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的下一波浪潮——去中心化交易所

區塊鏈的下一波浪潮——去中心化交易所

如果說礦場和中心化交易所是區塊鏈蠻荒時代的主角,那麼去中心化交易所DEX(Decentralized Exchanges)很有可能將價值互聯真正帶到各個領域,伴隨著極大的透明度和風險防範能力,成為區塊鏈時代真正的主角。

1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定義

說起交易所,人們第一反應就是上交所、深交所和紐交所這類霸佔頭條的股票交易所,或是幣圈人津津樂道的幣安、火幣和OKEx三大交易所。這些無一例外都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也就是需要一個提供信任基礎的中心化機構促成交易。

那麼究竟什麼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呢?我們不妨先退後一步,看下交易發生的整個過程。

一般來說,用戶先要把資產安全託管在某個地方,既資產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用於交易。一旦有交易的需求,他便發布交易指令,這時就需要一個流動性充足的場所為用戶找到合適的匹配,滿足這個交易指令。在找到合適匹配後,買賣雙方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交易,這時也需要在客觀上加以一定的限制,防止一方欺詐或跳票。最後,當交易完成後,雙方對交易進行結算清算,也就是根據這筆交易信息更新各自現有資產的價值。

我們再來對比下不同交易所里資產交易的流程: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幣圈的交易生態中,中心化交易所壟斷了整套服務。從我們把幣打入交易所地址的那一刻起,交易所便成了我們資產的託管人。之後它像股票交易所那樣,用K線圖和報價單等方式提供了流動性信息,在交易完成後又自動幫助我們清算,在我們提幣之前繼續充當資產的託管人。我們不難發現,現有的中心化代幣交易所不但沒有起到去中心化的效果,反而大大加強了中心化的程度。用中心化的交易所交易標榜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也是一種諷刺。風險的高度集中,風控意識的薄弱,技術的不成熟,以及巨大利益誘惑的驅使,使得客戶資產被盜、交易所跑路以及內幕交易侵吞客戶利益等事件不斷發生。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用戶的資產直接託管在用戶自己的錢包里,大大降低了交易所被盜或跑路導致用戶資產流失的風險。通過智能合約完成的撮合交易和鏈上完成的結算清算,在提升透明度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對中心媒介的依賴。

其實,這些還只是狹義的虛擬貨幣去中心化交易所,從廣義上講,去中心化交易所包括了所有的去中心化的價值和資產交換方式。由於信任的缺失,在許多現有的交易場景中,都需要各種形態的中心化交易所提供信任擔保。而區塊鏈技術將通過構建一個個無形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降低信任成本,逐漸重塑舊有的價值交換體系。

2 02

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的主要缺陷

當然,目前市面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其交易量和交易體驗也和主流中心化交易所有著較大的差距。受制於現階段技術的瓶頸,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上交易面臨四個問題:

1.交易衝突。在達成交易後,交易參與方將交易向全網廣播,由於廣播交易和記錄交易(挖礦)之間存在時間延遲,使得交易有可能發生衝突。比如在一個出塊時間段內,有兩個買家下了同樣的order,買同一個資產,而這兩筆交易傳到不同礦工的先後順序不同,從而在記錄時導致了交易衝突。雖然最後只有一個order會被記錄,但兩筆交易同時消耗了gas費用。又比如,在同一個出塊時間段中,一個買家下了單,而賣家卻取消了掛單,在礦工記錄交易時也發生了衝突。

2.搶先交易(front running)由於交易雙方掛單的時間並不完全同步,掛單的信息又對外透明,給第三方提供了搶先交易的獲利空間。搶先交易者看到雙方掛單信息後,在交易完成前搶先進入,獲取價格優勢。比如搶先交易者看到買賣雙方的價位後,通過出更高的礦工費優先從賣家處買入資產,然後抬升價格賣給買家,通過犧牲買家的利益給自己牟取無風險收益。有些搶先交易者自己就是礦工,更是為自己的搶先交易佔據了天時地利,在挖礦記錄交易時優先記錄自己的交易。

3.高額手續費由於去中心化交易所一般採用鏈上交易和鏈上結算,每一筆交易都要耗費礦工費用,在礦工費用居高不下的今天,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手續費相比中心化交易所毫無競爭優勢。

4. 交易量限制。由於目前的主流公鏈(以太坊,比特幣)的TPS較為有限,無法同時承載過多的交易,因此改用POS或DPOS共識,架構閃電網路等方式也被廣泛討論。

對於這些問題,業界也探索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對於交易衝突,許多交易所採用鏈下撮合交易、鏈上清算的方式,犧牲一部分透明度和去中心化程度提升交易的成功率。對於被業界痛恨的搶先交易,業界則是提出了commit-reveal模式,通過先將order加密,促成交易後再公開的方式防止被搶先交易。

來自Front-running, Griefing and the Perils of Virtual Settlement,作者Will Warren

對於高額手續費,不少手續費較低的公鏈在六月即將上線,EOS更是承諾不收取手續費。而交易量受限的問題,不少公鏈如EOS等也是通過採用不同的共識機制,犧牲一定的去中心化來提升交易的效率。

3302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分類

根據Etherscan.io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的相對大小。

在交易流程方面,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前端資產託管和後端清算方面大都一致,根據流動性提供方式和撮合交易方式的不同,可以將現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分為三類:

在Relayer託管訂單模式中,0x開源協議提出了鏈下撮合,鏈上清算的交易方式,將鏈下撮合的過程交由各大中繼relayer。而這也極大擴大了0x的生態,目前排名前十的Radar和DDEX都是基於0x協議上的relayer。路印協議則是在0x上作了進一步改進,環路設計實現了多幣種多交易的同時撮合,提升交易效率,同時也用對訂單分拆後加密的方式解決了0x協議中relayer可能的front running問題。

在做市商模式中,去中心化交易所通過引入擁有存貨的做市商來提供流動性。交易量排名第一的Bancor在這基礎上引入smart token機制,當用戶向做市商下單買入時做市商自動發行該token,賣出時則自動銷毀,而這些做市商發行幣種時也需要一定量的硬通貨儲備(以太坊)。Kyber則要求不同做市商儲備一定量的不同幣種,直接向掛單提供流動性,而價格的公允則通過做市商之間的競爭來實現。在P2P點對點撮合模式中,交易所本質上提供了一個掛單的平台,以及聊天窗口,讓買賣雙方直接溝通完成交易。

4 02

主流去中心化交易所評估

對於去中心化交易所,我們從五個維度進行評估,分別是交易體驗(20分)、交易安全(30分)、token經濟(20分)、團隊(15分)和運營(15分),具體分布如下:

以下是各主要交易所評估結果(Radar沒有發幣,暫不列入評估):

*路印目前處於內測階段,評分標準略有不同。

投資建議

報告撰寫時間:2018.06.04

不忘初心,上下而求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MBGroup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遊戲——最先落地的區塊鏈應用
發幣可以,有本事別割韭菜!

TAG:BMBGro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