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官清廉愛民,沒有上級舉薦他,康熙說:朕來舉薦你

此官清廉愛民,沒有上級舉薦他,康熙說:朕來舉薦你

在康熙年間,社會推行清廉之風,清官備受人尊敬,確實也層出不窮。這種社會風氣很好,官員們為了名聲,競相降低自己的生活標準。因此,在我們印象中,清官總是過著非常節儉的生活。然而,在當時,有一個官員非常富足,衣食無憂,卻非常清廉,為此還得罪不少同僚,弄得無人舉薦,還是康熙親自發現提拔的。

這個人叫做張伯行,自幼好讀書,很快考上了秀才,34歲那年他考中了進士,開始踏入仕途。不過他對官場興趣不是很大,又因服喪守孝。當地水患很嚴重,張伯行自掏腰包招募民工堆土治河。他的事迹傳開,在48歲的時候,奉命去修築河堤。

因為治河有功,張伯行被派出擔任山東濟寧道道台。他剛上任,濟寧道就遭遇了大饑荒。張伯行從老家運來糧食和錢,就地賑災,拯救了不少百信的生命。他還親自為百姓縫製棉衣,讓百姓避免寒冬之苦,口碑很好。

不僅如此,當康熙帝下令各道開倉賑災時,別人都有些猶豫,不敢拿皇糧當兒戲,但張伯行卻第一個站出來響應。山東的二號人物市政使要彈劾他私放官糧之罪,張伯行卻大義凜然的說:天子都已經下詔說可以賑災,怎麼是私放?布政使啞口無言,只能收回就要發出去的彈劾。

看到張伯行大把大把的掏錢,又沒有中飽私囊,都是用在百姓身上,是不是很奇怪?其實,他與很多廉潔的官員還有區別的是,他家就是大地主,而且是那種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所以張伯行確實不缺錢,也不屑於貪污。他在任上時,自己的吃穿用度都是從老家運來的。儘管如此,能拿出自己的錢補貼百姓,還是值得稱讚的。

雖然對百姓很慷慨大方,對於上級,張伯行卻一點都不捨得花錢。他擔任江蘇按察使時,按照官場陋習,新官要向長官送禮,既表示尊敬之情,也求以後有個照顧。按規矩,張伯行要向巡撫孝敬四千兩。這對於他來說,不過九牛一毛,然而張伯行性情耿直,斷然拒絕,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我為官,誓不敢取民一錢,安能辦此!

不光如此,他在當時的官場之中獨樹一幟,整頓吏治,革新弊端,也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排斥,因此一直也得不到升遷。

直到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巡視江蘇,沿途在百姓之中,得知張伯行清正廉明的口碑,這才將這位廉吏記在心中。然而他下令讓總督、巡撫推舉人才時,卻沒有張伯行的名字。康熙帝大怒道:朕一路聽說張伯行的廉名,是個國家的棟樑之才,你們卻不重用,也不推薦!

當時,年已57歲的張伯行就在現場,康熙帝特地召見他說:「他們不舉薦你,朕親自舉薦你。將來你要做出些政績來,天下就會知道朕是名君,如果你也貪贓枉法,他們會笑話朕不知善惡。」

於是,張伯行馬上被授予了福建巡撫一職,並賜予「廉惠宣猷」的匾額。這是清朝統治者對於人臣的極高獎勵。

張伯行在福建,也做了不少好事,他免去災荒之地的賦稅,新建鰲峰書院,並拿出自己的藏書供學子們閱讀;搗毀當地的瘟神廟,教化百姓崇拜朱熹;贖回成千上萬的尼姑,讓她們自行回鄉嫁人生子。直到他調任江蘇巡撫後,他迎來了自己的大敵噶禮。

張伯行擔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噶禮是他的頂頭上司。張伯行清廉,噶禮卻貪婪成性,因此兩人屢有矛盾。尤其是在布政司庫存虧空一事中,張伯行要和噶禮聯名上疏彈劾官員並讓官員彌補三十四萬兩白銀的虧空。噶禮因顧及官場,不肯上疏,兩人矛盾越來越大,連康熙都已經察覺。

最終了斷是在康熙五十年的鄉試舞弊案中,副考官趙晉接受賄賂被人揭發。發榜時,學生竟然抬著財神進入學宮。張伯行立即上疏說明情況,後來事情還牽扯到噶禮,他也如實上奏。噶禮也不敢怠慢,找出張伯行七條罪狀上奏。康熙先將兩人都撤職,再細細審問。

後來,審核並沒有太大進展,但康熙直接拍板:「張伯行清正廉名,然而噶禮的操守我不敢保證。不管噶禮參劾張伯行的七件事是否屬實,我要保全清官,這樣才能讓江南百姓不被盤剝。」

就是這一句話,張伯行官復原職,還被康熙稱為「天下第一清官」,而噶禮卻被罷官。後來張伯行一直活到了雍正時期,官至禮部尚書。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初理學名臣張伯行研究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國君被外敵殺害,他躲到家裡,母親卻教訓他:你還不去報仇
平庸的曾國藩,因獨特的品質讓他連升四級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