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剛經的非邏輯性

金剛經的非邏輯性

妙華法師:《金剛經》里有一個句式,是擴充人的心量,提高人的思維緯度,讓人破迷顯悟的一句話,也可以打破我們眾生在修行當中的各種自我的局限。這句話是什麼話?《金剛經》里常這樣說「所謂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所謂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所謂布施,即非布施,是名布施」。這種句式困擾了我好多年,我不斷的找資料,不斷的問老師,終於有一天我想明白了。

1、一心三觀

張順平:《金剛經》是有這樣的句式,當然這個解釋還是蠻多的,比如說天台宗會用「空、假、中」三觀來講,「即非世界」屬於空觀,「所謂世界」屬於假觀,「是名世界」屬於中觀,一心具足三觀,這是天台宗很重要的一種修習的方法。

我在這裡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是關於我們毛主席的故事。有一天毛主席要接待大概是國外的客人,趙朴老就陪同。客人沒到來之前,毛主席就跟趙朴老之間有一個對話,他說,趙朴老,你們佛教還很講辯證法嘛,佛說趙朴初,即非趙朴初,是名趙朴初,為什麼是要先肯定再否定,又肯定呢?

朴老給了主席一個非常好的精妙的回答,他說,不是先肯定後否定,是同時肯定,同時否定。巨贊法師、觀空法師、明根長老這些人,聽到這個故事之後,就認為朴老把佛法的緣起法解活了。

我想,一般我們講般若的空意,比如說緣起性空有一個思維的空意,解析的空意,而在般若當中講另外一個詞是「當體空」,就是說實相的空意,或者實證的空意,這個實際上就是朴老所講的同時肯定,同時否定這個含義。什麼意思?無論山河大地,還是我們的五蘊生命都是一種存在,它是存在的。但是它沒有體性,沒有體性,它也存在,大概是這樣一個意思。

當然,在《金剛經》當中這樣的句式有很多,憨山大師在《金剛訣疑論》當中,依據無著菩薩和世親菩薩對於《金剛經》以27個疑問來分品,所以說《金剛經》所有的句式,它的含義都有上下文,是不太一樣的,我就先拋磚引玉了。

2、非邏輯

宣方:這個是《金剛經》裡頭非常著名的一個句式,也是理解《金剛經》的關鍵。這個句式從形式邏輯上來看,它是有問題的,它違反了同一律,A不是A,所以是A,這什麼意思?所以日本著名禪宗研究者鈴木大拙跟西方人介紹東方佛教的時候,說佛教是超越邏輯的,你看這個就不能用邏輯去解決,要用領悟的方法。

對於學者,大家知道,有所知障,對於領悟這個東西不太感冒,佛法這個東西當然背後是要靠領悟的,但是佛法的智慧肯定也是不離開語言、文字、理性、邏輯的。

這個部分怎麼來理解呢?給大家的禮物當中,裡面有一本小書,其中我對這個也做了比較長的注釋。分兩層來講,一層是理,另外一層是事,理就是講他在說一個什麼理?事就是說這個智慧大家怎麼用?理就是說,佛教的一個根本的道理,就像妙華法師剛才說的,般若智慧可以講就是空慧,根本的道理就是講緣起性空,你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了,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明白了這個道理相當於見到了佛陀的本來面目了,所以它是最根本的。

佛教里有個很著名的故事,是說很多外道看到佛教興起後,他們是又氣又惱,大家都是新興宗教,憑什麼你香火鼎盛,你發展的勢頭這麼好。當時有個年輕的外道叫須深,他就自告奮勇,到佛陀的僧團去當卧底,去看看他們有什麼特殊的。當了卧底以後,他到處試探這些大羅漢們,說你怎麼樣?你有什麼本事?他有什麼本事?很多羅漢都說,我證得了涅磐,那你有什麼神通嗎?你有什麼甚深的禪定嗎?那些大羅漢都說沒有,我沒有非常深的禪定力,他就覺得很奇怪,難道這是一幫騙子嗎?沒有那麼甚深的禪定力怎麼能夠證得涅磐呢?他就跑去問佛祖,佛陀知道他是一個卧底,但是也知道他的善根未滅,佛法有這個自信,不管你原來是持什麼見地,什麼立場,真理會讓你得到解脫,讓你得到自由。所以佛陀就跟這個年輕人說,須深啊,你不要管這些,你要知道,解脫證得涅磐有一個必然的次第,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磐,佛陀講的這個「法住智」就是妙華法師講的緣起性空,這個東西是最根本的。

