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是學道,西醫是學問

中醫是學道,西醫是學問

2018年3月,進入初春,不知為何,我突然就喜歡看黃帝內經和易經了。夫人也是中醫書籍一大堆,每晚我倆還能交流體會。

一個周末,攜夫人信步於平安里附近, 路邊有家同仁堂藥店。恰好有專家坐診。我很好奇(第一次看中醫嘛),交了80元診費就上樓了。

專家是位福建人,說兒子在京工作。他經常過來小住。他早已閑賦在家,發揮下餘熱總是好事。他說,學中醫要比較有人文的天分才好(一語中的,直擊我胸)。開始給我診脈、看舌苔、翻看眼睛。

有段時間了,我自覺是大便不爽,排不成形,腹脹,每年體檢說是有內痔,偶爾會有不適感。

專家給我的診斷是舌周微腫脹,脈沉細,舌邊齒痕,舌邊紅。給我開的處方如下:党參、太子參、炒白朮、薏仁、冬瓜仁、生太黃、生山楂、馬齒覽、木香、郁舍、青皮、陳皮、蠶沙。 七日的劑量。

每日喝下去,跟喝水一樣,身體沒不良的反應,也沒好的反應,用藥平和。 不過,七日後,某天開始,我覺得自己口裡總有點鹹味,我緊張起來(是不是腎出問題了)。大概持續了幾天吧, 鹹味消失了。 接下來,身體竟然開始有良好的反應了。 大便開始暢通、成型。

當然,我在其他方面也開始改善。堅持早睡早起,堅持夜讀黃帝內經,易經。每天聽著喜馬拉雅(推薦百家講壇的黃帝內經,入門級)入睡。 黃帝內經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天以來,我早晨練習站樁功(網上搜到一個喜歡的視頻,太極無極樁), 學習放鬆,學習呼吸。

中醫是學道,西醫是學問。 這是我最大的一個感受。一個好的中醫,我想已經接近於黃帝內經上說的聖人了吧。他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要熟讀經卷,他要學貫中西。他要融匯儒釋道,他要有悲憫仁愛之心,他要體察人間冷暖人情世故。 有這麼一句話,讓我如雷貫耳,醍醐灌頂,「中醫,當然不是科學,因為有中醫的時候,還沒有科學。」 我是這樣來理解中醫的:「中醫,必將被科學所證實,也將永遠高於科學」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哈哈哈哈!足球明星最逗比的25個瞬間,還能不能好好看球了
蘇寧易購開啟「碗美時光」憑何佔據市場全渠道第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