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輔行訣》之腎臟補瀉

《輔行訣》之腎臟補瀉

腎氣虛則厥逆,實則腹滿,面色正黑,涇溲不利。

《靈樞本神》「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

腎病者,必腹大脛腫,身重,嗜寢;虛則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陰股膝攣,[髀]胻足皆痛。

《素問藏氣法時論》「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邪在腎,是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項強痛,時眩仆。取之湧泉,崑崙,視有餘血者盡取之。

《靈樞五邪》「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

陶云:腎德在堅。故經云:以苦補之,甘瀉之;腎苦燥,急食咸以潤之,至津液生也。

《藏氣法時論》「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拙見:《輔行訣》「甘瀉之」乃五行生剋,培土治水之法,而《藏氣法時論》「咸瀉之」以咸軟堅,恐苦堅太過之法;《輔行訣》「急食咸以潤之」既有味咸補腎精之不足之意,若龜甲、鱉甲、桑螵蛸之屬,又有咸寒瀉心火而潤燥之意,若大黃、芒硝之屬,而《藏氣法時論》「急食辛以潤之」乃辛味發散致津液通氣也。

小瀉腎湯

治小便赤少,少腹滿,時足脛腫者方:

茯苓 甘草 黃芩各三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大瀉腎湯

治小便赤少,是溺血,少腹迫滿而痛,腰如折,耳鳴者方:

茯苓 甘草 大黃 黃芩(各三兩) 芍藥 乾薑(各一兩)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溫服。

為方便大家學習,將小瀉湯表列於下。

★藥物組成

觀小瀉腎湯組成,兩藥味甘為瀉,佐黃芩一藥味苦為補。《輔行訣》凡小瀉方皆是兩瀉味,一補味。大瀉腎湯含小瀉腎湯(茯苓、甘草、黃芩),恐瀉腎之力不足,故佐以咸軟之大黃,瀉心火而潤燥(腎苦燥,急食咸以潤之),另加小瀉肝湯(枳實、芍藥、姜)之芍藥、姜,瀉肝則土氣盛,脾土盛則克腎水,從而達到瀉腎目的(所謂實則瀉其子是也)。《輔行訣》凡大瀉湯皆為六味葯,其組成亦是小瀉湯+急食性味+小瀉子湯,藥物劑量方面,急食性味皆為三兩(大瀉脾湯黃芩為一兩,恐苦寒傷脾),小瀉子湯中兩位皆為一兩。

★癥狀分析

《素問·氣交變大論》「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大雨至,埃霧朦郁,上應鎮星。上臨太陽,雨冰雪霜不時降,濕氣變物,病反腹滿腸嗚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門絕者,死不治,上應熒惑辰星。」

歲水太過,寒氣大盛,封藏甚,心火不得外炎,故身熱煩心、小便赤熱;寒甚則氣化不利,水液內停,可見小便量少、少腹痛等症,故小瀉腎湯茯苓、甘草培土治水之用,黃芩清其鬱熱。重者,心火內郁,熱盛則尿血,子復母仇而濕氣盛(水盛則火衰,故脾土來複,以克腎水),寒盛則少腹迫滿而痛,故大瀉腎湯以咸寒大黃速去內熱,乾薑溫里而驅寒,芍藥瀉肝實脾之用。

拙見:水克火者,非陽氣漸衰之一途,亦有升降出入之改變,水之封藏制約火之上炎,心火不得上炎則內熱叢生,若梔子豉湯之心煩等等皆是苦寒誤下,氣機郁滯,邪不得散,陽不得出而成。

小補腎湯

治虛勞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脈快者方:

地黃 竹葉 甘草(各三兩) 澤瀉(一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

若小便血者,去澤瀉,加地榆一兩[分];若大便見血者,去澤瀉,加伏龍肝如雞子大;若苦遺精者,易生地黃為熟地黃;若小便冷,莖中痛,倍澤瀉為二兩;少腹苦迫急者,去澤瀉,加牡丹皮一兩[分];小便不利者,仍用澤瀉;心煩者,加竹葉;腹中熱者,加梔子十四枚,打。

大補腎湯

治精氣虛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虛熱沖逆,頭目眩,小便不利,脈軟而快者方:

地黃 竹葉 甘草(各三兩) 澤瀉 桂枝 乾薑 五味子(各一兩)

上七味,以長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溫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為方便大家學習,將小補湯表列於下。

★藥物組成

小補腎湯地黃、竹葉味苦,補腎臟苦堅不及,甘草甘緩、澤瀉咸軟以防苦堅太過,《輔行訣》凡小補方皆是兩補味,一瀉味,一急食味。大補腎湯,方含小補腎湯,另加小補子方(小補肝湯)並去小補子湯(小補肝湯)之急食味(大棗),補肝則克土,脾土受制,不克腎水則腎水封藏之德才能如常。《輔行訣》凡大補湯組方皆為小補湯+小補子湯(去急食味)。

★癥狀分析

《素問·氣交變大論》「歲水不及,濕乃大行,長氣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數至,上應鎮星。民病腹滿,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股痛發,腘腨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腳下痛,甚則胕腫,藏氣不政,腎氣不衡,上應辰星,其谷秬。上臨太陰,則大寒數舉,蟄蟲早藏,地積堅冰,陽光不治,民病寒疾於下,甚則腹滿浮腫,上應鎮星,其主黅谷。復則大風暴發,草偃木零,生長不鮮,面色時變,筋骨並辟,肉瞤瘈,目視(盳盳),物疏璺,肌肉胗發,氣並膈中,痛於心腹,黃氣乃損,其谷不登,上應歲星」。

歲水不及,則藏氣不政,脾土乘於腎水,濕氣盛行,而肝風來複以復母仇(水生木,水不及則土乘之,木氣來複以克脾土)。精失於封藏,輕者則虛勞失精,腰痛,骨蒸羸瘦,重者骨痿不能行走,肝風來複則頭眩沖逆,故小補腎湯地黃添精益髓,竹葉瀉心火而交心腎以治心煩等;大補腎湯加桂枝、乾薑,瀉脾土甘緩太過,則小便利(若小瀉脾湯之附子、乾薑之用),五味子既有斂肝風之用,又能佐治桂枝、乾薑以防辛散太過。

拙見:《輔行訣》遣方用藥,法度嚴謹,五行生剋乘復環環相扣,其補瀉法則等等無不按照五行生剋而設立,故以五行生剋乘復解釋組方更為合理恰當。如以八綱辨證等去解釋,雖亦能圓通,終究不合原著之意。以大補腎湯之「虛熱沖逆,頭目眩」,如以陰精虧虛,肝風內動解釋亦可,但終究不若歲水不及,濕氣大盛,木氣來複(風勝濕)更合《輔行訣》文意。

【作者簡介】李超,男,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師從經方名師張立山教授,體悟經典;侍診首都國醫名師武維屏教授,融匯諸家。於東直門醫院工作近十載,不斷鑽研岐黃之術,用心體悟經典奧妙。現坐診於漢典中醫院,出診時間周一、周二、周三、周五、周日全天。

本文由李超醫師原創,授權中醫集結號獨家發表,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集結號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集結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