我做這麼長的鋪墊,跟要講的句式有什麼關係?緣起性空的般若,緣起性空的眾生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樣,它是有恆常不變的性質的那個般若。我們一說般若,一說眾生,都會認為他是「實有自性」,這種「自性見」是我們根深蒂固的迷失,佛陀要求去掉,是名般若,所以才有如幻緣起的假名的般若,這是從理上來講。

從事情上,我們要怎麼樣做?我們要知道,佛陀他證悟到的境界跟我們是很不一樣的,甚至可以說是截然相反的。我們認為常的,佛陀說無常,我們認為熱的,佛陀說苦,我們認為實有的,佛陀說空,我們都認為什麼都是假的,佛說是實在的,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佛陀說「無我」。所以佛陀證悟到的境界對於我們眾生來說太難理解了,佛法說,我們眾生都在顛倒妄想當中,佛陀要怎麼教化我們?他不可能給我們說一些假的,他必須要依據他自身的經驗來給我們說法,妙華法師說的經是佛陀的經驗,這個就是經典里說的「如來獅子吼,常做決定說」。

佛陀不會為了你們愛聽什麼就說什麼,我就完全順著你們,只講你們愛聽的,就不講真理了。講什麼都是為了彰顯這個真理,這個是決定說。可問題是什麼?這個決定說和大家的認知,剛好是反著來的,那怎麼辦?佛陀就要恆順眾生,就是順著大家能夠理解的水平來講,比如說這個涅磐,他明明是一個楞嚴境界,唯證相應的,可是你沒有啊,必須要用語言來跟你講,語言就是公共的,共讀的,要大家都能夠共許的一些東西才可以講。

3、過河拆橋

妙華法師:我給你補充一段,《金剛經》裡頭這段補到你這裡頭正好,《金剛經》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什麼意思?就是佛給你講智慧,給你講涅磐,其目的是給你架一個橋樑,讓你進入無我的境界,達到真正的無相涅磐,而不是為了讓你獲得智慧而去獲得智慧,不是為了讓你滅度而去獲得涅槃,而是讓你覺證生命的當下,因為覺證生命的當下可以說是「離四句,絕百非」,也可以說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用語言沒辦法表達的,就像一個人的覺悟和一個人的境界,用語言沒有辦法表達,就是男女之間談戀愛,談的熱火朝天的時候,語言也是不夠的。語言如果夠的話,不用領結婚怔了,語言肯定是不夠的,所以說語言是有限的。

宣方:對,佛陀就順著我們的理解水平,來善巧安立各種教法,這些教法的作用是什麼?就是像妙華法師剛才所例舉的《金剛經》里的話,或者是大家更熟悉的禪宗里的比喻,他是用來指示月亮的手指頭,你沒有這個手指頭的指示,小孩子就只看著地面,他不會去仰望星空,我們領導人要我們仰望星空,沒有人指點,你只盯著地上蠅營狗苟的事情,你哪會去想遙遠的星空?所以要有這個指頭。但是你如果只看著這個指頭,看著這個指頭永遠看不到月亮,你要順著指頭的指向去看那個月亮。

妙華法師:我再插一段,我聽說這個人要是抑鬱的時候,煩惱的時候,痛不欲生的時候,仰望星空,就心明眼亮,我們有些事往地面看的太多了,老是低著頭想事,如果仰望星空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啥都不是,這時候就解脫了,其實可以變得很簡單。所以你們以後要是苦惱,想不開的時候,到晚上常常仰望星空,往天上一看,我連一粒微塵都算不上,當下就覺悟了。

4、佛法不能包治百病

宣方:輕度抑鬱的時候這是一個好方法,你去看看這個世界,從自我的那個小事件里跳出來。重度抑鬱的時候,吃藥看醫生,尋找專業的幫助,這個是我給大家的真心的建議。重度抑鬱的時候意味著你的心身色法,就是你的精神狀態已經影響到你的生理狀態了,這個時候靠你自己的慣性的,已經錯誤的心的運作方法,是調整不過來的,這個時候一定要先對治你的色身,在生理上做一些醫治,做一些阻斷,讓自己不要那麼抑鬱,不要那麼焦慮。

佛法當然是無上的妙藥,是阿伽陀葯,但是佛法是講因果的,果成熟的時候,你要用一些相應的方法去對治,我不能隨便給大家說佛法包治百病,佛法包治百病是要講因緣的,沒有相應的因緣的時候,他是治不了這個病的。

那麼佛陀這樣來教化大家,讓大家去理解,這個教說設立了以後,本來是指引你去看那個月亮的,可是你就是只看到那個手指頭了怎麼辦?他移動手指頭,你現在看到這裡,我把手指頭再提高一點,你的視野是不是也高上去了一點,這個禪宗里叫做「雖少遂立,雖立遂少」,佛陀建立了一個概念,他引導你達到了那個階段性的目標,他馬上否定這個概念,讓你意識到這種執著是不對的,層層的建立,層層的解構,最後你能夠在觀照當中,文字工具不需要了,你在觀照當中能夠顯觀。

妙華法師:你說的學術性太強了,我用兩句話概括一下,佛教給你一個方法,就是過河拆橋,上房抽梯,過了河就把橋拆了,上了房把梯子一蹬,是不是這個方法?

