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十三個皇帝陵墓中,躺著一座太監陵墓,這是怎麼回事?

在十三個皇帝陵墓中,躺著一座太監陵墓,這是怎麼回事?

自古以來,太監一直被「奴才」「閹人」等代名詞所替代,歷史記錄中因為有李蓮英等人,也將整個太監的團隊搞的烏煙瘴氣。其實想想,太監之所以成為太監,大多是因為家裡貧窮,將養不起孩子,才出此下冊,送入宮中也是為了有個活路,這其中不乏忠心耿耿之士。

在明朝的十三陵中,郝然躺著一座明朝太監的陵墓,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當初,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許多明朝的大臣都解甲歸田,甚至有的直接投奔李自成。崇禎皇帝干有報國之心,沒有報國之力,最後沒有辦法,被逼到景山上自縊。

這時候,跟隨崇禎皇帝的太監是王承恩,他跟隨了崇禎皇帝十幾年,不忍心看皇帝生生被逼死,於是帶領禁軍,與李自成的部隊誓死抵抗,以保皇帝安危。可惜的是,寡不敵眾,蒼天沒有給崇禎皇帝以任何機會,歷史也沒有發生戲劇性的逆轉。王承恩在無奈之下,在處理好崇禎皇帝的屍首後,也一同自縊在景山。

清朝皇帝順治即位,得知此事後,感動於王承恩的忠貞和英勇,也深深為崇禎皇帝和王承恩的主僕之情所折服,在為崇禎皇帝發喪的同時,在旁邊為王承恩也修建了一座墓,讓他能夠長長久久的守在崇禎身邊。

王承恩的墓碑高2米,旁邊是另外一個4米高的石碑,上面是順治皇帝親手撰寫的240字的碑文,文首題有「御制襟忠」四個字。

明朝自古以來就是以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著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成就千古佳話。崇禎皇帝死的蒼涼,但是他並不落寞,有王承恩這樣的忠勇之士作陪,死而後已!

而那些滿朝不思退敵之策的飽學之士,就算投降於李自成,最後也落得個被勝利者看來不忠的慘淡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天說史 的精彩文章:

樊噲既是開國功臣,又是劉邦的連襟,劉邦臨死前卻為何要處死他?

TAG:談天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