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懷念知青歲月里的蝦燴面

懷念知青歲月里的蝦燴面

三十多年前我在農村插隊,我們隊里下了25名學生,經過大家推選,我管灶兼做飯,我們是一個革命集體,八名女生,十七名男生。

懷念知青歲月里的蝦燴面

那時候是革命年代,我們是第三世界的老大哥,我們要支援亞非拉人民的解放事業,台灣同胞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等等。所以要種好地,多打糧食上交國家,以實際行動支援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的解放事業。那時候上交的公購糧數量大,說是支援亞非拉革命。我們主要是種糧食,夏季收小麥,秋季收玉米、穀子、糜子、紅薯、黑豆、黃豆等等,由於土地大部分種糧,菜比較少,但我們還是因地制宜,想辦法吃好。

懷念知青歲月里的蝦燴面

我們廚房的鍋比現在的浴盆小一點,案板如同單人床板,用起來非常順手。那時候沒有電,我們燒的是煙煤,用的風箱是兩根拉杆的大傢伙。我的主要任務是賣飯票,買菜,算賬,拉風箱。拉風箱這活在冬天很愜意,外邊零下十多度,尿泡尿還沒抬腳就能凍住,坐在爐火前拉風箱當然是暖融融的了,缺點是煤灰很大,飯做好了鼻孔嘴裡全是黑色泥炭,夏天拉風箱可不是好活。

我們村在一條小河邊,說是河流,倒不如說是小溪。寬約兩米,深約半米,就是那樣的小溪,裡面生長著成群的小蝦,還有螃蟹、王八、蛤蜊等等。我第一次見水獺就是在那條小溪里,是棕色的,和貓差不多大小,頭像老鼠,尾巴又粗又長。

記得一年的雨季,連陰雨好多天不停,地里的活不能幹,大家都在宿舍睡覺閑聊或是學習。因為雨天不能外出買菜,我們好多天沒有菜吃,我只能臨時抱佛腳,在開飯之前拿上蝦網和荊條筐去河裡撈蝦。那蝦是野生的,千百年來自生自滅,當地父老鄉親不吃魚蝦王八之類的雜物,我們吃,用開水煮熟,鮮紅鮮紅,撒點鹽拌一下,非常香。河裡蝦很多,打撈三幾下就可以了。蝦打撈好後倒在荊條筐里,在河水裡涮涮泥沙,再把裡面的水草揀凈,回來用清水泡一下,直接倒在面鍋里煮熟即可,蝦燴面就好了,然後吆喝「開飯了」。

懷念知青歲月里的蝦燴面

剛開始吃蝦燴面時農友們都高興,頓頓吃吃蝦燴面,時間長了膩啊,有人提意見了,讓我變花樣滿足大家,七嘴八舌嘟嘟囔囔。我也變不出別的菜,只能是蝦蝦蝦。提意見的人多了。

我發火了「就這蝦燴面,愛吃不吃」!

說實話,當年我也吃膩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宋美齡「牛奶洗澡」傳聞的來龍去脈
蔣經國晚年難掩大陸情懷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