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項目同步管理法-設計師輔技手冊(三)

項目同步管理法-設計師輔技手冊(三)

最近在工作中發現,身邊的設計師喜歡埋頭幹活,項目的信息同步做得比較少。大家普遍有兩個觀點:一來認為在事情沒完成前,沒必要告知別人;二來,大家認為設計稿還沒有完美,給大家看會有不好的反饋。在大型團隊合作中,這種觀點非常容易導致一些問題。本文就我個人的工作經驗,和大家分享作為設計師,同步項目信息的方法和原則。

什麼是項目同步,它的意義是什麼

項目同步是指:在合作中,團隊成員因為各種原因,可能對項目最新的進度、風險、共識理解不一致,所以需要通過階段性告知的方法,來保證多方理解一致。這個過程稱之為『同步』。舉例來說,項目周會,不可能保證每個成員都在場,所以在會議結束後,主持人需要同步會議結論,讓沒參加會議的人也了解項目進度。 由於設計師這個職位,註定大部分時候需要與別人合作。所以項目同步管理,是每一個職業化設計師的必備的技能。

項目同步的核心

項目同步就是解決:什麼需求,在什麼時間節點,針對哪些問題,如何組織信息,並同步給合作夥伴、團隊內部&Leader。

先來理理在設計師工作中,由於同步不到位,可能導致的問題:

1.由於需求變更,導致設計稿修改,並出現項目Delay;

2.設計中溝通次數少,合作方對於最終方案並不買單;

3.產品不定Deadline,只說儘快出稿,但天天催稿,影響心情和設計效率;

按我在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經驗,這些問題幾乎每個需求都會遇到,那麼如何去解決?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主題——如何建立項目同步彙報機制。

什麼是機制

簡單來說,機制即規範化,也是套路的一種說法。大到國家法律,小到設計規範,都是機制的一種。機制化之後,人們便可以無腦執行。 為什麼要建立同步彙報機制呢?主要有3點好處:

1.書面化共識:留下Record,避免不必要的鍋;

2.制約無序行為:花了半小時當面聊,無序的點很多,需要整理並形成約定;

3.讓利益相關人了解進度:例如產品設計開發Leader,項目介面人都了解情況。

每個Designer都需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彙報機制,這是成為Professional Designer的第一步。

如何進行項目同步

那麼如何去同步呢?基於經驗,我認為項目同步前,要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 Who:和誰同步?

2. What:同步什麼?

3. When:什麼時候同步?

4. How:用什麼方式同步?

Point 1:和誰同步 – 確定同步對象

與不同的人,同步的側重點不同。在互聯網公司的工作中,典型有3類同步對象:

1. 項目組成員

與他們主要目標是同步共識,同步共識的好處有3點:

- Tracking:出問題方便溯源;

- Organize:整理討論中零碎的點;

- Double Confirm:二次確認雙方是否真正達成共識。

就我個人工作經驗來看,第三點尤為重要。有時候大家認為達成共識了,但落在紙面上,分歧才會展現出來。根本的原因,還是雙方的理解不一致。二次確認,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這種情況。

2. 組內同事

主要目標是同步結論,提高組內設計效率。典型的Case是去年,在某個項目的流量報表中,最大的流量來源叫「第三方Refer流量」,這個「第三方Refer流量」具體是指什麼,問了很多設計師都不知道。經過和數據經理確認後,將含義同步在大群里,並發了郵件。

3. Leader

主要目標是同步風險,無論在哪個團隊,風險預估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運營相關需求,要特別注意風險管理。因為運營又要求創意,時間點又卡死,一旦出現問題,立刻向上反饋。在事情變得更差之前,讓上級幫你協調時間和資源。

Point 2:同步什麼 – 確定同步內容

因為每個需同步的Case都不一樣,我就講一講整理的套路。首先要確定你要講什麼?假設Leader突然問你,XX需求還沒搞完么?此時應該如何回答? 這裡有2個模型可以幫助梳理內容:

1. WWH模型:

Why起因、What內容、How方法。

就剛才的例子來說,就可以回答為:產品經理因為XX原因,對設計稿不滿意(Why);所以我們需要多出幾個方案(What);今天我就在收集資料,嘗試從XX角度給幾個方案讓大家一起討論(How)。簡單的問詢,用WWH模型已經足夠。

2. STAR模型:

S = Situation(背景):交代事情的背景;

T=Task(任務):基於這個背景,需要完成哪些任務;

A = Action(行動):這些任務,需要通過哪些行動才能完成;

R = Result(結果):基於這些行動,可能產生哪些結果。

相比於WWH模型,STAR更加完整,適合從頭到尾闡述一個需求。確定內容時,另一個重點是:每次只聚焦一個事情。一件事情只有一個重點,任何的討論都不要偏離這個主題。

Point 3:什麼時候同步 – 確定同步時間

不同的內容,同步優先順序不一樣。對於同步共識來說,討論結束就要乘熱打鐵,拉群輸出,保證所有人都沒有質疑。之前我與上海團隊,跨區域團隊合作時,我們形成同步機制,每次電話討論完,結論立刻群里同步,避免忘記。 對於風險同步,則越快越好,且尤其要立刻同步給Leader。溝通工具優先順序從低到高為:IM軟體

