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民眾數據變現時代來臨,你願意出賣數據賺錢嗎?

民眾數據變現時代來臨,你願意出賣數據賺錢嗎?

數據是新時代的石油,在大數據成為顯學的這幾年,相信很多人一定都聽過這句話,但假如你不是創業家或 IT 人員,聽在耳里可能沒有什麼感覺,直到 Facebook 與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數據醜聞案,才讓大眾體認到數據原來真的有價,而且是極為值錢,一直以來,用戶習慣使用各種互聯網服務,而且以為大多數都是「免費」使用,但事實上,是用戶以個人的數據作為交換,支付給這些科技互聯網公司,蘋果CEO庫克在 2014 年就曾說過:「這幾年,互聯網服務的用戶開始意識到,當一個線上服務是免費的時候,你不是客戶,你是產品。」,這句話從此變成解讀互聯網經濟模式的至理名言。


數據饑渴症的時代,養出龐大的巨獸

在 1980 年以前幾乎所有的數據都由企業創建和管理,後續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普及,大多數的數據來自於個人使用,包括社交、娛樂、線上購物等,在全球擁有超過 20 億用戶的 Facebook 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經紀商。

圖|近年來全球數據快速增長

當 Facebook 數據事件爆發後,很多人都十分好奇自己帳號資訊的使用狀況,其實 Facebook、Google 都有提供用戶下載數據副本的服務,而 DT 君也下載了自己的 Facebook 數據副本,裡頭詳細記載了個人資料、曾經的發文、上傳的照片、影片等,這些都屬正常,比較令人好奇的還是在於有多少廣告主拿了個人資料,DT君很快速的算了一下,大概有200個廣告主取得了我的聯絡資料,其中不少我從未聽過或接觸的,更特別是出現了幾位美國政治人物的名字,令人感到十分不解。

其實默默在紀錄用戶一舉一動的不只 Facebook ,其他如 Google 、亞馬遜、蘋果、阿里巴巴、騰訊等科技巨頭,一樣都擁有龐大的用戶數據量。為什麼幾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像患了數據饑渴症般,止不住抓取用戶數據的癮,因為這些數據能為他們清楚畫出用戶的樣貌,套句警察在調查嫌疑犯的術語—人物側寫(profiling),從你的過去行為推論出你的喜好、性格、甚至是未來的行為。

舉例來說,電商公司或網路影片平台分析你的購物歷史,再推送能吸引你注意的廣告到你的眼前,透過此種「大數據」分析的方式,來撩撥大眾的購物慾望不算什麼問題,但是,此次 Facebook 事件之所以如此震撼全球,就在於這些數據很可能幫了有心人士的大忙,例如企圖左右用戶的價值判斷,影響重要選舉,就像劍橋協助川普競選團隊一樣,這就將數據以商業利益為出發的「應用」,變成了以操弄人心為目的的「濫用」,這可就把問題拉到了一個令人心驚的層次。


數據分潤將成新商業模式

劍橋分析事件只是數據濫用的冰山一角,換個角度思考,此事件還是有些許正面效應 - 讓大眾關心個人數據是如何存儲和使用,並且未來要把它交給這些科技公司時應有更謹慎的態度,另外,很重要的是,大家都明白了數據的價值。

許多Facebook用戶感到憤怒,是因為這些Facebook將個人資料提供給第三方業者,藉此大賺獲利,不過,如果這些公司將賺來的獲利分給用戶,情況是不是就會變得不一樣?假設這些企業清楚告訴你,如果你願意分享個人數據資料,就可以得到利潤回饋,那麼你是否願意出售個人數據來賺錢呢?

圖 | 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在國會聽證會上

前劍橋分析商業發展總監 Brittany Kaiser 曾公開表示,「數據是比起石油更為值錢的資產」,甚至直言「科技公司則已成盜賊,竊取用戶財產」,並且呼籲Facebook應改變營運模式,把部份從新的數字石油所賺取所得的利益回饋給資料擁有者。

雖然作為劍橋分析前員工的Brittany Kaiser其實沒什麼立場抨擊Facebook,因為劍橋分析同樣是濫用數據的一分子,企圖影響美國總統大選,她的言論聽起來更像是為前公司開脫,或是刻意要把Facebook打到不得翻身,不過,Brittany Kaiser提出把從數據賺來的獲利回饋給民眾,指的就是上述的數據分潤概念。

傳統的數據買賣生態鏈中主要三個角色:一是數據供應商,能夠收集到用戶數據,二是數據買家,如大數據公司,商家或研究機構,三是數據貢獻者,像是用戶,消費者.DT君認為,既然數據這麼有價值,那麼「數據分潤」非常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並且基於兩個概念之上:「還權於民」,也就是用戶可以決定自已的數據怎麼用,例如要不要貢獻數據,要賣給誰,以及「還利於民」,將數據創造的利潤回饋給用戶。

在區塊鏈出現之後,不少初創公司投入了基礎區塊鏈技術的數據市集,像是國內的公信寶,香港的量數幣和數據等,加上數據醜聞事件的推波助瀾,讓用戶做自己數據主人的新商業模式獲得了高度關注,而且正在發展成形。


