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雲天:國外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認同

鄭雲天:國外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認同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對於中國自身,對於西方乃至全世界都是「石破天驚的歷史巨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與文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境)外學者所關注並熱議。在國(境)外汗牛充棟的研究成果中,雖然立場、視角、觀點乃至方法錯綜複雜、莫衷一是,但仍然可以從中梳理出對中國已有成就的認可以及國(境)外學者對自身研究的反思。

1.國(境)外學者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儘管國(境)外學界對於當前中國現狀的評價與未來的預測眾說紛紜,但多數研究者在論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進步與成就時都能達成普遍共識。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得益於遵循自身獨特的發展軌跡。加拿大學者貝淡寧認為,當代中國發展是獨有的「基層民主、中間實驗、高層尚賢」的模式。從整體上看,它絕非「經濟自由和政治壓迫的結合體」,而是實現了超越西方傳統視域的「國家—市場的互動模式」,中國模式的功用在於,用其自身不完美的發展軌跡告訴世界,中國是如何運用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和智慧一步步艱難地平衡著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運用比較學的術語,中國模式是通過主動建構而非任其自然進化的途徑形成的。依照自身的條件進行主動適應與變革、大膽嘗試並及時糾錯是中國不斷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俄羅斯學者瓦·伊·沙巴林強調,「現在中國正在建設自己的社會主義,正在形成獨特的混合型經濟體系,正在進行將各種不同經濟成分融為一體的歷史性實驗,這是一種走向多元化經濟的實驗,而實驗的期限要持續數百年」。義大利學者洛麗塔·納波利奧尼認為,中國「在維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保持了經濟增長,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偉大的成就」。還有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獨立自主的開放精神為基礎,借鑒而不盲從西方經驗,堅守主權和底線,並把國內轉型與全球治理融合在一起。從國際層面看,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亞等地區,中國發展模式已經在美國式資本主義和西歐式民主社會主義(福利國家)體制以外,開創出第三條道路。

第二,改革轉型中的困難挑戰反倒成為助推中國不斷發展的動力。有人把中國「非正統」發展方式稱為既穩固又靈活的「深謀遠慮式治理」——「中國的發展路徑與歐美狹隘的標準模式完全不同,卻能夠以深刻的洞察力建立起替代性機制,引導社會的大規模平穩變革。對於西方學者而言,現在是時候關注中國的發展經驗了」。改革不是線性、平滑或符合邏輯的過程,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反而促使中國的改革家們在實踐中比俄羅斯的政客更謹慎更沉著,從而避免重蹈蘇聯解體的覆轍。德國學者舒耕德指出,中國不斷在前進中移開阻擋的石頭,促使改革的大潮不斷奔流,他們不僅沒有讓中國在河中間停步,而且實際上正在幫助改革越來越靠近成功「彼岸」。美國學者羅伯特·福格爾則認為,「在國內,結合不斷改善的生活水平,政府對公眾意見的敏感度也在不斷提升,從而使大眾對政府形成了一種廣泛的信任」;「近些年來,中央政府對解決問題對症下藥已經越來越專業。除此之外,對中國來說,歷史似乎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第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將愈發具有世界歷史意義。首先,中國自身的強大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基礎。美國學者喬萬尼·阿里吉認為,「如果中國真的崛起,正如我所預期的,成為新的全球經濟中心,它的角色也會同以往的霸主截然不同」,「如果中國能夠成為新的強國,它會以獨有的方式來崛起。首先,軍事力量的重要性要遠遜於文化和經濟力量,尤其是經濟力量。它會出好經濟這張牌,這一點上要遠比美國、英國或者荷蘭稱霸時做得好」。而俄羅斯學界的基本認知是,中國的戰略方針從發展「精神文明」,到建設「小康社會」,再從小康社會轉向全新意義的大同社會。「如果從文化、宗教、經濟和政治意義來看,這種設想超出了單一國家的範疇,具有全球性質。在世界的發展中產生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全新的地球人」。

其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對發展中國家產生顯著的示範效應,為重建世界秩序賦予嶄新契機。西班牙學者胡里奧·里奧斯指出,中共十九大通過諸多理論創新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願景,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臨的目標和挑戰,並有針對性地提供了中國方案;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論和戰略不僅適用於中國,其他國家的發展也可借鑒採納。「這體現了中國進一步推動全球化進程、實現各國之間互聯互通和加強全球治理的決心。」美國學者克里斯托弗·麥克奈利認為,中國在全球範圍的重要性越來越強。如今的國際共識正在從新自由主義立場越來越多地轉變為在國家管控下尋求解決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促使國(境)外重新審視當代資本主義的本性和邏輯。未來世界將會向「一種受亞洲價值觀啟發並由國家領導的集權資本主義」模式轉型。「以GDP總量衡量,今日中國是最成功的發展中國家;再經過1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或許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國家」,「如果中國成功的趕超式發展繼續下去,將會成為世界經濟的轉折點——不僅由於中國的國家規模,更因為這將是歷史上第一次基於本土經濟模式而非西方道路的成功」。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促使國(境)外學者從「自以為是」轉向反思。基於中國綜合國力的穩步增長和國際影響力的持續提升,一些國(境)外學者採取更加務實冷靜的方式對國(境)外研究予以批判式自省。

其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已超出國(境)外現有的認知範圍。西方漢學或中國學總是能夠把不同時代的中國印象貼上簡單的標籤,而唯獨當代中國使他們倍感困惑。西方現有的理論範式無法解釋發生在當代中國的各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研究認為,中國的發展轉型不僅「已經與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學說的原則不相稱,中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作為社會主義思想基石的歐洲人文主義傳統也不完全符合」,而且「超越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意識形態和經濟領域的不相容性」,更加不解的是,「一個共產主義政權,而不是西方民主政權,在對自我進行反省並不斷地改進,這實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中國的發展已遠遠超出單一國家範疇,具有更為宏大的全球視野,對國(境)外而言,要理解這一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現象,就必須面對而不是無視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變遷。

其二,西方只有不斷自我反思和矯正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中國。國(境)外學界在自我審視中所呈現的觀點是,必須反思過去和現代西方對中國的所作所為,把源於西方、由西方投射於中國、脫離或違背中國實際的研究置於一旁,將問題意識回歸到「中國」本身,直面中國的複雜性,才能依靠中西方話語共同建構出具有國際視野又符合中國實際的理論範式。中國台灣學者朱雲漢曾坦言:「我們的認知基礎,事實上充滿著以西方為中心的謬誤與偏差,自己卻渾然不知;我們很習慣這種思維,以為那是唯一的角度和視野。美國的政治領袖與社會精英更是如此,總是以自身的價值觀與歷史觀來衡量中國,選擇性地吸收有關中國的信息,很難從一種非常客觀、平衡的角度去理解中國。」中國發展震驚了西方主流經濟學,也撼動了過去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發展機構對於發展和治理的話語權,「到目前為止,中國模式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西方社會的危機和資本主義的衰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也有助於我們糾正過去20年所犯的錯誤」;「中國尋求現代性的方式是一種正確的方式」。

能夠引發西方學者從「自以為是」轉向自我反思,不僅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贏得越來越廣泛的國際認同,而且意味著這一人類社會從未有過的全新發展理念與路徑將為世界帶來更大的生機與希望。

(本文為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國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話語評析」[15CKS02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責任編輯:李艷玲 高天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旗文稿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夢是民族夢,也是個人成長夢

TAG:紅旗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