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代筆記中嫌雲遊太累沒得道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續仙台道人

宋代筆記中嫌雲遊太累沒得道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續仙台道人

原標題: 宋代筆記中嫌雲遊太累沒得道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續仙台道人


宋代段子:這段內容實際是個「補充信息」,洪邁在《夷堅三庚》這本書里講過這故事,主人公是「呂洞賓」。呂祖是道家非常重要的一位「神仙」,僅從《夷堅志》的記載來看,他不時以各種人物身份出現,顯得撲朔迷離,令人目眩。


續仙台道人來自祥宏講夷堅00:0007:38


【原文】


三庚記仙台觀道人事,皐之侄所傳猶有未盡者,雲彼道人從知觀賴子儀假館,子儀領略,命治一室處之,問其鄉里姓氏,曰:「貧子是西川打底州縣人,姓回,自少放浪,幾半天下,今老矣!」問:「年今幾何?」曰:「八十一。」遂揖令就憩。


日詣市乞錢,旋散與童兒,未嘗輒蓄,出則群兒環繞。因與鄧道者定交,常倩鄧取湯洗面,至則滌濯浣沐,垢膩滿盆,使鄧飲之。鄧嫌不潔,覆雲地,但聞盆與地皆郁然有異香。鄧,愚蒙人也,殊不少悟。

及冬月,道眾赴人家夜醮,獨鄧守舍中。夕後,道人在隔房大叫:「鄧道童急來救我!一條大蜈蚣長可二丈,我已遭痛咬了!」鄧聽其說而不敢往。眾歸問訊,果為所傷,以是歲十二月十五日死,在彼恰滿六月。既於席下得所費錢【原註:語見三庚】,共嘆其異。且計此日展丐,不留一錢,那復有此,其人當是神仙高士,仍自通姓回,觀中人非仙才,故不值遇。彼豈真死哉,殆屍解耳。因發其棺,上得白石三枚。初到時攜一杖一笠自隨,及其沒也,人為掛於壁間。


經年半,別又道人來,邀鄧童為雲水之侶,辭以倦遊,其人徑戴笠策杖,不告而去。鄧亦享壽八十四。南康丞伯固聞於賴希真。



【白話語音文字版】


洪邁說,《夷堅三庚》記載的「仙台觀道人」那件事,本來是我的皐之侄所傳,實際上還有信息沒說完,我現在再補充說說這道人的事兒。

據說,開始他是先找到知觀賴子儀要求住在仙台觀(江西贛州南康區),賴子儀答應了,讓手下給道人整理了一個房間居住。他問道人:「您是哪兒的人呢?姓什麼叫什麼呀?」道人說:「我是四川那邊貧困州縣的人,可能在四川排名都打底了,我姓回,從小放浪江湖,天下我已經走一半了,現在老了,想找個地方休息。」賴子儀接著問:「您今年多大年紀了?」道人說:「81歲。」於是賴子儀說:「行,您就住在這兒吧!」


老道人每天到市面上行乞,要了錢以後馬上分給小孩,他自己也不留錢。所以他一出門就被一幫小孩追著跑。他跟仙台觀一個鄧道者關係不錯,經常麻煩鄧道者幫著打洗臉熱水。有一回,鄧道者把熱水打來,老道人自己洗臉,洗來洗去,這盆水已經油乎乎髒兮兮了,他讓鄧道者喝了這洗臉水。鄧道者覺得太髒了,就把水潑地上了。這水一潑,鄧道者就聞到盆里和地上有股異香,但鄧道者是個愚昧人,他沒覺出有什麼異常。


這年冬天,有一回,道觀里接了一個去人家裡設醮的事兒,眾道士都去了,唯獨鄧道者和老道人留下了。那天晚上,鄧道者忽然聽到老道人在隔壁房間里大叫:「鄧道友,你趕緊過來救我!我房間里有條兩丈長的大蜈蚣,我讓它給咬了,特別疼!」鄧道者在屋裡都聽見了,但他不敢去。後來,設醮的道士們都回來了,大家過去一看,老道人真是被什麼東西給咬了!十二月十五日這天,這老道人就死了。大家一算,他死的那天正好來道觀整六個月。大家把老道人埋葬了,後來在他席子底下發現了一些錢。細細一算,這些錢等同於老道人在這兒待了六個月的吃住費用。大家覺得很驚奇,仔細回憶,這老道人不是把要到的錢都給出去了嗎?從來沒見他蓄過錢,他怎麼可能有錢呢?


於是大家就認為他恐怕是個神仙高人,而且自稱姓回(通常暗指呂洞賓),仙台觀這些道士都是庸碌之輩,他們沒福結上仙緣,當面錯過了。後來大家琢磨,老道人到底死沒死呢?會不會已經屍解(道家生命轉化的一種形式)了?於是大家把老道人的棺材打開,發現裡面沒人,只有三枚白石頭,這就印證了大家的推測,於是大家回憶這老道人剛來仙台觀,是拄著拐棍,戴著竹斗笠的,等他去世後,有人把拐棍兒和竹斗笠都掛牆上了。


過了半年,也不知從哪兒又來了一個道人,他邀請鄧道者說:「咱們去雲遊吧!」鄧道者說:「雲遊太累了,我走路腳力不行。」於是道人沒再搭理鄧道者,而是直接把掛在牆上原來老道人的竹斗笠和拐棍兒拿起就走,不告而別。鄧道者一直活到了84歲。這件事是南康縣(江西贛州南康區)的縣丞呂伯固聽賴希真(賴子儀)說的。

【祥宏點評】:這故事暗指老道人就是呂洞賓。《夷堅志》故事說了太多呂洞賓的事兒,一般說自己姓「回」通常指呂洞賓;道家的「屍解」指的是有修行的道人不會真的死亡,他會轉變一種生命形式,或者是去另外一個時空,或者以另外的生命形式復活;修行者更看重因果,比如老人在仙台觀吃住一段時間,他不會欠道觀的錢,走的時候,錢帳兩清。



(文圖說明:《夷堅志》原文電子版文字主要來自「龍的傳人」博客-特别致謝!再經中華書局出版的《夷堅志》校訂;全部圖片來自網路。)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軼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與宋代文化領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上卻是最真實細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後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現: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雅雨書屋閑話水滸之四十一:「母夜叉」名字的由來
宋代筆記中寫錯一字丟掉一生的故事:祥宏講夷堅之王仲共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