區塊鏈下的數據市集(Data Market)

量數幣聯合創始人黃何接受DT君採訪時指出,一直以來,數據行銷(Data Marketing)領域存在兩個很大的問題,一是用戶為了不花錢使用服務或產品,只好妥協交出自己的數據,業者收集了這些數據,再回頭向用戶投放廣告,「其實用戶對這是有感知的,雖然他不知道誰把他的資料賣了,但用戶感受往往不太好」

二是在數據交易(Data Trading)領域存在很多的數據造假,「水軍數據,數據供應商跟你說有100萬樣本,但其實可能只有10萬,數據買家也沒法查證。」這樣的互動關係造成彼此的不信任。

在傳統數據領域,匿名和溯源(traceable)是矛盾、不可並行的,但區塊鏈的誕生解決了這個痛點,區塊鏈清楚紀錄了整個數據交換、交易的流程,所以封鎖了數據造假、灌水的可能,同時,區塊鏈的匿名性能保護用戶,誰也看不到貢獻這份數據背後的人是誰,對數據買家和用戶都是保障。


以用戶「匿名」數據進行市場趨勢分析

黃何與團隊在多年前就推出了一個基於電子郵箱協議的通訊軟體—簡信(MailTime),強調的是 Open Messenger 概念。什麼 Open Messenger?例如,你只要有對方的 Email ,就可以寫信給對方,不管你們用的是騰訊郵箱、 Gmail 、還是 Outlook ,另外,傳統的手機SMS信息也是支援跨電信網路互傳,當你想發個手機簡訊給朋友,不管你們是不是使用同一家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只要輸入電話號碼,對方都能收到。

但是,現在我們使用頻繁的通訊軟體,不論是 WeChat 、 WhatsApp 、或是LINE等通訊軟體,都限定只能傳訊給使用同樣軟體的人,而不能跨平台互傳,例如 WeChat 用戶就不能傳給 WhatsApp 用戶。

因此黃何團隊開發的Open Messenger ,融合了 Email 的開放互通性,並結合了類似通訊軟體方便、快速的使用體驗,用戶可以把自己多個Email帳號聚集到簡信底下,並且可以類似發簡訊的方式,快速與他人聯繫、互動,這個概念獲得了不少肯定,讓他們在2014年成為第一個打進 TechCrunch Disrupt 創業競技場的華人團隊,也被獲選進入矽谷知名的加速器Y Combinator。

目前簡信在全球累積了 500 萬用戶,市場以歐美為主。在累積了不少用戶後,他們新的目標就是切入區塊鏈數據交易領域。他們以簡信作為收集用戶「匿名」數據的平台,再透過自家開發的大數據軟體,分析這些數據,例如郵件會收到很多的線上購買的確認信,就可以基於此分析出行業趨勢、洞悉消費者的報告,例如遊戲點數消費、APP購買、電子產品購買等。

購買這些報告的客戶就是使用「量數幣」來支付,而「願意」貢獻數據的用戶也可以獲得量數幣作為回饋。而量數幣則是建立在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技術之上,所有參與的交易都將採用智能合約來實施,每一個數據點的價值都是按照公平的原則所計算出來,讓用戶獲得合理的收益。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就會開始實施數據採集、分享的區塊鏈交易服務。

圖|量數幣平台經濟分配

目前做消費者的大數據分析可簡單分為兩類,一是聚集體(Aggregation),就是將用戶的資料聚合,從整體中看趨勢,例如購買行為分析、收視分析、遊戲用戶分析等,這種概念類似市場調查公司AC Nielsen,不過傳統市調公司使用的調查方式多半很傳統,如填問券、做街訪等。而這一類以群體為出發的市場洞悉研究,通常不需要採集用戶的個人可識別信息(PII,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就可以做。

另一類就是做用戶側寫(User Profiling),搜集用戶個人的習慣、消費記錄等數據,描繪出這個人的樣貌,進而對用戶投放廣告或服務,例如電商公司或是 Facebook 。這種模式往往就會涉及個人的數據及隱私問題。

因此,「Aggregation 是聚焦在『面』上,Profiling則是聚焦在『點』上,」黃何舉了一個清楚的例子。為了避免涉及用戶的 PII 信息,量數幣做的是 Aggregation 概念的大數據分析,也就是聚焦「面」而非「點」。

量數幣的定位是打造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大數據價值經濟生態,在這個新型的經濟生態中,數據買家可以買到「不造假」的數據來源,同時,用戶能夠清楚知道自己所貢獻的匿名數據的價值,並從中獲得相應的回報,如此才會形成一個良好、公正的合作關係,而不像Facebook與劍橋分析隱匿了數據的應用,引發了用戶的怒火。

而用戶貢獻了數據可以獲得多少報酬呢?黃何表示,這取決於市場需求和供應量。舉例來說,一款很火遊戲的市調分析,大家就會很想看,市場需求就很高,用戶貢獻的數據可以被多次使用,分到的利潤也就增加,但是,也因為這款遊戲很多人玩,很多用戶都能貢獻數據,數據的稀有性就不是太高,價值也會受影響。反之,如果貢獻的數據是比較稀有的,但市場需求很大的,如此獲得的獎勵自然就會很好。

