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6月的大事不只是高考、中考,別忘了這一整個月還是大學生的忙碌和焦灼的期末月,複習(或者叫預習?)、考試,處於期末月的大學校園從來都不平靜。期末來了,很多人都說大學生不好過,相比大學生,我們的大學老師貌似也好過不到哪裡去。

考試前:劃重點是個技術活

話說,現在大學老師期末劃重點似乎已經是一個潛規則了,而這其實挺考驗老師的。

劃多了吧,那你們還考什麼考,直接全過。而且這對學霸不公平,學霸努力學習,結果期末分數和學渣臨時抱佛腳的分數差不多,學霸當然不服氣,不然也不會有「高校學霸怕拉不開差距,發簡訊求校長不要劃重點」這樣的新聞了。

劃少了吧,又怕大多數學生都掛了,造成教學事故,最後學生不好過,老師更不好過。

不劃吧,那真是被學生電話、微信、郵件,各種求劃重點,信息轟炸,擾得你不勝其煩。

總之,劃重點那真是一個技術活。

不過,不管你怎麼劃重點,甚至不劃重點,都不要太小看學生期末的洪荒之力了,因為就算你不給學生劃重點,也不代表他們找不到重點,比如下面這位老師的經歷。


@梅~:有一屆學生期末我沒有劃重點,也沒有給資料,因為我覺得很簡單,學生平時的實踐作業分數都還可以,看看課本加上平時的作業累積,試卷60以上分分鐘的事情。考試的時候我去監考,考前慣例的讓同學把資料放在講台上,然後我看見了我的學生幾乎人手一份的A4紙資料,我都驚呆了,上面有一部分就是我出的題,一臉懵的問他們哪裡來的資料。有人說不知道,有人說班長給的資料,有人說好像是上一屆師兄師姐的資料。厲害!厲害!你們這麼牛你爸媽知道嗎?不過我確實也沿用了部分上一屆的期末試題,不過大概也只有40%的固定答案重合,主觀題他們肯定是沒辦法的。

監考:是學生的考驗還是老師的煎熬

不要看監考老師安安靜靜的在教室監考,說不定他們已經有一萬句吐槽的話在內心翻湧。


● 搞不懂那些作弊學生的想法,要作弊還穿那種bling~bling~閃閃發亮的衣服,作為一個監考老師,那不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而是所有人當中只看到你,想作弊你自己看著辦吧。

● 坐在中間的學生可以放棄作弊了,因為那裡的地理位置堪稱360度全死角,稍微有一點動靜都能看出來。你自己設身處地想想,你慣性看的地方是不是中間?所以坐在中間又想作弊的同學,自己掂量著辦吧~

● 私以為,小抄小抄,要小才能抄,你們那個A4大小的紙那個叫小抄嗎?

● 大腿是個好東西,尤其在期末的時候,它可以密密麻麻寫上小抄,也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小抄壓在下面。要說這個方法真的有用嗎?縱橫考場N年的監考老師只想說,你猜?


……

在考場中,有作弊的同學就有認真答題的同學,不過其中有部分學生不只是答題還可能有請求。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圖片來源:知乎@桃子夭夭)

而除了作弊和答題的學生,還有一類神奇的存在。他們將考試置之度外,相當佛系,講究過不了就補考,一次沒過再來第二次,無所謂。這類學生要不考試的時候睡覺,要不開考後最快交卷。這樣的人,只能說敬他們是條漢子!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閱卷期: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該怎麼做?

