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飛播:不是將種子從飛機上撒下那麼簡單

飛播:不是將種子從飛機上撒下那麼簡單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飛播,顧名思義就是飛機播種造林種草,但絕不是將種子從飛機上撒出去落地那麼簡單。種子,從機艙到大地的飛行旅程不過幾十米,可為了這短短的放飛旅程,「飛播人」要經過精心的準備和實施過程。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空軍特級飛行員黃學倫投身飛播造林事業28年——

青春種荒漠 綠色伴航程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胡曉宇

陽光下,連綿起伏的騰格里沙漠,被「戰鷹」超低空掠過的呼嘯聲驚醒。

「阿拉善左旗的飛播已持續8年。看!那是我們前幾年的播區……」5月31日清晨7時許,記者登上西部戰區空軍運輸搜救航空兵某團一架運-5B飛機,隨黃學倫機組升空執行飛播造林任務。

順著全國飛播造林先進個人、特級飛行員黃學倫手指的方向,只見蒼茫雄渾的黃色中,點綴著深淺不一的綠色植被,使大漠之中氤氳著盎然生機。

「一年兩年飛不綠,十年八年見效果。讓沙漠變綠洲,絕非一日之功。」這位1991年起便參加飛播任務的老兵,目光透過飛行墨鏡投向更遠的沙漠。

黃學倫所在團隊是全軍最早、目前唯一執行飛播任務的團隊。執著堅守生態建設使命36載,他們將綠色播撒在陝、甘、寧、青、蒙、黔、川7省(自治區)百餘個縣市300多個播區。截至今年初,該團飛播總面積超過2600萬畝,播撒草籽樹種9800餘噸。

鐵翼飛旋,飛機轟鳴著穿越騰格里沙漠。從舷窗望去,前幾年飛播過的播區,已經植被泛綠、沙漠固化。一小時後,從未飛播過的沙漠在機腹下呈現:寸草不生,起伏的沙丘,如凝固的金黃波浪,與往年飛播區的綠色形成了一道鮮明的分隔線。

「今天播的是沙蒿和花棒。」黃學倫沉穩地拉平飛機,沿著播帶實施飛播操作。記者聽見機載播種器不時發出「嘩啦啦」的聲音,樹種、草籽隨之播撒進茫茫大漠。

飛播航程,一路顛簸。但記者坐在這名四川籍「老飛」身旁,心裡格外踏實。對「飛播人」來說,並非所有的航程都是坦途,風險時常會發生。1993年6月,黃學倫和戰友們在陝北飛播時,在空中遭遇飛機發動機故障。多虧他冷靜處置,飛機安全著陸。此後,他和戰友在任務中又多次遇險,但他們仍一往無前,播撒綠色的航跡不斷延伸。

「這是他第一次執行飛播任務,他比我女兒年齡還小。」黃學倫指著副駕駛王斐介紹說,臉上滿是慈愛。1990年出生的王斐,年齡只有他的一半,從登上飛機到展開飛播操作,黃學倫不時細心提醒,全程悉心帶教。

飛行1小時40分鐘後機組返航,機場跑道宛如一條銀帶在沙漠中出現。將機頭對準跑道,王斐一手緊握駕駛桿,一手握住油門操縱桿,在黃學倫指導下,操控飛機穩穩在機場降落。

入伍38年,飛播28年;天空無痕,大漠披綠。「回望軍旅,我把青春種在了大漠荒地,換來一片片生命的綠色。」走下飛機,黃學倫說,明年我就該退休了,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執行飛播任務,但戰友們會繼續!

★他們是草木種子的「飛翔翅膀」,他們是翱翔藍天的「播綠天兵」

★他們是荒蕪大地的「綠色畫筆」,他們是美麗中國的「增綠使者」

追尋,西部上空那群播綠的「鷹」

——跟隨西部戰區空軍運輸搜救航空兵某團執行飛播造林任務

黃 博 頡海書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胡曉宇

執行飛播任務36載,西部戰區空軍運輸搜救航空兵某團將綠色播撒在7省(自治區)百餘個縣市300多個播區,為祖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席博博