另外,他也強調,量數幣團隊不會在交易中間收分潤,因為該獲得價值的是貢獻數據的人。不過,要營運區塊鏈網路,還是有軟硬體基礎設施的成本,所以只會收取小額的營運費。他們著眼的獲利來源會在於行業報告的價值,客戶是使用量數幣來購買分析報告,但代幣是有限的,只要未來報告的價值被更多人認同,很多客戶想買,那就得用比較高的價值來買代幣,到時團隊就會獲得比較好的報酬。

圖|量數幣聯合創始人黃何(前排中)與團隊 圖片來源:量數幣提供


被騰訊「致敬」了,創業故事即將登上熒幕

黃何對數據領域相當熟悉,原因要從7、8年前談起,那是微信還沒問世的年代,在 2011 年有一個爆款 APP — Talkbox ,以一按就通話 Push To Talk 的特色,掀起了中國語音聊天的風潮,當時 Talkbox 的核心創始團隊里,黃何就是其一。Talkbox 因為非常受到歡迎,騰訊還一度有意收購 ,後來雙方交易沒成, Talkbox 反倒還被小米、騰訊給「致敬」了,米聊增加了語音功能,騰訊也推出了微信。

大型的科技公司挾其資源及用戶量體龐大的優勢,一點一滴瓜分了 Talkbox 的市佔率,既然 Talkbox 的用戶群聚網路效應已經不再,團隊只好另闢戰場,選擇再度創業,成立了簡信MailTime。

沒想到,這段已經打過美好一仗的歲月,居然吸引了網友關注,甚至還以此為架構,寫了一部改編小說,「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創業被寫成小說,一直到前陣子小說要拍成電視劇,製作公司找上我們才知道,」黃何笑著說。這部緣起於 Talkbox 、以互聯網創業為背景的電視劇《創業時代》,由 Angelababy 擔任女主角,預計今年下半年就會上映。


什麼數據看起來最有價?醫療!

大型互聯網公司爆發數據醜聞,使得全球開始注意到個人數據的保護,但相信不論是有意或無心濫用用戶數據的絕對不只是Facebook一家,因此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數據交易平台,在安全性及分潤制的驅使下,有很高的機會能吸引用戶採用。

不過,大數據就像是淘金,要從龐大的數據量中挖出價值,但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是很高的價值,DT君認為,目前看來,醫療健康數據的潛力非常大。主要是因為個人 醫療資料有很高的隱私性,因此醫療行業的監管一直很嚴謹,不論是醫院、學術研究機構、甚至是藥廠,想要取得個人相關資料,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流程及審核。因此,個人醫療資料在取得難易度及研究價值無疑會比一般數據來得更高。

而在資料保護周延的前提下,區塊鏈的數據交易平台能讓貢獻資料者獲得利益回饋,很可能提升消費者或患者貢獻數據的意願,如此一來,研究樣本匹配度較高,也有機會能加速各種疾病的研究、新葯開發等。

例如遺傳學大牛、哈佛大學教授 George Church ,就在醫療行業倡議了「數據有價」這件事,由 George Church 共同創立的 Nebula Genomics 的基因測試公司,在今年初就提出一項測試項目,計劃以 999 美元完成全基因組測序,消費者可通過分享基因資料獲取加密貨幣,就是利用分享基因資料可賺錢的誘因,來吸引更多的人貢獻基因數據,進而加速整體行業的研究腳步。

另外,以生成對抗網路(GAN)來開發新葯的初創公司Insilico Medicine,也發表了一篇論文《Converging blockchain and next-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to decentralize and accelerate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healthcare》,來闡述一個基於區塊鏈架構的醫療數據交易平台的創新概念。他們利用 AI 打造了一個價值模型,會依照用戶貢獻的數據內容、時間等參數,評斷出數據組合的價值,當醫藥研發公司或研究機構想要使用這些數據,就會依此來估算費用,這些錢則會回饋到用戶身上,同樣是利用區塊鏈進行醫療數據交易的一個案例。

有許多業者不願意公開、甚至隱瞞收集用戶數據的事實,使得用戶與服務商之間的信任關係漸變得不牢固,用戶開始意識到自己正在無償貢獻自己的數據,而且不知道數據的流向及隱私是否被侵犯,因此越來越多人拒絕Cookie網頁追蹤或是分享數據,另一方面,歐盟的個人資料保護法GDPR已經上路,條例里載明了許多業者對於搜集、使用消費者數據的嚴格規定,這些都讓大數據行業正在出現變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數據資源正變得越來越難取得,不過,區塊鏈的技術透過安全、透明的運作架構,讓一般大眾能夠拿回數據的主控權,無疑是另一個更重要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扎克伯格出席歐洲聽證會,但表現還是讓人失望
40%消費級基因檢測或涉嫌造假,大部分與癌症有關!「高危突變」被識別「常見突變」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