生澀,但整體而言,整個回訪調研完成得相當紮實。基於歷史文本的精讀分析,跟實地田野調查的結果,互相映證,完美融合。實在是關於新疆古今民俗、歷史與文化一本難得的參考讀物。值得推薦。

樊錦詩(主編)《敦煌文化探微》(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先生主編的一本介紹敦煌文化的科普性小書,框架清晰,文筆生動,簡明扼要地從概述、宗教文化、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科技等全方位的視角,介紹敦煌文化的魅力與特點,同時配有大量精美的圖片。想去敦煌旅遊或者對敦煌文化有興趣的朋友,有此一冊在手,便已足夠。

(美)貝爾曼《音樂文章寫作指南》(後浪圖書&湖南美術出版社):美國學者貝爾曼的一本關於音樂相關文章寫作的上佳指南性讀物,從音樂相關文章的寫作規範與技巧、注意事項、相關範文與案例等方面,全方位地對包括音樂會評論、節目單說明、唱片介紹、新聞稿、分析報告和研究論文等在內的各種音樂相關文章的寫作,進行富有針對性和實操性的指導。無論是樂評人、音樂研究者,還是音樂隨筆的寫作者,甚至抑或只是想精準表達自己聆聽音樂感受的樂迷,都完全可以從本書當中獲得豐厚的啟發與收穫。

(英)彼得·格林《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後浪圖書&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旅居美國的英國學者彼得·格林關於亞歷山大大帝和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出色的傳記性史學著作。在形式上採取非虛構文學的寫作手法,行文詩意流暢,充滿故事性與戲劇張力,敘事功力深厚,具備很強的可讀性。然而所有這些出神入化的敘述,都基於格林對於大量史料的搜集、考證與再辨析,單從長達近80頁的注釋及引文和資料來源,就可見本書的學術性與嚴謹性。在論述過程中,格林恪守了一位歷史學者的本分,即杜絕過度的渲染與煽情,把亞歷山大從各種浪漫化的傳說故事當中解脫出來,還原其作為獨裁者與軍事征服者的本質。對於亞歷山大和馬其頓帝國史感興趣的朋友,本書不容錯過。

(美)羅漢《武瞾》(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社科文獻甲骨文推出的史學論著,總是在兼顧學術性與可讀性方面做得比較好,這本《武瞾》也不例外。單純從文字流暢程度來看,這就是一本比較通俗的關於武則天的傳記,好看、耐讀,又有著國外學者不一樣的視角;而從學術層面而言,這本書對於史料的搜集與挖掘,頗有可觀,不只參考了大量正史和今人研究著作,還徵引了不少野史、傳說和筆記類的史料,同時對這些史料進行比較具有說服力的辨析與考證。整體而言,是一本值得閱讀和收藏的武則天傳記作品。

王曉明(主編)《中文世界的文化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掌門人王曉明老師主編的一本關於華文世界裡文化研究的對話論壇實錄合集,幾乎薈萃了華文世界專註於文化研究,或者對文化研究感興趣的絕大多數老、中、青三代學者。雖然出版已有六年,但其中大多數論文的研究主題與分析內容,仍然可以代表華文世界文化研究的最高水平。唯一的遺憾在於,討論交流部分的篇幅相對較短,而且深度和互動程度,跟我個人的期望相比,尚有一定距離。

尚小明《學人游幕與清代學術》(東方出版社):北大歷史系尚小明老師二十年前博士論文的增訂再版。當年這篇博士論文,曾經榮獲全國首屆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當年北大文科僅有兩篇博士論文獲獎,可見其在當時獲得的認可程度。在幾乎沒有前人參考文獻的情況下,尚老師發揚「坐穿故紙堆」的精神,硬是從各類清人筆記、文集等第一手史料當中,搜尋到大量關於游幕學人的材料,採取精心編排的框架和嚴謹細緻的分析,組合成這部煌煌近六十萬字的大書。其史料搜集與辨析能力,對於史料組合、分析的不俗史識,以及甘於寂寞的學術精神,今天再讀,都仍然讓人感佩不已。

上海博物館(編)《公共歷史教育手冊》(華東師大出版社):上海博物館主編的一本關於公共歷史教育的指南性手冊,各個章節的作者多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專業背景的青年老師和學生。這本小冊子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和豐富生動的案例,介紹了歷史學的主要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和書寫方式,實在是一本關於歷史學研究的上佳入門導論級讀物。當然,由於其介紹內容多為作為學術的歷史學,因此閱讀本書,仍然具有一定的門檻,可能更加適合於具備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朋友,而非簡單意義上的通俗歷史讀物。

