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蘋果:科技股角逐的贏家,市值有望達1萬億美元的背後

蘋果:科技股角逐的贏家,市值有望達1萬億美元的背後

據CNBC北京時間6月4日報道,蘋果公司是最有可能在科技股票中達到1萬億市值的公司,這並不僅僅是因為它已經足夠接近這個數字了。蘋果向投資者們證明了自己:除了蘋果手機外,它有真東西,且還在不斷發展。亞馬遜的估值可能會維持原樣,Alphabet可能會基於自身在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優勢令人眼前一亮。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投資者正在等待有哪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可以達到1萬億美元。1萬億美元什麼概念呢? 約相當於印度尼西亞的國內生產總值。有望股票達到這一目標的公司有:Facebook,亞馬遜(Amazon),Netflix和谷歌(Google),特別提出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公眾也已經很熟悉了。它們還有一個總稱叫:FANGs,這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CNBC的Jim Cramer的報道中。一些投資者現在更願意叫它們FAANG,還有一個A代表蘋果()。

蓋地圖像

那麼,哪個科技巨頭首先獲得達到這一神奇的目標數字呢?這一過程要多久呢?還有,有沒有可能因為什麼原因,會拖延或阻撓FAANG達到這個數字呢?有人認為這場角逐很傻,因為它已經限制了市場的想像力。但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投資者而言可能非常具有建設意義,因為它們有助於幫投資者確定每家公司股票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在過去幾年已經為大多數股票投資組合帶來的巨大收益。

標普全球指數顯示,5月份,信息技術類股票貢獻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76.5%。同月,蘋果獨自貢獻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21.3%。作為一個整體,FAANG股票在5月份標準普爾500指數佔比約為45%。

從分析師的口中下結論很容易:首先Facebook和Netflix不會先達到這一數字,無他,就因為它們規模較小,想達到1萬億美元,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CFRA Research的分析師斯科特凱斯勒指出,Netflix的1500億美元市值不太可能漲6倍————比蘋果公司的9,350億美元更快達到目標,價值上漲8%差不多了。市值5400億美元的Facebook,也面臨類似的挑戰。

因此,可能的候選公司名單落在了蘋果,Alphabet,亞馬遜和微軟身上。微軟自2014年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接任以來,情況已經有所回暖。除非這幾個公司全部被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擊敗,該公司首次上市被推遲,但據報道其2017年上半年的利潤高達330億美元,直接導致預計估值約為2萬億美元。那會對FAANG的人氣有大幅影響。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看看這場角逐中,各大公司是如何緊鑼密鼓地準備向股市投資者們提供回報的吧!

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CEO Tim Cook

市場上限:9350億美元(截至2018年6月1日收市)

首先為什麼它有望達到1萬億美元:多年來,市場一直給蘋果施壓:除了蘋果手機公司外,給我們點不一樣的東西。現在它正在向我們證明:

近期股票升級的關鍵,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蘋果的服務業務將在明年跨越1萬億美元,該業務上個財年增長了23%,2018財年第二季度增長31%。摩根士丹利的凱蒂休伯蒂認為,到2022年,蘋果的服務銷售額將達到27%,比現在的15%有所提高,貢獻40%的毛利。

關鍵統計數據:高盛分析師羅德霍爾表示,只有約四分之一的蘋果設備持有者正在向 Pay,音樂或iCloud等蘋果服務付費。其中最重要的是,可穿戴設備業務(包括蘋果的的iWatch和Beats耳機)現在已經是財富300強公司的規模,在過去的12個月中銷售額達到了90億美元。

兩個原因說明分散風險的重要性。首先,利潤越多,股市基本就會上漲。但是投資者對服務公司的投資倍數高於硬體公司,而且蘋果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公認的業內算價格低廉的股票。 CFRA分析師Angelo Zino認為,牛市的理由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即投資者將為蘋果每美元的利潤支付更多的費用,因為更多的利潤來自服務。

「此時服務業務成為了蘋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存在,」 Zino說。 「只要蘋果手機業務可以保持在目前的水平,它產生的流通現金流就可以投資於其他業務。」

估值:蘋果要達到超過1萬億美元目標所需的努力並不令人望而生畏。今年預計每股收益為11.43美元,股價為16倍。但並非所有人都一樣:29位分析師中約有一半對蘋果股票給出評價:建議客戶「持有」或「賣出」蘋果,而不是多買入。