宣方:對,就是《金剛經》里說的「筏喻」,這個船是讓我們渡河的,渡過了那條河,你還把船當寶貝似的抗著,這是傻子,你就不能繼續前行了,它就成了包袱了。到了前面,要搭橋,我們就搭橋。

妙華法師:過了河以後不再搭橋,買飛機票。

宣方:下面還有河,一條一條的河,我們過了這個坎下面可能還有坎,所以佛陀要設立八萬四千法門。

5、佛法是鳥道

妙華法師:不要再架橋了,再架橋還是兩維的,還是在地球表面,要買飛機票,飛到天上以後,而且飛機飛過以後,你看不到航線,那才是佛陀要說的,說我們有一個法師很會講經,有人問什麼是佛法?他說佛法是鳥道,鳥道是什麼意思?鳥道有道而沒有道,非常高妙,佛法是鳥道。《金剛經》裡面給你講了五千言,給你講了很多要布施,要持戒,要智慧,到了最後時候佛說,我沒有說法,如果你們說我有說法是在誹謗我,因為我不要著作權,不要版權,我也不要知識產權,你們非說是我的,那不是糟蹋我嗎,我的境界比這個高多了,你怎麼能說我在乎這個呢。一般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和佛真的沒法PK,因為他啥都不要,你就沒辦法了。

張順平:我稍微往下拉一下,長空鳥跡雖然很高妙,我們知道佛法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前提,就是眾生都有佛性,佛陀菩提樹下證悟之後第一句話就說,「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我們講般若也好,自性也好,就說都是我們人人本具的。之所以講般若不可說,佛沒有說法,是因為它都指向我們的心地,指向我們的真心。如果我們真正悟明真心的話,那就是既無說法者,也無法可說,因此我們聽《金剛經》,除了覺得聽了高興之外,希望我們不要忘記原點與起點。

6、體相用

妙華法師:這一段論述他們倆都講的很妙,但是最妙的這部分在我這兒,因為你們大家真的想聽,我才告訴你們。所謂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用三個字概括,就叫體、相、用,如果我這樣講,你們聽不明白,就以我自己打比方,所謂妙華,即非妙華,是名妙華,所謂妙華就是你看我的相在這兒,穿著黃衣服我在這兒,這就是相。即非妙華,就是這個妙華當體即空的,如果你用顯微鏡觀,如果你用解剖觀,解剖到最後你發現這個妙華並沒有一個生命的主題,沒有主宰性,這就是即非妙華,是名妙華,就是用。因為有我這個假殼子在,有這個色殼子在,包括這個廟,山河大地有它在,我們就可以在這裡存活,我們可以在這兒普渡眾生,講經說法。所以說,所謂妙華,即非妙華,是名妙華就是體相用,這是華嚴思想最精妙的部分,你聽懂了,我也高興,你聽不懂我一樣高興,反正我說完了。

下面再給你們講個故事,在唐代的時候,有一個老師父,特別有修行,他是一個悟了道的人。佛教講悟了道的人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圓通,第二個是圓滿,圓滿就像十五的月亮它是圓的,不是缺的,什麼叫圓通?它從生命的當下,從假象直接就能看透,看過去,那就是圓通的。這個老師父已經達到這樣的境界了,有一天,坐在茅棚外面喝茶,大徒弟就發話了,師父啊,佛法講三皈五戒,四攝六度,十二因緣、八正道,佛法就是在講有,如果講沒有的話怎麼持戒?他講完以後,師父說你說的對,佛法就是在講有。那個老二正在裡頭幹活,聽到以後就出來說,師父啊,我剛出家的時候,你給我講佛家在講空,天也空,地也空,爹也空,娘也空,金也空,銀也空,一直空到十八空,你現在怎麼說佛法在講有呢?師父說,你說的也對;侍者在旁邊扇扇子,聽了以後說,這個老師父口是心非,見這個說有,見那個說空,他就問師父,師父這個不行吧,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你怎麼說他們兩個都對呢?師父說你這個也對,明白了吧?什麼意思?佛法是葯?如果這個人消極厭世,你就要勸他勇猛精進,比如說有人經常要跳樓,他要跳樓的時候,你說有爹,有媽有老公別跳了,這就是講有。