一粒種子,一份希望

在飛播軍人的眼中,這些草木種子如同遠行的孩子,他們的責任就是做好每個細節,讓它們在大地安家,生根發芽

「綠鷹」舒展鐵翼,種子飄飄洒洒,雨後綠染山川……如天女散花,似彩帶飄落,這是不少人想像中充滿詩意的飛播畫面。

5月31日,記者探訪目前唯一擔負飛播造林任務的西部戰區空軍運輸搜救航空兵某團,恰逢新一輪飛播作業有序展開。在團參謀長、一級飛行員李睿指揮下,一架架軍綠色的運-5B飛機騰空而起,飛向騰格里大漠播區。「今年我們計劃為阿拉善左旗飛播30萬畝,播撒草籽樹種50多噸。」李睿介紹說。

記者隨第一批飛機飛向播區,追蹤草木種子隨「綠鷹」飛向大地的旅程。

沒有想像中的詩情畫意,飛機機艙內蒸籠般憋悶,「轟隆隆」的噪音刺耳,飛機異常顛簸,記者感覺胃裡翻江倒海……

「現在條件好多了!當年在陝北飛播,我們住在土機場附近的窩棚里,一颳風,滿頭滿臉沙子……」1984年起便參加飛播的領航員張建剛回憶說,當年導航設備不先進,飛播時須派人在地面指揮,天不亮他們就背著電台和乾糧步行進入沙漠深處的播區。

「飛播經常要進行超低空、鑽山溝飛行,飛行強度大,飛播任務不完成人就不能撤,特別累。」張建剛說。

抵達播區後,飛機以80米左右的飛行高度沿播帶直飛。一條播完,再進行下一條……

「大地是考官,來年來檢驗。」飛行員黃學倫告訴記者,「怎麼飛、如何播,很有講究。如果飛得不直,地上長出的綠帶就是彎曲的;飛播時漏掉一帶,生物鏈就可能會斷裂,一大片植被都成活不了。」

飛播,顧名思義就是飛機播種造林種草,但絕不是將種子從飛機上撒出去落地那麼簡單。種子,從機艙到大地的飛行旅程不過幾十米,可為了這短短的放飛旅程,「飛播人」要經過精心的準備和實施過程。

「要按規劃將沙漠劃分為多個播區,每個播區被切割成一條條40米到50米寬的播帶,飛機沿一定航線和高度把種子均勻撒播下去,每平方米落多少種子都有講究……」黃學倫說。

「像犁地一樣在低空飛行,要飛得非常准、非常穩,飛播既要精確定位,還要定點定量。」即便已飛播了28年,但黃學倫對每一次作業仍精益求精。

為解決大小、輕重不一的種子均勻播撒的問題,該團官兵用天平稱量各類種子,拿遊標卡尺量大小,然後在一定高度向地面拋撒,觀察種子下落過程中的運動曲線、落地範圍。經過千餘次實驗驗證,他們研製出空中播種可調試「定量器」,實現不同地貌、不同種子定點定量飛播。該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飛播技術提高與飛播種草質量的探討》等理論成果填補了飛播技術空白。

「每一粒種子都代表一份綠色的希望,必須最大限度提高成活率。」在「飛播軍人」的眼中,這些草木種子如同遠行的孩子,他們的責任就是做好每個細節,讓它們在大地安家,生根發芽。

一個播次飛完,「綠鷹」歸航。機場上,太陽無遮無攔,飛機在停機坪上停了十來分鐘裝種子,儀錶盤上顯示溫度已達五六十攝氏度。風是熱的,飛行座椅一摸發燙。一天作業下來,機組人員的飛行服上都是汗漬,頭髮已經濕透……

追雲逐電,趕雨搶風

他們駕「綠鷹」飛天,不是看飛行氣象條件是否最佳,而是看時機是否最有利於種子的生根發芽

「注意沙塵暴,加速返航!」

那年,葛克宏機組在寶雞執行飛播任務,一道黃色洪流撲面而來。

「注意修正航線。」眼前一片昏黃,兇猛的側逆風和強大氣流使飛機強烈顛簸,葛克宏駕機飛臨機場上空。

三面環山的機場,跑道只有600米,沒有導航台,飛機起降全憑通信和目視。當飛機下降到60米時,葛克宏隱約看到跑道,但由於速度過快,此時降落必然衝出跑道!