為什麼它可能不會發生:從理論上講,蘋果觸及1萬億美元有風險實際上對自身股票有好處:4月宣布過的100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的擴張。在新稅法對離岸收益的處理推動下,該法案讓蘋果公司以留存收益購買其股份,無論他們是為會計目的,還是借錢來擴大美國的回購。理論上講,如果收益保持不變,剩餘股份會更有價值,但隨之數量減少,其中的收益較少,並且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減少,蘋果公司可能無法迅速達到1萬億美元。

「這取決於他們做回購的速度,」 Zino說。 「但是,當回購結束的那天,我們認為蘋果也不會達到1萬億美元。」

亞馬遜

AWS亞馬遜年度雲計算峰會

市場上限:7,965億美元(截至2018年6月1日收市)

為什麼它會首先達到1萬億美元:一個詞:雲。

雲計算是亞馬遜從邊緣化企業向高增長企業邁進的墊腳石。該業務幫亞馬遜重振華爾街雄風,存在金融價值就能在華爾街站穩腳跟。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其雲計算業務)的銷售收入增長了48%,推動去年股價上漲64%。

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所認為的依靠美國郵政服務部門並不是無利可圖,但也沒那麼神乎其神,亞馬遜去年斥資185億美元經營現金流量。據高盛分析師希思特里稱,亞馬遜第一季度營業利潤有近四分之三來自AWS。

特里估計,到2020年,AWS可能每年增長45%,他還認為該部門的價值是亞馬遜北美電子商務業務的兩倍。

估值:如果亞馬遜在1萬億美元的角逐中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亞馬遜以每股1,600美元以上的價格交易,今年預計每股收益12.53美元,交易量得超過120倍。對沖基金億萬富翁萊昂庫珀曼最近表示,所謂的FAANG股票的所有估值都是合理的————除了亞馬遜以外,原因如上。

但CFRA分析師Tuna Amobi表示,傳統的估值指標並不適合亞馬遜,因為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以業務中的利潤再投資而著稱,這收益不好體現出來。 CFRA評估亞馬遜五星總分的話給四星,主要依賴於價格- 銷售比率,這使亞馬遜在10個電子商務同行的位於中下游,其增長相當緩慢。但Amobi補充說,過去兩年股價上漲124%又給了它希望。

「對於[五星評級],我們必須有更多的信念,」Amobi說,CFRA在最近的股票上漲期間削減了亞馬遜評級。 「但我們仍然看好它,即使就目前水平來看。」

為什麼它不可能發生:亞馬遜不會成為第一家1萬億美元公司的首要原因是蘋果已經更接近目標了。但是亞馬遜也快了,在達到目前之前應該要不了太久。西雅圖亞馬遜平均12個月的價格目標是2,000美元,這將使該公司的價值達到約9700億美元。亞馬遜的分析師情緒非常樂觀:其中有33位分析師已知支持了亞馬遜,其中只有兩位認為是「持有」或「賣出」。

Alphabet

自動駕駛汽車

目前的市值:7,829億美元(截至2018年6月1日收市)

為什麼它會首先達到1萬億美元:連貫性,規模和仍然只滲透一半的廣告市場,RBC Capital的Mark Mahaney表示,支持並贊同Alphabet。

根據RBC Capital的數據,第一季度23%的貨幣調整後收入增長意味著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平均每年增長23%,該增漲持續了33個季度,約8年以上。 Alphabet的新的打入市場的業務組合併不是像蘋果服務部門或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這樣的主要利潤貢獻者,而是自主駕駛部門Waymo,不過後者可能會成為三者中最具革命性的一員。

「如果非要說誰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我說是Alphabet,」凱斯勒表示。 「我不知道它的廣告業務是動人心弦還是令人興奮,不過它的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

估值:分析師在2018年盈利預測時達成共識,Alphabet會以24倍的成績來表明它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有價值。根據納斯達克網站(Nasdaq.com)的數據,即使調整後的增長率,其所謂的PEG比率(該比率將熟悉的市盈率除以青少年的預期收益增長率)也為1.84,遠高於Facebook的1.0。

為什麼它可能不會發生:投資者仍在觀望,歐洲關於保護用戶數據的新規定是否會削減谷歌的廣告收入。但高盛公司4月份的一份報告預測,這些規則只會削減幾個百分點的增長率,另一些新聞報道表明,隨著規則在5月底生效,谷歌和Facebook正在佔據廣告市場份額,因為它們的規模使消費者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數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114中國通信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智能大會天津召開 綠盟科技共享網路安全之道
海能達回應美國政府採購禁令:對公司的美國業務基本無影響

TAG:C114中國通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