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軼群:當歸六黃湯的應用體會

林軼群:當歸六黃湯的應用體會

當歸六黃湯出自李東垣的《蘭室秘藏》,原文為治盜汗之聖葯。由當歸、生熟地、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黃芪加倍組成。原方是粗末煮散,每次服5 錢。小兒減半。

我們看這個方子的組方特點,我總結有苦瀉甘補、寒溫相宜、潤燥相得這幾個特點。

首先,苦瀉甘補,方中味甘性補的葯有當歸、熟地、黃芪,味苦性瀉的葯有黃芩黃連黃柏,而生地味苦、甘,既有補的滋陰之效,又有瀉的涼血之效。總體來說甘補和苦瀉是平衡的。

再說寒溫相宜,溫性葯有熟地、當歸和兩倍的黃芪,寒性葯有生地和三黃,寒溫的藥性也是比較平衡的。

潤燥相得,燥性的葯有三黃,潤性的葯有當歸生熟地,在中間的黃芪潤燥的偏向不明顯,總體來看潤燥也是相對平衡的。

可以看出,當歸六黃湯這個方子與柴胡、桂枝、瀉心類經方很相似,藥物與藥物之間既有相互制約,又有相輔相成之處。比如三黃的燥性制約二地的滋膩,二地的潤性防止三黃的燥性,黃芪甘溫益氣護胃防三黃的苦寒,三黃的苦降也制黃芪助熱上炎,當歸黃芪也有當歸補血湯的意思在裡面,兩者補而不滯,可以防止三黃和生地過於寒凝。

整個方子的補瀉、寒溫、潤燥都是平衡的,具體用藥時可以根據虛實、寒熱、燥濕的多少調整用藥比例

再說說我個人的應用體會,我應用該方的要點是癥狀上有出汗或睡眠問題二者有一即可,辨證上有火熱且有痰濕或陰虛二者有一即可。如果從睡眠的角度,這個方子很像黃連阿膠湯,三黃對應黃芩黃連,二地當歸對應芍藥阿膠,黃芪對應雞子黃,這個方子也確實有很好的改善睡眠的作用,特別是針對熱性的睡眠問題。

接下來我們看幾個例子,不過因為我記錄得不夠詳細規範,這些病例或多或少有些瑕疵,僅供參考。

案一:是一個八歲的女孩,因為寐淺、常於寐中坐起哭泣、夢囈,磨牙,伴嘔吐酸臭來診,這種情況當時已經持續 2 年以上了。問患兒自己並未覺得有做夢,其他除了患兒母親覺得她矢氣較頻外,無明顯不適。平素患兒比較好動,舌紅少苔,脈略弦。

用的是當歸六黃湯加小半夏湯。在這我沒有用熟地和黃柏,一是當時我受限於熟地礙胃的思想,很少用熟地,這個患兒磨牙、嘔吐、矢氣頻,中焦也還是有氣機郁滯的,因此就沒用;二是覺得病位偏中上,還沒到下焦黃柏的程度,所以就沒用黃柏。再看劑量,我把一份定為 5g,因為患兒既沒有汗出表現,也沒有氣不足的表現,就把黃芪的量減了。

7 劑後患兒寐中坐起哭泣、夢囈、嘔吐的情況就沒再發生,後來就去了生薑半夏以當歸六黃湯加減鞏固了 1 個月,隨訪至今未發。

案二:是一位中年女性,主要是來看胸悶胸痛的,不過口乾喜冷飲、汗出、大便干、尿黃,舌紅苔微黃欠潤都是熱象,與一般胸痹的陰寒上乘其位不一樣,該患者就診時以熱為主,兼有頭暈氣短乏力苔白膩這些濕象,所以以當歸六黃湯清熱,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桂枝通陽化濕。

3 劑葯後患者覺舒,但患者依從性很差,覺得好了就不再服藥了,否則這個方子長期服用的話對該患者來說還是偏寒了些,後續治療應該逐漸減少寒性用藥。

案三:是一位中年男性,主要是來看蕁麻疹的,同時有盜汗和睡眠問題。當初這個病例我是因為有汗出和睡眠問題,再根據舌紅苔膩判斷有濕熱用的當歸六黃湯,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在二診用當歸六黃湯合龍膽瀉肝湯時出現個奇怪的現象,患者服藥時夜間瘙癢,停葯則不癢,癢時風團不出。

現在回頭看,患者受涼後起風團,冬季瞼腫、鼻塞、流涕,脈遲,應該病性屬寒,寒郁而化熱,一開始清了標熱,所以癥狀改善,再用下去,就出現寒凝而邪出不暢的表現。

上面這幾個例子,不管熱是本是標,當歸六黃湯對有熱的汗出和睡眠問題都有效果。當然,如果單純治標也是無法取得完美的效果的。

最後,我們看看當歸六黃湯其他方面可能的拓展應用,首先,治渴,黃芪、三黃都有解消渴、熱渴的作用,仝小林老師在治療糖尿病上也常用這些葯,就不多說了。

其他我還檢索了一些在本草上有記載的如癰疽瘡瘍、生肌、出血、疼痛、痢疾及皮膚病方面,也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分享些這些方面的經驗,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謝謝大家!

主講人 介紹

林軼群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碩士

目前工作於中國中醫科學院

廣安門醫院南區

並於北京伯華醫館、

北京宜健三業醫院出診

擅長應用

中藥聯合針灸推拿治療

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心血管疾病

並對呼吸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腎臟病等有較好療效

同時對經筋療法治療頸肩腰腿等

各類疼痛性疾病有良好療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新醫鑒 的精彩文章:

仝小林方藥量效之(一):量的概念及傳遞

TAG:維新醫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