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健康養生:無論春夏秋冬,女性為什麼要少食寒涼食物?

中醫健康養生:無論春夏秋冬,女性為什麼要少食寒涼食物?

現代很多人喜歡吃冷食,喝冷飲,尤其在炎熱的夏天,來一顆冰糕、灌一杯冰啤酒讓人心曠神怡,瞬間驅散周身的熱意。雖然當時感覺很好,但是時間久了,就猶如病毒一樣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美國《發現》雜誌報道,人消化食物需要能量,甚至佔到人體總能量消耗的5%—15%。眾所周知,任何食物的消化都離不開酶,而任何一種生物酶都只有在36~37℃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它的活性。一杯冷飲下肚後,身體要將它焐熱到和體溫相當,然後才能激活酶的活性。對於很多瘦弱、能量不足的女性來說,焐熱這杯冷飲的過程是要耗費更多體力、能量,歸根結底就是在消耗脾氣,如果每天你的脾氣都要分出一部分去焐熱寒涼的食物,久而久之,脾氣虛的體質就形成了。

《黃帝內經》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意思是陽氣是生命的主導,若失常不固,人會折壽夭亡。對現代中醫臨床最具指導價值的漢醫學大家張仲景,也繼承了《黃帝內經》的思想,非常重視陽氣,保護陽氣、避免陽氣受傷是他的治病準則。他的《傷寒論》全書記載了113個方子,用可以緩和、保護陽氣、溫陽散寒的生薑的方劑佔全書的一半之多。

所以中醫治病也好,養生也罷,歸根結底是在養陽氣,養人體內的「太陽」。只不過是通過藥物、食療、運動甚至作息時間的調整等不同的方式來保護陽氣,所以絕大多數有經驗的中醫都會在治療過程中強調保溫、避免受寒。

有人會問,補氣和保溫到底哪個重要?關鍵看你處在哪個階段。氣虛是陽虛之先,如果氣虛得不到控制,就會慢慢往下發展,由氣虛變為陽虛。說到這,大家會關心陽虛體質有哪些特徵。最典型的指標就是:明顯怕冷,手腳涼,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或腰背部有冷水澆的感覺,而且容易一著涼就腹瀉、舌質淡、舌體胖大或者有齒痕,這種人的體質是急需改善的。

中成藥中的補腎葯都可以改善陽虛的體質,比如「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丸」等。很多人認為補腎葯是只給男人吃的,絕對不是,中藥是不分男用女用的,只要你的體質病性適合某種藥物,治療起來是男女平等的。

中醫認為動則為陽,靜則為陰,越是少動,越容易陽虛。若能在太陽升起時進行運動,會有助於體內陽氣的提升。因此陽虛患者需要加強體育鍛煉,春夏秋冬,堅持不懈。

飲食方面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法則,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陽旺之時,以壯人體之陽,最為有效。

之前我們說過足三里穴為胃經之要穴,能調理脾胃、調氣血、具有補虛、健脾的特殊功能。經常拍打按壓或針灸足三里,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的氣感效應,能使手指和腳趾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進而使手腳變得暖和起來。而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也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