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的湘軍遠超清政府,他想到左宗棠,就放下了稱帝念頭!

曾國藩的湘軍遠超清政府,他想到左宗棠,就放下了稱帝念頭!

曾國藩是一個傳奇的人物。

在曾國藩出生的時候,他的曾祖父曾竟希曾夢到巨蟒臨門。後來,就生了曾國藩。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記載的就有兩位名人是巨蟒轉世。

一位是西漢末年的王莽,據說是白蟒化身,另一位是唐朝的兵馬大元帥郭子儀,據說也是蟒蛇轉世。

如期說曾國藩是蟒蛇轉世,不如說是曾家渴望擺脫世代務農的局面,因為曾家祖上幾代都是務農的,所以曾祖父曾竟希特別的希望能出現一個文曲星,以便擺脫掉農民家庭的帽子,光宗耀祖。

雖然曾國藩的出身充滿的傳奇的色彩,但今天我所講的事情更是波瀾壯闊,充滿了懸念。

那就是曾國藩拒絕稱帝。

是不是這個話題很有震撼力呀。

既然想稱帝,就要憑實力說話,那曾國藩的實力如何呢?

曾國藩的湘軍是在太平天國運動威脅清王朝的統治的時候組建的,到1863年,湘軍攻下南京後,曾國藩實際上已經控制了整個統治集團。

這時的曾國藩手裡就有三十萬軍隊可以直接調動,他比當時的清政府的兵力超出了很多。當時僧格林沁是清政府軍事力量的支柱,但他的部隊卻動彈不得,他的部隊已經被北方的捻軍死死的牽制住了。

而曾國藩呢,曾國荃率領的五萬多人的嫡系的原湘軍,李鴻章的五萬的淮軍也會聽他指揮的,還有就是左宗棠的楚軍,在關鍵的時候,相信他也不會幹涉左宗棠的行動。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具備了。

但曾國藩卻拒絕了他弟弟曾國荃和一些屬下的意見,拒絕稱帝。

其實這個決定是曾國藩深思熟慮的結果。

曾國藩深知這三個因素困擾著他,一有不慎,定然是功敗垂成。

第一個因素就是源於曾國藩的本身。

曾國藩深受晚清的理學大師唐鑒的影響,滿腦子都是忠君報國的思想,他起兵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衛地主階級的利益,保衛清朝。這就一個從他本身根本無法逾越的一個坎。

第二個因素就是稱帝的條件還不成熟。

當時湘軍攻陷天京後,人心思歸,以至於戰鬥力銳減,更何況,湘軍起兵是以「保衛儒教」和「忠君報國」為號召的,一旦曾國藩稱帝,湘軍很可能成為眾矢之的。這點曾國藩心裡是很清楚的。

曾國也深知滿人的朝廷對漢人的防範,特別是防範那些握有重兵的漢人,卻是老謀深算,戒備森嚴的。

湘軍兵力雖然在蘇、浙、贛、皖南等處擁有絕對的控制權,但官文、馮子才等環伺四周,尤其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在防範著,曾國藩時刻感覺到有一張大網張羅在四周。只等湘軍一有反叛的端倪,他們就會圍過來。

令曾國藩最為擔心的是左宗棠。位列督撫,有著顯赫的戰功,早就對左宗棠不滿了。倘若與朝廷分庭抗禮,左宗棠一定會是湘軍中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

左宗棠在眼下海內的將才中,沒有一個能夠對付得了他。

到了那個時候,對左宗棠是極為有利的,集全國的糧餉兵力,消滅曾氏家族的湘軍,比消滅太平軍容易多了。

這一點,曾國潘是有深遠眼光的。

第三個因素就是,一旦稱帝,將會破壞統一。

如果曾國潘真的稱帝,又會引起社會動蕩,天下統一的局面又會被打破。人民又會生活水深火熱之中。

從這一方面來講,曾國藩不稱帝,也是於國於民的一件好事。

您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霞綺江練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烈文對慈禧的分析,做出了一個判斷,曾國藩最終是信了!
司馬懿處境艱難,諸葛亮放手一搏,司馬懿真的敗了嗎?

TAG:霞綺江練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