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終於等到你,火遍網路的辭職班主任現身:我沒事了,謝謝網友這幾天的關注關心!

終於等到你,火遍網路的辭職班主任現身:我沒事了,謝謝網友這幾天的關注關心!

近日,駐馬店西平縣小學老師的一封「辭職信」火了。寫信的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班主任,此前,這位老師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里,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

老師在信中說,「沒有考慮到個別差生和家長的感受及自尊,給個別家長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家長早上聲稱要我去登門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縣教體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不能勝任四年級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請辭去。」

那麼,這位老師現在究竟有沒有辭職?她目前的狀態如何?事情的原委究竟是怎樣的?真相究竟怎樣,一起來看!

先來看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請假條(辭職信)

由於事情後來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位教師深感不妥,於是向小編提供了一封公開信,澄清事情原委,希望網友們不要過度關注此事。

教師的公開信

針對此事,西平縣教體局也做出了相關說明,說明中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師與家長進行了充分溝通。目前,老師在正常上班工作,學生照常上課學習,家長也表示對老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懇請大家不要再過度關注此事,以免給已經恢復平靜的學生、老師和家長帶來新的困擾和壓力。

西平縣關於「教師辭職」的說明

雖然教師、家長和學生已經歸於平靜,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但是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應該深思。對於此事,一起來聽聽專家的看法吧——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晉教授

家長參與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家校都應該有一個適當的角色定位。學校不能把學校的責任推給家長,家長也不能把家長的職責轉嫁給學校。一對多,即一個老師對全班同學之家長,是家校溝通的常見形式。一對多,有效率高的優點,但也有暴露隱私之缺點。教師要慎用一對多的微信溝通形式。教育教學活動的微觀細節較多,教師也不可能全部用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家長對一對多的方式也應保持一定的寬容。

教師先辭班主任,後辭教職,微信事件只是導火索。教師收入不高但有無限責任,事務性工作負擔較重而導致的職業倦怠,個別家長動不動就要告狀而導致的職業挫敗等才是主因。提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幸福感、獲得感和「主人翁感」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同時,學校要做實、做好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和家訪等制度建設,從而構建家校聯繫的公約,緩衝和化解家校之間的衝突,以提升育人效果。

河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崔振成博士

微信群已成為家校聯繫的便捷手段,但也應該引起家校雙方面的文化警惕:一是教師信息發布的隨意性。教師情緒性催交作業等未加縝思的信息,往往出現在具有「公眾性」微信群中。二是家長解讀的任意性。文字與語言傳遞信息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具有較強的「可解讀性」,家長對教師發布在網路空間中的相關信息,總是會依據自身的理解範式與理解能力,進行不同的解讀。三是家校合作的間接性。通過網路其實隱含著某種聯合教育的盲區,面對面的溝通才是最好方式。

如何加強家校共育?首先是家校之間要有共同一致的願景。事件中,家長可能最耿耿於懷的是孩子和自己的尊嚴,需要通過教師的「登門致歉」來挽回,可能在情緒性要求的同時,家長並沒有考慮到教師的初衷,教師即使是公開「揭了丑」,但那也是他愛得急切的延伸。

其次,家長要多聽聽教師的建議、多配合教師的要求。教師是專業人員,具有相對的教育優勢,家長可能具有教育經驗,但不一定具有教育理性。再者,家長面對的往往是孩子個體,而教師面對的則是孩子群體。家長多配合支持教師的教育工作,不僅是科學的,而且是必要的。

再次,家長尊重自己孩子的教師,全社會尊師重道才會蔚然成風。家長如果連自家孩子的老師都不尊重,讓老師「惶恐」不安,如何讓教師挺拔脊樑,一個脊樑不能挺拔的教師又如何挺拔起孩子的脊樑。尊師重道,不能停留在直觀認識或者口號層面,要從尊重自家孩子的老師做起。

最後,在家校溝通方面,教師也應該謹言慎行。教育無小事,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盡量平靜和管控情緒,盡量委婉指出孩子的問題,儘可能尊重家長、理解家長、信任家長和支持家長。在雙方和諧的情境中,才能實現「共育成人」的教育期待。

審核 | 陳凱

責編 | 黃髮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省教育廳 的精彩文章:

學生絕活過招,現場異常火熱!快來看職業教育活動周的這些精彩瞬間

TAG:河南省教育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