你發現這個人入世太深了,官迷、財迷、色迷,迷的好深,你就給他講空,你別貪婪這事,到最後都是一場空,你看你這120斤,80年之後,從火葬場出來剩了2斤半了,你何必這麼計較?動不動就喝葯,我說你不要喝葯,光吃飯就吃死了,還用喝葯嗎。這個人有太多的想不開,多念《金剛經》,多悟《金剛經》,人就會想得開了。但是既然說佛法不是在講空,也不是在講有,他是葯,因病而吃藥,佛給芸芸眾生講般若,講智慧,為什麼講?因為我們造孽,我們害人,我們自私自利,我們弄的天上有霧霾,地下的水都不能喝了,那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以我為中心的東西,就是有貪慾。因此佛就給你講智慧,當你聽懂了佛的智慧以後,你的心裡就大放光明,氣就通了,理就順了,這樣一來,你能活下去,大家都能活下去,就像豬八戒常常給孫悟空講的,你不是妖怪,我不是妖怪,我們大家都不是妖怪。這樣一來世界就成了人間凈土了,如果每一個人見了人之後,理都是通的,氣都是順的,見了人和顏悅色,沒有那麼多是非和煩惱,你說人間是不是很好?

但是問題又來了,你不要貪戀,外其身而身存,如果你很在乎自己長壽,那你死的快。所以說這個佛法是非常妙的,用心去悟,悟了佛法以後,你每活一天就是一千年,如果你把佛法沒有悟透,你活一千年就是一天。你看當皇上的,那一天不是像一千年一樣,非常辛苦的。所以說,佛法確實是無上的心藥,對於現代人來說,首要的問題就是要破除煩惱,得到智慧。《金剛經》裡頭,滿滿的智慧,哪怕你聽一四句偈,聽懂了,給你帶來的功德都是無量無邊的。

7、一段故事

宣方:再說一下「即非」。剛才張老師說到了毛主席跟趙朴老之間的故事,學者們有時候會對瑣碎的事項比較在意。這個事情是會見緬甸的胡達法師他們的時候,剛好是會見法師,所以主席他會想到這個問題。這個事情剛好發生在60年前,1958年。

剛才妙華法師講到了一個一千二百年前的故事,那個老師父是龍潭崇信禪師。這個故事後半段,就跟這個「即非」也有關係。德山宣鑒禪師他到了龍潭寺以後,雖然捱了那老婆婆一悶棍,他又活過來了,他還很囂張,在方丈室前面踱來踱去,從東走到西,從西走到東,就說我來到龍潭了,龍又不見,潭也不現,也沒見到龍,也沒覺得你這裡水有多深,他還是很囂張。龍潭崇信禪師就在房間里聽到了,只是輕微的欠了欠身說,可你已親自到了龍潭,你的確到了龍潭,宣鑒禪師他的確很厲害,這一下子就好像給點穴定住了一樣,他就知道這裡很厲害。為什麼他知道這個很厲害?與他熟《悉金剛》經有關係,他就知道龍潭崇信禪師,無招勝有招,無形當中使出來的一招,就是他最熟悉的《金剛經》裡頭的最厲害的這一招,所謂龍潭者,即非龍潭,是名龍潭。

兩位祖師大德之間,高手過招於無形,我們後代的人看都沒看明白,但是人家識貨的還是知道厲害的。所以德山宣鑒禪師聽了這個話以後,他就乖乖的在龍潭寺呆下來了。為什麼?就是因為他知道這個話裡頭的分量,你不是說龍又不見,潭又不現嗎,對了,所謂龍潭者,即非龍潭,是名龍潭,所以這個龍潭崇信禪師就像古龍小說里的絕頂高手一樣,德山宣鑒禪師氣勢凌厲的這一劍過來的時候,老人家只是彎下腰撿起一根枯樹枝,輕微的就把這勢不可當的一劍給化解掉了。師徒之間高手過招,老師要厲害,學生也很重要。比如說我們三位在這裡講,妙華法師講的天花亂墜,但是如果不對大家的境,大家聽不明白。

妙華法師:我再給你打個「補丁」,《金剛經》里說,「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我怎麼不知道他們的心呢,我學佛、弘法這麼多年,我知道他們想聽啥。當你講到非常高妙的時候,我一定要給他們勾兌一下,你是咖啡我就加糖,你是牛奶我就給你兌水,而且我這個水兌的恰到好處。我覺得我們三個是很好的導遊,把大家已經領到了南天門,下面我們開始看日出。看看我們能不能透過《金剛經》,讓自己獲得一些智慧,能夠心明眼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雨妙華 的精彩文章:

打坐時能量的流動

TAG:天雨妙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