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具體是哪五帝呢?

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具體是哪五帝呢?

歷史故事

《 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具體是哪五帝呢?》

本文共 1798 字 預計閱讀時間 5 分

作者:秋意寒

——歷史故事

《史記·封禪書》上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漢高祖二年,劉邦從東面的戰場回到關中, 問了一個問題:「秦朝祭祀的天帝都有誰啊?」 有人回答:「一共有四位,白帝,青帝,黃帝,和赤帝。」高祖又問:「我聽說天有五帝,為何秦人這裡只祭祀四個啊?」周圍的人都不知道。於是高祖便說:「我知道了,那第五位就是我啊。」然後就立黑帝祠,稱為「北畤」。先不說劉邦的無賴,只是從這裡看出兩個問題:第一,五帝一說已經比較盛行,不然象劉邦這樣市井出身並未讀過太多書的人不會知道; 第二,秦人卻只按照習慣祭祀四位天帝,而非五位。第一個問題,我們前文已經說過,是因為鄒衍五行學說的盛行,那麼第二個問題呢?秦人究竟祭祀的是哪四位天帝?

一切都要從「帝」這個稱號說起。在遠古,「帝」與「王」的名號本無大的分別。舉個例子,《史記·本紀》里夏和商的王都是被稱作帝的,譬如帝陽甲,帝盤庚,帝小辛等。但是,從周朝初年,帝與王開始有分別。《史記·殷本紀》末說:「於是周武王為天子, 其後世貶帝號,號為王」,就是指這件事。此後,《周本紀》里就不見帝的稱號了。那麼,周人為什麼要「貶帝號,號為王」呢?這究竟指的是什麼?

周人對神的觀念似乎比商人要有重要的進步。他們的祖先死了以後,還是象以前一樣,為他們立主,奉在廟中,可是僅僅把他們看作「在帝左右」,並不把他們混稱為「帝」。所以殷人行禘祭的範圍很廣,禘祭的古帝有很多,但是周人卻只對帝嚳才舉行禘祭,這種差別和周人對祖先對天帝神靈看法的變化有很大關係,他們認為「人」就是「人」,「帝」就是「帝」,並不像商人那樣不分「人」與「帝」,認為「人」亦可為「帝」,「帝」也可來自於「人」。

類似關於「帝」的例子還有很多,祭帝的禮也叫做「帝」,後世加「示」旁做「禘」以示區分。甲骨文中這樣用的「帝」也很多。商人似乎認為某些顯貴的人死了之後便可為帝(神),可以禘祭,並不限於先王(死了的商王)和先公(死了的商人王族的祖先)。

五帝的說法產生的比較晚,至少到孟子的時代還沒有成型,他的書里只提到了「三王五霸」;《荀子》提到了五帝,但是沒有名字,只有在《議兵篇》里稱「堯、舜、禹、湯」為四帝。《管子》和《莊子》雖屢稱「三皇五帝」,但是也沒有提及姓名。而與此同時,在從西周到春秋戰國的文獻里,卻提到了不下二十位古帝。後來,由於戰國後期五行學說逐漸流行(前陣子有人轉貼的一篇帖子詳細的解釋了五行學說),凡事都要湊五,於是就出現了五帝之說。而中間最著名的一種,便是:黃帝, 顓頊,帝嚳,堯,舜 一說。

但是為什麼要選這五個呢?選黃帝,是因為涿鹿之戰,以武力而聞名(當然還有其它傳說);選顓頊,是因為「絕地天通」,以宗教而聞名;選堯舜,原因就很明顯了,千百年來作為英明君主的典型,以人事而聞名;可是為什麼選帝嚳? 帝嚳是誰啊?

關於帝嚳,以羅泌的善於東拉西扯,把他老人家的事迹寫了好多頁,但是也不得不說:「帝嚳之治天下,其跡之聞於代者,初無赫赫之功」;又說「嚳之政亦惟仁柔無苛而已」。呵呵,這就奇了,難道僅「仁柔無苛」四個字便可入選五帝接受後世帝王臣民的膜拜么?當然這也不是貶低「仁柔無苛」,不過,以世人觀之,似乎羨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要比羨慕「文景」的多上很多,儘管真能做到「仁柔無苛」的皇帝也不多,除去那些傀儡不當家的,但是這也說明了帝嚳的資料的匱乏。

但是,從帝嚳兒子一輩的人來看,他可是了不得呢,他有四個妃子:上妃是姜嫄氏,兒子就是后稷,也就是周朝的祖先。次妃是有娀氏的女兒,叫做簡狄氏,生的兒子契,就是商朝的始祖。再次妃叫做陳降氏,生的二字是陶唐氏帝堯,他的最末的妃子叫做娵訾氏,生的兒子最不濟,叫做摯,雖然沒有被列入五帝,但也是古帝之一。並且他們家又「父義,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內平外成。

有趣,有用,有態度

盡在【歷史故事】

作者簡介:

秋意寒,家在武漢的一名理工男,喜歡文字,尤愛歷史。

圖片來自網路

公號ID : lishigushi

購書WeChat : lsgs2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項羽死後被埋在哪裡?項羽有沒有後人?
清三朝老臣張廷玉是怎麼死的?伴君如伴虎!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