期末考完後,如果你看見一個大學老師看著前面久久沒有動靜,他可能不是思考詩和遠方,而是在想這次期末改卷他到底該怎麼做。很明顯,他想了很久還是沒有滿意的答案,甚至卷子的分數已經確定了,他仍然在自我懷疑。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期末閱卷,下面說的大概讓很多大學老師紛紛中槍,倒地不起。


打開試卷前:默默祈禱,希望這次學生的成績好好的。

閱卷中:心中默念,莫生氣,莫生氣,自己教的學生,跪著也要把卷子改完。還沒改到一半,打開窗戶,深吸一口氣,慢慢吐納,學著郭芙蓉念「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靜下心來之後就繼續閱卷。然後再一次心中默念,莫生氣,莫生氣……如此循環往複。

第一次閱完卷後:把及格的卷子放在一邊,不及格但是在及格邊緣的再看一次,東拼拼西湊湊,60分還是可以的。剩下的一批沒眼看、加上平時分還怎麼都湊不齊及格的,沒辦法,59分已經是最大的仁慈了。

對於有些學生想讓老師修改分數的,有老師表示:你知道我是費了多大勁才把你提到59的,求求你們看看自己的卷面分吧,給你們60分,別說我的良心過不去,你們自己的良心不會痛嗎?

大學老師如何做?

老師期末給學生閱卷給分可以說是用盡全力了。而那些不及格的大學生,他們知道不及格的原因嗎?多半還是知道的。

前些年麥可思曾對在校大學生期末考試及掛科情況進行了解,騰訊教育-麥可思-在校大學生考試情況數據顯示,在有掛科經歷的在校生中,約六成學生認為「自己不努力,沒有認真學習」是考試不及格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課程難度大,學不懂」和「出勤率太低」也是造成掛科的主要因素。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對於學生對自己掛科的認知,學校一方面應著手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如提升學生對公共課的重視等;另一方面學校需有效評估教師的授課水平,看其是否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老師也可以適當轉變課堂風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下圖是2014屆、2015屆本科畢業生認為母校的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2015屆本科畢業生認為母校的教學最需要改進的地方為「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68%),其次為「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46%)。我們可以看到從學生角度看到的大學課堂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少,主要還是和課堂質量和方式有關。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大學的授課形式大致分為兩種——演講式和研討式。在中國,演講的形式更為普遍。這源於對傳統授課形式的傳承,更顯示出對師者權威的重視。

華盛頓大學首席生物學講師斯科特·弗里曼與同事曾對理工科學生學習成效做過深度研究。他們發現,與傳統的講座式授課相比,在理工科教學中採用「主動學習」理念,讓學生自主參與討論的授課形式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掛科」的情況,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弗里曼和同事對涵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大領域的225項研究進行了分析,發現在以講座形式為主的課程中學生的「掛科率」比至少有一點主動學習元素的課程中學生的「掛科率」高出55%。研究者還發現,主動學習式授課會讓學生考試成績提高6%。

該研究結果曾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刊發。雖然此項研究主要針對理工科開展,但它對大學整體教學同樣具有啟示意義。不僅是理工科,人文社會科學相關教學也可以汲取相關經驗,借鑒研究結果改進教學。而這樣的學習理念的推廣同時也將解決學生課堂參與度低、手機搶佔學生注意力的問題。

或許,學生掛科的主要原因有各種因素,但期末和閱卷這段時間的抓耳撓腮相信各位老師猶記在心。所以我們的大學老師們有時候可以嘗試轉變一下授課風格,促進學生們主動學習。


比如有效組織討論,營造主動學習氛圍同時創造良好的討論氛圍,而不是單刀直入地讓同學討論價值不高的問題,這樣可能適得其反;

比如設計好問題,不要以「是/否」或「同意/不同意」這樣的問題形式,應該用開放性的問題形式;

比如讓學生彼此交談,而不是單單的學生與教師的溝通,學生年齡相近,溝通的問題,達成的見解有時候反而會讓大學老師眼前一亮;

比如學生進行鼓勵評論,「謝謝你對這件事的想法。如果你從一個稍微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概念,你可能會發現……」這些話會讓學生受到肯定,刺激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

當一個大學老師真正做到讓學生主動學習,其教學成果不言而喻。畢竟,比起左提右拉出來的虛假及格率,實實在在的分數和及格率,更讓老師們有教學的成就感。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期末月,學生不好過,大學老師更不好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