Point 4:用什麼方式同步 – 確定同步形式

根據內容的複雜程度,選擇不一樣的同步形式。一般來說分為3種:

1. 簡單,急切的內容

直介面頭溝通,簡單直接,但缺點明顯。首先是你需要高度提煉信息,不能啰嗦;其次,聽者可能未必有心在聽。例如對方正在忙,有可能會被忽略。

2. 複雜內容

指需要講清楚WWH,或STAR的內容。這類內容往往有前後邏輯,所以強烈建議通過IM軟體/微信/QQ彙報。這樣的好處是通過文字,可以鞭策和訓練自己梳理清楚邏輯。同時也能對設計邏輯進行Review,查漏補缺。

3. 複合內容

需要使用PPT,Prezi等工具進行複雜的彙報和演講。

同步原則

有幾項同步原則和大家分享,可以讓大家更加高效的同步。

Point 1:三點邏輯

任何事情都要講出1,2,3。這裡講工作中的例子,某天早上我們與合作機構開會,調研機構對於小程序的用法。電話大概打了1小時,雙方很發散的討論了很多事情。電話一掛斷,設計負責人就總結出了,機構期望的3個小程序能力框架:

1、內容輸出(視頻、音頻、文章、題庫……);

2、互動(留言板、討論區、客服);

3、銷轉閉環(買課、上課,可以復用H5的能力)。

所以在複雜的事情,也要訓練出總結1.2.3的能力。本篇文章也是一樣,每個節點都拆分了1.2.3。通過下圖的Mindmap,可以看到清晰的1.2.3結構。

Point 2:收益邏輯

收益邏輯核心是「三講一免」。在同步的時候,講收益,講好處,講價值,不要講沒用的細節。一般來說,追責或者設計方案深度討論時才用到細節。 應用一部電影,《穿Prada的惡魔中》Vogue主編Miranda的經典台詞:

「我對你無能的細節不感興趣。」

—— Miranda, 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6

這句話精準的反映了人們的內心。除非有利益關聯,所有人只看結果,沒有人會對細節關心。

Point 3:彙報結果

和收益邏輯有點像。為了節約雙方時間,同步時只講結果,不講或者後置過程,因為如果結果OK,沒有人會關係細節。

同步進階技巧

Point 1:壞消息早點說

壞消息早點說。這裡我提到了第一位,大家一定要警惕壞消息可能帶來的風險。如果不確定是不是壞消息,可以通過以下的「壞消息陷阱」模型來甄別,來看看你是不是掉進了「壞消息陷阱」:

1. 這事以前發生過,很好解決;

No,世界萬物都是在變化,團隊的資源也在變化,以前能解決過並不代表現在能解決。

2. Leader說,不重要的事情自己決定;

No,問題的核心是,所有壞消息都是重要的消息。如果壞消息Leader不知道,一旦老闆開始追責,從Leader到基層,責任一個都少不了。

3. 我知道所有事情;

這是在一個職位上坐久的人,和自負的人經常會遇到的問題。當你自認為了解一切時,危機確有可能打的你措手不及。

4. 這事情我能解決;

這是一個錯覺,因為你不能保證在短時間,把事情看全。舉例來說,某些需求可能看需求文檔,只有2個核心頁面,但其內部邏輯可能極其複雜。這些邏輯很難一眼就看出來。

5. Leader/產品經理/合作團隊應該知道這條壞消息吧?

一來,作為執行的基層,執行上遇到的問題,你不說他們怎麼知道?二來,就算他們知道了,再確認一遍別人也不會怪你。

6. 我不用完整彙報;

No,壞消息需要同步,而且需要解釋明白前因後果,方便追查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Point 2:複述要點

指的是每次討論完,將要點按照1.2.3整理出來,複述給對方。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1. 檢查認知

通過複述,看看雙方理解是否一致。

2. 查漏補缺

人腦不是電腦會遺忘,雙方一起Review可以降低遺忘概率。

3. 隨時應變

對於有疑問的點,通過複述來二次討論。例如基於討論,你們總結出了1,2,3點。對於第2點你有質疑,此時在拿出來推理一番,是非常自然的。

4. 氛圍建立

這是一個很好的合作附加值。情感層面,聽與說的互動對於氛圍的建立,遠遠好過無聊的一問一答。

Point 3:用最短的時間

這點有點難,這裡我想表述的是:當你想的越清楚,說的越短。這個技巧沒有什麼捷徑,需要通過不斷訓練才能達到。 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和幫助。

參考資料:

- Its Okay to Manage Your Boss, The step-by-step program for making the best of your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 at work, Bruce Tulgan, Wiley, 2010.8

- 向上管理:如何正確彙報工作,蔣巍巍,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8

感謝閱讀,本文由騰訊ISUX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謝謝您的合作。註明出處格式:

文章來自公眾號:

騰訊ISUX (https://isux.tencent.com/articles/sync-design-project.html)

點擊前往 ISUX 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ISUX 的精彩文章:

TAG:騰訊ISU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