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後唐第一名將,卻因直言而被嫉恨,終埋下身亡的禍根

此人是後唐第一名將,卻因直言而被嫉恨,終埋下身亡的禍根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的能臣,比如伊尹、姜子牙、管仲、諸葛亮、魏徵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也是其中之一,他便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的第一名將,郭崇韜。

史書上說:「庄宗(李存勖)與諸將以兵取天下,而崇韜未嘗居戰陣,徒以謀議居佐命第一之功,位兼將相,遂以天下為己任,遇事無所迴避。」在晉軍與梁軍的數十場血戰中,郭崇韜雖沒有親自上陣殺敵,但他位居帷幄之中,出謀劃策,立下了「佐命第一之功」,凸顯出了他非凡的才幹。

但這能臣若是遇到一位明主還好,可要遇到庸主的話,就頭疼了。

不巧的是,後唐庄宗李存勖就是這樣一位。梁朝被滅之後,李存勖便開始醉心於享受,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對郭崇韜的話就不太愛聽了,君臣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了裂縫。

可郭崇韜卻依舊躊躇滿志,還在為後唐的長遠建設精心策劃,發展藍圖。

公元924年,郭崇韜經過深思熟慮,先後向李存勖上奏了有關建國安邦、興利驅害的大計,共二十五策。不過李存勖貌似並不感興趣,因而在官方的文字中並沒有保存下來。儘管史書對這二十五策的評價都非常高,稱其「皆便於時,取悅天下」,但具體內容卻是一片空白。

據說,這二十五策是郭崇韜數十年來,考察歷代王朝興弊,積累了十多年從政經驗而成的心血。以郭崇韜的文韜武略和精明幹練來看,想來絕不會是泛泛之言。

所以我們不免假設,如果李存勖是一位明君,真能積極推廣實施這二十五策的話,不敢說中國大地上會再次出現強漢盛唐的繁榮局面,可五代的亂世或許可以早日結束。而二十五策,也定能像賈誼的《治安策》、諸葛亮的《出師表》、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一樣,名留青史。

但可惜的是,歷史從來沒有假如。

相信當時的郭崇韜一定是殫精竭慮,非常失望的。史書上說,郭崇韜當時「位兼將相,遂以天下為己任,遇事無所迴避。」意思就是說,郭崇韜覺得自己只要是在為天下做事,就沒有什麼好迴避的。但是他忘了,李存勖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上司,他有著極為嚴重的猜忌心。

《資治通鑒》曾記載過這樣一則故事:

滅梁初期,郭崇韜收取了梁朝降將饋遺的財務,於是就有人提醒他,不要因此成為別人攻擊的把柄。郭崇韜則說:「我位兼將相,職務顯要,俸祿和皇帝的賞賜都上萬了,這點東西算得了什麼。但是後梁腐敗,賄賂成風,現在後梁已亡,舊將剛來投奔,還沿襲舊習,如果我拒絕,那他們心裡肯定會不安。我本無私心,我收下的東西,等於是寄存在我這裡,用時我會獻出來的。」

關於這個故事,歷代史學家都以佳事來看待,紛紛讚揚郭崇韜的心地坦蕩,不畏人言,堅持做自己。對此,個人也表示贊同,事後郭崇韜也確實將收取的這些財物用在了公事上,但這不用還好,一用反倒出事了,引起了李存勖的猜忌,為其日後的身亡埋下了禍根。

後來,郭崇韜將這些財物中的十萬緡,獻出來犒勞軍士,作為祭祀南郊大禮的費用,但皇帝李存勖卻是沒有相應的舉動。

李存勖不是沒有錢,李存勖聽了一些宦官的話,將天下收繳上來的賦稅分為了內、外兩府,州縣上供的部分進外府,也就是國庫;而方鎮(節度使)貢獻的部分則入內府,也就是自己的小金庫。而州縣的上供有限,節度使財大氣粗,所以當時的情況是,國庫空虛,而李存勖的小金庫卻是財物堆積如山。

隨後,郭崇韜興沖沖地對李存勖說:「臣已傾家所有以助大禮,希望陛下也能拿出內府的錢財,賞賜給他們。」李存勖內心是不太願意花這筆錢的,史書中說「庄宗(李存勖)沉吟有靳惜之意。」聽了郭崇韜的話,自然十分尷尬。

郭崇韜或許是言者無心,但其這番舉動卻是過於張揚,風頭直接就蓋過了皇帝李存勖。如此一來就產生了兩個惡果:一是李存勖「默然久之」,心中肯定不好受;二是「軍士皆不滿望」,對皇帝產生了怨恨、不滿。

雖說李存勖事後做了補救,將抄沒入國庫的已經處死的叛將李繼韜的私人積蓄拿出來使用,但將士們怨恨的種子卻已經種下,心生離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都說魏延死得最冤,他同樣如此,生前被諸葛亮懼怕,後被設計害死
大唐對手若換成北宋時契丹的話,早就完蛋了,四次慘敗說明一切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