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韶涵:原生家庭決定一輩子?別扯了!

張韶涵:原生家庭決定一輩子?別扯了!

最近,總聽到,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樣的觀點;就像總是看到摩拜單車創始人套現15億,00後存款超過90後,我們都被拋棄這樣的製造焦慮的文章。

而我,要告訴你,不是這樣的。

1

明尼蘇達大學Norman Garmezy,是世界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臨床醫師。

在他四十餘年的研究中,見了數以千計的孩子,其中有一個男孩,得到了他多年裡持續的關注。

他認識這個男孩時,他9歲,有一個酗酒的母親,沒有父親。

家庭貧寒的單親家庭,在物質和教育上都比較差。而, 這個男孩都會帶著一個同樣的「三明治」來學校:兩片麵包,中間沒有任何東西。因為家裡沒有人做食物,麵包是他唯一可以吃的東西。

儘管如此,這個男孩一直希望「不要讓別人同情,也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母親的問題」。每天,他都會微笑著帶著那塊麵包走進教室,精神奕奕。

長大過程中,男孩始終在學業、人際、心理健康方面都表現良好。這個男孩是一個特別的孩子。

之後,Garmezy,走訪了許多學校,尤其是那些經濟困難地區,尋找那些處在糟糕的處境中,看起來有很大概率成為問題少年,但實際卻成長得令人驕傲的孩子。Garmezy說,他們「儘管經歷過異常困難的處境,卻不斷走向成功、不斷獲得超越大多數人的優秀」。

這些孩子的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就是Garmezy後來定義為「修復力」(resilience)的東西。

什麼是修復力呢?

修復力又稱回彈力,當你把皮球和玻璃同時摔在地上,很明顯,皮球會向上彈起,而且你越用力,彈起的高度就越高;玻璃直接支離破碎,無法修復。

在心理學上,把人遇到災難時,奮起反擊的力量,叫做修復力。

GIF

2

沒必要在乎真相

命運多舛 痴迷 淡然

揮別了青春數不盡的車站

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凡的潰敗

15歲開始打工,16歲開始刷油漆,成名之後,被父母勒索,生病之後,被捲走所有家產,被閨蜜踩著上位,而後,被母親誣陷吸毒,酗酒,從此,星途坎坷。

然而,在沉寂多年後,憑藉一首《阿刁》,驚艷四座,熠熠生輝。

張韶涵,你終於讓你的傷疤開出了美麗的花,你大概是『修復力』最好的解釋。

很多人都覺得,明星離我們太遠,她是不幸中的幸運者,不是所有人都跟她一樣。

所以,接下來,帶給你普通人的絕處逢生。

小君,一位優秀的殘疾人高級心理專家,在她十四歲那個夏天,跑去小賣部買冰棍解暑,過馬路時,發生了車禍,為了保住性命,只得切斷一條腿;十六歲時,父親去世;二十四歲時,母親查出癌症。

不確定以後的路,會有多少坎坷或者欣喜,所以要好好活著。

如今,她已經能借用假肢走路,常人基本上看不出異樣;母親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從事著一份自己喜歡而且薪資還不錯的工作,足夠養活自己和家人。

「人生就像遊樂場,雖然不想玩,但是要玩了足夠多的項目才能賺夠門票。」

靈犀在一個情感功能障礙的家庭成長,父母在她三歲時離異,腦海中完全沒有父親的印記,母親在她接近高考時去世,過度悲傷,高考成績低了一百多分,那些廢寢忘食的努力付之東流。

孤苦無依的她只能報了收費較低的學校,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當生父悔悟,想與她相認,帶她MBA,彌補多年缺失的父愛時,卻被後媽從中作梗,生父不願再給她任何生活費。

「生活比電影更具戲劇性,但我不想放棄,自學了心理學,做自己的上帝.」

安安,是我初中同學,初中之後聽說嫁了個當地還不錯的人家,當我們還在課堂學習時,她早已為人母。

都說結婚早,容易離婚,即使有了愛情結晶的她,依舊沒有成為幸運兒。雖說孩子給夫家,但作為一個脫離社會五年,有一次失敗婚姻的姑娘,再次踏足社會的難度,應該她生命中難以跨越的鴻溝吧。

可是她還是活下來了,從一個餐館端盤子的服務生做起。

「現在這個時代,只要願意用雙手締造生活,活下來是不成問題的。」

3

或許,很多人好奇,那後來呢,那個被父親拋棄的姑娘,那個早戀早婚離婚的姑娘,她們都過的怎麼樣了?

寫這篇文章之前,特地翻了她們的朋友圈,一個進了上海的4A公司,主要負責國外客戶擴展;一個當了副店長,管理著以用戶至上為宗旨的餐館,生意越來越火爆。

加上朋友小安,她們三個人,目前來看並沒有大富大貴,並沒有一鳴驚人,並沒有如張韶涵般讓世界都看到華麗的逆襲。她們跟大部分人一樣,從事著並不耀眼的工作,也拿著跟普通高管差不多的工資。

但是,支離破碎的原生家庭,在上大學前是一根無法撥出的毒刺,只會一直刺痛你的神經和肝臟,有增無減,有人得了精神分裂症,有人陷入了中度抑鬱,有人成了殘疾。

原生家庭環境不和諧,經濟條件差的人,往往比我們普通人的起點低了很多,就如我們普通人跟官二代,富二代的差距一樣。

懂得這些不易,所以才愈加尊重那些靠自己強大修復力逆襲的朋友們,而她們,充分證明了海明威說的那句話---打不倒我們的,必將使我們更加強大。

她們,也應證了,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家Bonanno所提出的觀點,「曾經遭受了創傷性的事件這一點,無法用來預估人們未來的社會生活功能;只有當人們對這些負面事件有負面回應時,它們才和未來的負面影響聯繫在了一起。」

原來,從科學角度出發,原生家庭的帶來的痛以及我們遇到的所有風雨,就事件本身而言,並不是關鍵因素;而你,面對苦難,如何應對,如何選擇,那才是真正決定你人生的關鍵。

願你一帆風順,如果不是,願你面對苦難依舊選擇微笑;願你萬事如意,如果不是,願你荊棘面前奮起反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胖小曾 的精彩文章:

TAG:胖小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