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決定歷史走向的6場大戰,第3場造就一位殺神,第4場造就兩位戰神

決定歷史走向的6場大戰,第3場造就一位殺神,第4場造就兩位戰神

戰爭的本質是爭奪一定的生存空間和自然資源。戰爭既非從來就有,也不是永恆的,它是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產物。自公元前26世紀傳說中的神農時代,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滅亡。據統計,在大約4500年的漫長歲月中,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戰爭共3791次。那麼在這麼多次的戰爭中,有哪些是影響巨大到改變歷史進程的?


第一場:逐鹿之戰

蚩尤部族由於生產力水平高於華夏集團,而且他們武器精良又勇猛善戰,所以逢戰必勝,所向披靡。在蚩尤大軍的掃蕩下,以炎帝為代表的華夏各部族,無力抵抗,節節敗退。炎帝部族居地全失,連一個角落也沒留下,無奈之下炎帝向黃帝求助。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部族在逐鹿展開大戰,最終以黃炎華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涿鹿戰爭後,華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更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


第二場: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進行的決戰。商朝自商湯滅夏後建立,到商紂王時已經維持了六百多年。商紂王好酒好色,寵信飛廉、惡來等一幫奸佞之臣,妄殺王族大臣比干,種種惡行造成各方諸侯紛紛離叛。

此時姬昌一方面殷勤貢以奉麻痹商君耳目,一方面韜光養晦壯大自身實力,為滅商打下了基礎。周文王姬昌病逝後,其子姬發即位,並秉承了父志,利用商朝無暇西顧的良機擴大的自己的地盤。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率領聯軍4.5萬人,與商軍17萬人在牧野決戰,最終以上勝多。這一場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大業。


第三: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造就了一位殺神:白起。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最後的轉折點,也是秦國和趙國的戰略對決,此戰過後趙國元氣大傷,同時也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

趙國由於國力空虛,於是放棄了廉頗防守的戰略方針,起用趙括,改變戰略部署,變防禦為進攻。秦軍大將白起抓住了趙括急於求勝的心理,先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再進行分割包圍,最終全殲趙國軍隊。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從此趙國再也無力單獨和秦國全方位對抗。白起因為此戰,被稱為「千古殺神」。


第四場:漠北之戰

漠北之戰,造就兩位戰神:衛青、霍去病。匈奴左賢王的實力嚴重威脅到漢朝北部邊疆的安全,於是漢武帝繼續向北進攻,目的是徹底消滅匈奴。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令衛青和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分兩路進軍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並組織步兵數十萬、馬數萬匹作為保障。這是一次規模最大也最艱巨的戰役,雙方參戰人員各達十多萬,最終漢軍以損失一萬兵力的代價,殲滅了匈奴九萬餘眾,從而大獲全勝。經過這次大決戰,危害漢朝百餘年的匈奴邊患已基本得到解決。

衛青和霍去病通過這場大戰,成了無可爭議的「漢家戰神」。


第五: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整場戰爭可分為淮南之戰和廢水決戰兩個階段。

西晉末年由於朝廷腐敗引起社會大動亂,這時少數民族紛紛崛起,苻堅攻佔梁、益二州後,統一了北方。公元378年,苻堅舉17萬兵力進犯襄陽,被謝安、謝玄以五萬兵力全殲。之後苻堅又率軍80萬與東晉軍在肥水河畔展開對決,結果被謝安的8萬軍眾擊敗,被殲滅和逃散的前秦軍共計70多萬!縱觀人類歷史,這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堪稱空前絕後!


第六:唐滅東突厥之戰

公元629年,東突厥進擾河西,這使得李世民為反擊突厥找到了出兵的借口。第二年,李世民令代國公李靖為統領,率十萬大軍,分六路反擊突厥。李靖首先突襲定襄,突厥軍兵敗退回陰山,此戰使得東突厥軍將領頡利自認不是唐軍對手,也使得頡利的心腹大將康蘇投降唐朝。

之後唐太宗又令徐世勣與李靖合兵,李靖率精銳之師夜襲陰山,徐世勣率大軍續後前進,唐軍長驅直入,突厥軍逐漸潰散,被殲萬餘人,頡利也被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凌軒閣 的精彩文章:

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誰更厲害?太上老君到底要不要給玉皇大帝下跪
三國中蜀漢最厲害的8位武將,趙雲墊底,第一位獨自迎戰10位猛將

TAG:史書凌軒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