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來看看這些古代「蓉漂們」,那都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哦!

快來看看這些古代「蓉漂們」,那都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哦!

「蓉漂」是當下最火的詞語之一

成都一系列人才政策

吸引來了大量的「蓉漂一族」

可是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

不是成都的人才政策、落戶優惠

而是想給大家講講

古代的「蓉漂」

是的 你沒有看錯

是古代的「蓉漂」

小編精心為大家挑了幾位偉大的「蓉漂」

快來看看吧~

GIF

01

文翁

教育小能手

看到這兩個字,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文翁石室」吧,這個廣大學子擠破腦殼都想上的學校。至於這個文翁是何許人也呢,小編給大家科普科普。

文翁

文翁(前187~前110),名黨,字仲翁,公學始祖,廬江舒(今安徽舒城)人。漢景帝後期,擔任蜀郡守。

這個文翁呢,簡直就是天生的教育家,不僅自己年少好學,通曉《春秋》,在擔任蜀郡守之後呢,更加仁愛並喜歡教導感化。他看到蜀地的民風野蠻落後。

這個時候呢,文翁仰天大喊「我要改變這一切!」於是他就打算誘導教化,加以改進。選出張叔等十多個聰敏有才華郡縣小官吏,親自告誡勉勵,遣送他們到京城,就學於太學中的博士,讓他們把先進的文化帶回來。

後來發現,這種送人出去讀書效果太小了!文翁乾脆搞大點,於是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學宮,這個學宮可不得了了哦!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公立學校把——文翁石室(又叫文學精舍講堂)。

文翁石室受經講學圖

文翁也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把條件差的縣的青年學生招收為學宮弟子,免除他們的徭役,把學問高的學宮弟子用來增補郡縣官員的空缺,學問稍次的擔任孝弟力田(一種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職)。經常選出一些學宮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邊做事。

這下就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成都入學率蹭蹭蹭網上飆。本來就聰明的成都人,上了學過後,更是在文化上更創佳績,這就是所謂的「蜀地學於京師者比齊魯焉。」

從文翁創辦石室學校至今已有二千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了,後世對文翁的褒頌和對文翁石室學校教育的研究就從未間斷過。

文翁創辦的學校也是培養了不少的人才,比如司馬相如、李仲元、王褒、何霸、何武、嚴君平、揚雄、林閭、楊終等,都是相當的大人物哦!

文翁,這位厲害的「蓉漂」,在成都創造了文化教育上的傳奇,成為中國公學的始祖,也是中國的第一位校長。

GIF

02

杜甫

詩歌小能手

說起杜甫,你能想到啥子?是小學必背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還是高中作文中必寫的「詩聖」。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接下來是杜甫的出場時間。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

杜甫

759年杜甫棄官入川,至於杜甫為啥子要棄官,原因有很多,也相當複雜,眾說紛紜。小編想來發表自己的拙見:那就是,如果當官不能夠解救百姓的疾苦,不能夠為民眾做點什麼,只能天天看到大眾苦苦掙扎於水深火熱當中,這個官不當也罷。再加上「安史之亂」的紛爭中,哪個也受不住這種折磨。於是,杜甫毅然決然來到成都發展。

杜甫一到成都,當地就許他工作、房子,讓他自己選擇想幹啥子,可以當官,也可以當作家。

GIF

這大概就是成都吸引杜甫的原因吧——自由、悠閑、安逸。來到成都過後,杜甫心境都變了:從「國破山河在」到「兩個黃鸝鳴翠柳」。

看了杜甫。小編不由得感嘆道:成都,果然是個好地方啊!

03

李白

詩歌小能手 too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兩個人不愧是好朋友,連來成都這種事,都是如此有默契。

李白

李白在二十四歲的時候,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李白在成都,也是詩興大發,寫下了《登錦城散花樓》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簡直把成都描寫的不要太美!

成都大片大片美景,需要像李白這樣有才氣的青年多多前來。畢竟,成都——一座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GIF

04

薛濤

大才女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薛濤。讓小編為你介紹介紹吧!

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和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薛濤是個貨真價實的大才女!八九歲就能作詩了。對此,小編好好審視了自己八九歲還在玩泥巴的陳年往事。

GIF

在薛濤父親去世之後,薛家就一個字:窮。所以薛濤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後來定居浣花溪。

本應該是飽受鄙夷的風塵女子,薛濤卻在成都生活的舒舒服服。薛濤箋、薛濤酒等備受追捧。

成都果然真是非常的包容了,難怪那麼多「蓉漂」跋山涉水的來成都。

古代入蜀的「蓉漂」遠非上面幾位,大批文人出於各種原因不畏蜀道之難適彼樂土,舉其著者即有高適、岑參、元稹、白居易、劉禹錫、賈島、李商隱、溫庭筠、鄭谷、韋莊等。

那麼

為什麼 古代有那麼多有才之士

要爭先恐後地來成都呢???

成都

生活更加自由 隨心

成都

生活更加安全 舒適

成都

以她那包容萬象的胸懷

變他鄉為故鄉

所以

這些古代的「蓉漂」才會不約而同來到成都這片樂土

上下五千年 從古至今

對於人才的包容、接納

並助其登上成功之峰

這是成都至始至終樂意做的事情

來了成都就是成都人

成都永遠歡迎有才華的你!

GIF

綜合自:百度百科,談資微信公眾號,圖來源於網路

編輯:汪秋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數字四川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美圓舞」在川西北,你知道嗎?
換個方式看報紙

TAG:人民日報數字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