他果斷將飛機拉起複飛。再次降落時,大風使機頭偏離了跑道中心線,他奮力蹬舵修正,飛機終於穩穩停下!

無獨有偶。2011年酷夏,時任飛行副大隊長李睿帶領「飛播新人」張明返航,途中突然接到指令:「機場有雷暴天氣,加強觀察。」

飛抵機場上空時,濃積雲籠罩著機場,大雨擊打著飛機,李睿駕機努力降落幾次都未成功。油表指針不斷下降,舷窗外電閃雷鳴,飛機隨時可能失去動力。

「準備降落!」抓住風雨稍小的空隙,他果斷駕機穩穩降落,1分鐘後,暴風雨又開始咆哮……

「為什麼要在風沙大、暴風雨來臨前的這些危險的時候升空飛播?」聽到這驚心動魄的故事後,記者不禁感到有些疑問。

「這時飛播,種子才能被風沙蓋住避免暴晒,緊接著降雨到來,有利於種子發芽。」記者等待登機時,正往飛機播種器里加種子的林業局工作人員給出了答案。

追雲逐電,趕雨搶風。許多時候,他們駕「綠鷹」飛天,不是看飛行氣象條件是否最佳,而是看時機是否有利於種子的生根發芽。有時候為了搶奪最佳飛播窗口,他們毅然迎著風險起飛。

飛播造林播區大都在荒山野嶺、茫茫沙漠和戈壁荒原展開,沒有人煙、沒有指揮塔台,而且要在超低空情況下按要求把種子撒向指定區域,難度大、危險係數高。飛播季節性、時效性強,為搶在下雨前完成作業,官兵們常常要加大飛播強度。

飛播的風險有時超乎想像。36年來,該團官兵已8次成功處置空中險情。天上艱險,地面保障也不容易。通信導航連塔台台長、四級軍士長桑吉加甫來自新疆牧區,這個蒙古族小夥子參加飛播8年了,對飛播有著特殊的感情,也更深知飛播的艱難。

2014年7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架設電台保障飛行。突然,沙塵暴從天邊呼嘯而來。戰友們都撤回帳篷,他卻一頭扎進風沙,摸向臨時搭起的指揮棚。他死死抱住指揮棚傾斜的柱子,10分鐘、20分鐘……沙塵暴過後,他活脫脫變成了「兵馬俑」,卻笑著說:「我沒事,電台平安就好,不能耽誤飛播!」

「什麼雲會起風,什麼雲會下雨,什麼條件最有利於提高種子成活率……」為了更好地完成飛播任務,該團飛行員不斷摸索總結經驗。「飛播常常在極端天氣、野外機場超低空條件下全功率作業,必須將飛機性能維護到最佳。」地面機務官兵也在不斷探索,努力提高保障能力。

回望航跡,綠色滿山

我的頭髮快掉沒了,但飛播過的荒山沙漠草和樹都長起來了,這就是大地對飛播軍人的最高褒獎

隨「綠鷹」執行飛播任務前,記者專程赴該團營院探訪,只見這裡樹木種類繁多,光松樹就有好多種,讓人感覺好像進入一座植物園。

官兵介紹說,這些樹木大多是他們自己種的,而種子就是他們飛播剩下的。每當有飛播作業播剩的種子,地方工作人員會送給他們一些,大家便精心種在營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植物園」。這裡匯聚了他們飛躍千溝萬壑、凌空大漠戈壁播下的各類樹種,如今草木吐綠,生機盎然。

「我們都愛聞種子的清香。」1984年起就參加飛播的全國飛播造林先進個人、特級飛行員楊茂良,是團隊飛播史的親歷者、見證者。這名「老飛播」對自己獲得過的眾多榮譽說不全,但對哪些地方飛播了什麼種子卻如數家珍:「油松,沙蒿,花棒……我的頭髮快掉沒了,但飛播過的荒山沙漠草和樹都長起來了,這就是大地對飛播軍人的最高褒獎!」

30多年播種長空,6800餘小時綠色航程,勾勒出楊茂良投身生態建設的壯美足跡。他說:「自己最幸福的時刻,就是駕機從以前的播區飛過,看到山林鬱鬱蔥蔥,草木覆蓋大地,感覺30多年的付出值了。」