庄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理想國&廣西師大出版社):受過多年人類學訓練、又轉投廚師行業的台灣傳奇女子庄祖宜的代表作的最新版本,收入了作者放棄人類學博士學位,從零開始學習廚藝後,寫下的幾十篇關於美食的隨筆文章。庄祖宜的文字坦誠、熱情而陽光,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她對美食製作的無比熱愛。儘管全書當中,似乎並沒有提及任何人類學的理論,但人類學的「他者」視角與眼光,使得作者能夠對眾多看似普通平常的細節充滿好奇,並且用詳實的文字如實記錄。這樣一本書,無論對於美食和烹飪愛好者,還是對飲食人類學的研究者和讀者來說,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法)基佐《藝術論》(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關於歐洲知名藝術作品的觀賞筆記和相關理論研討的一部名著。作者基佐身兼政治家和歷史學家的雙重身份,作為政治家,他做過法國首相,而作為歷史學家,他是法國現代史學的奠基人之一。在這本書里,既有關於繪畫、雕塑與版畫這三種藝術形式的對比研討長文,也有關於歐洲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的數百年間,誕生的部分重要藝術作品的觀賞與分析筆記;每一部作品,都分別配有版畫和原畫的不同版本。本書圖文並茂,編排雅緻,製作精美,對於藝術史和藝術名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一讀。

李繼凱、黨聖元《中國古代道士的生活》(萬卷出版公司):李繼凱和黨聖元兩位老師出版於1997年的舊著的新版,從道士與道教的關係,道士的宗教信仰、修鍊生活、日常生活、戒律清規、法事活動,以及其與中國社會生活的關係等方面,詳細論述中國古代道士的生存狀態和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面向,極具知識性和參考價值,可以作為了解道士與道教的入門性小書使用。

莫言《我們的荊軻》(浙江文藝出版社):三年之後,因為南園讀劇會的緣故,重讀本書,對莫言在《我們的荊軻》里的表達主題和創作意圖,多了幾分理解。荊軻是我們的荊軻,太子丹是我們的太子丹,秦舞陽是我們的秦舞陽。舞台上看似上演的是歷史故事,然而又如何不是照見我們現代人的虛榮、偽善與功利?

沙青青《暴走軍國》(東方出版中心):新銳作者沙青青關於近代日本戰爭記憶研究的專欄文章合集,在嚴謹史料考證的基礎上,用平實流暢的文字,論述個人、集體與國家記憶視角下的日本戰爭觀與戰爭態度。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於文化研究方法的運用,多通過日本當代影視藝術文學作品,考察其中暗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演變。值得一讀的一本小書。

史傑鵬《悠悠我心》(新經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史傑鵬老師(網名「梁惠王」)關於中國古詩詞的二十堂網路課的講稿合集,用現代人所熟悉的各種生動案例,和平白淺顯而又風趣幽默的文字,將中國最優秀的古詩詞作品的豐富意蘊娓娓道來,既傳播經典,又具有足夠的貼近性、大眾性和普及性。無論是閱讀本書,還是收聽相應的網路課程,對普通詩詞愛好者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知識實驗室(編)《我在北大當教授》(東方出版中心):知識實驗室推出的關於20位北大教授的口述實錄合集,主要圍繞自己在北大的求學、工作、成長經歷,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心得感悟,以及對於北大、對於人生、對於國家的諸多充滿真知灼見的豐富感受構成。每一位教授,都是一個獨立、自由而美好、豐富的靈魂,讀來讓人油然生敬而又親切溫暖。本書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文科教授與理科教授基本上是一半對一半,從而區別於很多以文科學者為主的訪談,更符合北大國內頂級綜合性大學的身份屬性與學科分布狀況,值得讚賞。

唐棣《遺聞集》(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作家、影評人、電影導演唐棣的最新作品,與其稱之為短篇小說集,我更願意用故事集來定位這本書。這些光怪陸離而又煞是好看的故事,融中國古代傳奇小說的內核和當代實驗電影戲劇藝術的手法於一體,穿越、迷幻而又直指人心。夏日的午後,讀這本小書,讓靈魂自由在超時空的歷史長河裡穿梭,感覺應該不錯。

盧海鳴《南京民國建築》(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南京城市文化史研究學者、南京出版社社長盧海鳴先生關於南京民國建築的一本入門級的圖文並茂的小書,隸屬於符號江蘇·口袋本系列,以簡明清晰並且富於可讀性的筆法,介紹了南京的代表性民國建築,以及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同時配有大量關於這些建築在民國初建時和當今的新舊對比照片,非常適合作為行走、遊覽南京民國建築的指南性讀物。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五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人文歷史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蓑翁論書 的精彩文章:

2018年3月推薦書單
莫斯《禮物》一書分享提綱及讀書筆記

TAG:蓑翁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