華燈初上,大漠邊城,領航員張建剛帶記者登上阿拉善左旗的城牆。環視彩燈閃爍、噴泉起舞的小城,他的臉上溢滿自豪:「剛來時沙漠距小城只有3公里。如今在軍地共同努力下綠進沙退,生態環境越來越美。邊疆的建設發展,也有我們『飛播人』的一份功勞。」

次日,記者乘車兩個多小時進入騰格里沙漠深處,探訪92號播區。停車佇立,凝視播區,一望無際的綠色植被伸向天邊,沙拐棗結著紅果,花棒已長得兩人多高,與沙蒿、梭梭交叉生長,瀰漫著頑強的生命氣息。

「綠帶鎖黃龍,沙漠變綠洲。這是軍民融合推進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阿拉善左旗林業工作站站長劉宏義感慨地說,「我們跟空軍官兵並肩作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在邊疆築起一道道生態『綠色長城』,也打造一座座致富『綠色銀行』。」

這是一組令官兵自豪的「綠色數字」。上世紀40年代,有外國生態專家預言,榆林地區50年後將不復存在。持續實施飛播造林後,如今這裡植被覆蓋率由1.54%上升到48.3%,流動沙丘基本達到固定或半固定狀態;寶雞93.1%的荒山野嶺穿上綠裝,延安地區牧草產量是飛播前的10倍;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播區有苗面積達78.14%,大漠邊緣形成了兩條生物治沙帶……

回望航跡,綠色滿山。團隊飛播綿延36載,官兵奉獻延續36年,一架架「綠鷹」播綠7省百餘個縣市300多個播區:毛烏素、騰格里、烏蘭布和……

他們飛綠一片土地,又奔向另一片荒蕪,鍛造了技術過硬、作風頑強的飛播隊伍,創造了3架飛機一天作業38架次的作業紀錄,飛播的種子在祖國的秀美山川深深紮根。

「全國飛播造林先進單位」「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單位」……團隊一串串閃光的榮譽,每一項背後都意味著一座座荒山長滿綠樹。「全國綠化勞動模範」「全國飛播造林先進個人」……官兵們一個個光榮稱號,都意味著一片片荒漠變成綠洲。

「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軍隊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練兵備戰和服務人民二者並不矛盾。」談起新形勢下如何統籌練兵備戰主業和支援地方生態建設,團政委李戶軍說,他們注重將飛播造林作為提升飛行技術、提高特情處置能力的訓練場,強化精準投送、應急搜救兩大核心課目訓練……

採訪結束時,記者目睹一架架「綠鷹」再次起飛,飛向大漠,在天空延伸綠色的航跡。記者不由得想起該團團歌中的這幾句歌詞,唱出了這群西部「播綠之鷹」的心聲和誓言——

歷盡千難萬險,播種綠色希望,創造生命奇蹟,護佑家國邊疆。

飛越千山萬壑,架起空中走廊,連接生命通道,制勝未來戰場……

用行動 為美麗中國添彩

任勇軍 李戶軍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的大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主席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強調,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

習主席在視察部隊時多次指出,要支持和參加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廣大官兵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自覺將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積極投身美麗中國建設,書寫了精彩的「綠色答卷」。

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中國軍人的夢想和使命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和參加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再造山清水秀的美麗中國,是我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我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夢映照強軍夢,強軍夢托舉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人民子弟兵的積极參与和默默奉獻。新時代,人民軍隊要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投身美麗中國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廣大官兵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積極支援地方飛播造林、沙漠綠化等工作;樹立生態安全和生態危機意識,加強快速反應和應急力量建設,有效處置洪水、地震等重大生態災害和意外突發事件;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開展生態營區建設,用實際行動繪就綠水青山的美麗畫卷。

當保衛祖國使命與建設祖國行動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美麗中國畫卷中除了天藍、地綠、水凈,更有和平的陽光和陽光下孩子的燦爛笑臉。

讓守衛的地方變得越來越美,這是中國軍人的綠色夢想!

越來越美的中國更需要守護,這是中國軍人的忠誠誓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鏖戰一宿,她們將難民營婦女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清華園退伍老兵講述他們「當兵那些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