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致敬!抗日戰爭中,這個傳奇家族走出七位陸軍三名飛行員

致敬!抗日戰爭中,這個傳奇家族走出七位陸軍三名飛行員

文|馬慶芳 此文發表於曾發表於三聯書店出版的散文集《家族往事》

作者授權,全網首發

偉大的抗日戰爭已經結束70年了,在這場全民族總動員、長達14年的慘烈戰爭中,數以百萬計的青年拿起武器奮勇殺敵,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

我的家族—父親的馬家和母親的翁家,也有七位陸軍軍人和三位空軍軍人參戰。陸軍是:堂叔馬文沖,他是四爺爺馬衡的次子,為1937年黃埔軍校11期畢業生,曾經參加南京保衛戰身負重傷,住院70天恢復健康後又作為騎兵連長參戰;堂姑父孫烈是馬衡長女的丈夫,他是哈佛大學醫學和藥劑學雙博士,中國第一個軍用製藥廠的創始人和廠長,1939年親自進入雲南原始森林釆集原料以製作急需的金雞納霜,不幸染病去世,軍銜少將;堂叔馬彥祥是著名戲劇家,抗戰時參加軍隊演出隊赴前線勞軍,軍銜上校;大叔馬蒙1939 年在燕京大學畢業後冒險逃離日佔區,在西安參軍,曾經擔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三舅翁心植院士戰時在中國遠征軍 205師野戰醫院任軍醫;堂舅翁心鈞曾參加抗日遠征軍,擔任英文翻譯。表舅翁心槎是我三外公翁文津之子,中央大學物理系和數學系雙學科學士,也曾經是抗戰時期陸軍翻譯官。

本文要敘述的是家族的三位空軍飛行員—馬豫、翁心翰和柳東輝。他們戰鬥在更危險的崗位,留下了更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成為後輩永遠的榜樣。

一 馬豫

我的祖父馬鑒和他的四個親兄弟馬幼漁、馬衡、馬准、馬廉都是北京大學和燕京大學的文史教授,被稱為五馬,與一錢(玄同)、二周(樹人、作人兄弟)、三沈(士遠、尹默、兼士兄弟)並稱。抗戰軍興,二祖父馬幼漁毅然與落水的昔日好友絕交、拒絕為日偽服務,甘守清貧,艱難度日。四祖父馬衡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國寶南遷,他和同事創造了近二萬箱文物在戰亂中長途轉移無損失的世界文化史奇蹟。祖父馬鑒時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是香港文化界名流,因而成為日偽誘降對象,又是漢奸「邀請」,又是軍部「面談」,但祖父堅決拒絕。並轉道澳門逃離日偽監視,在成都燕京大學任文學院院長。

長輩的愛國行為對馬豫影響很大,1941年他放棄西南聯大學業,投筆從戎報考空軍官校。飛行員的錄取篩選極為嚴格,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五。體檢時他只有一項眼科項目未能通過,他報國心切,要求複試,經過練習第二天通過檢查,成為空軍官校第15期學員。

1942年年初進入昆明巫家坎空軍官校,學校大門兩側的對聯非常醒目: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馬豫看到這豪氣衝天、正氣動地的對聯熱血沸騰,清楚地意識到這裡就是自己獻身報國的起點。380名學員分批在雲南驛和宜賓接受初級飛行訓練,經過一年的學習,包括馬豫在內的 210人成功通過考核,他們分三批赴美繼續學習,接受高級飛行培訓。

1943年2月,馬豫和數十名同學乘美軍C-47運輸機飛經危險的駝峰航線到達達卡市,再轉乘火車到孟買市,登上一艘三萬噸郵輪駛向紐約。郵輪途經南非德班市停泊兩天,當時英屬南非當局執行歧視有色人種的種族隔離制度,作為反法西斯同盟國的中國軍人亦未能倖免。中國軍人在理髮店白人理髮師拒絕為其服務,在電影院不能買好座位,在酒店咖啡廳甚至不能買一杯咖啡。

更有甚者,馬豫和同窗好友董世良(也是寧波同鄉,董父董顯光時任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在路邊等待計程車時,兩個白人水兵明知他倆是中國軍人,卻有意挑釁:「你們是猴子嗎?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Are you monkey? Japanese or chinese ? )」

受到這樣的無理侮辱,董世良大怒,他是拳擊好手,出手一擊便把一個水兵打倒,另一水兵懾於中國軍人的陽剛正氣,自知理虧,只能改口說道:「我們是朋友(We are friends)。」作為盟國軍人,中國空軍人員向當地政府提出抗議,德班市長不得不在當日夜間親自到郵輪向中國軍人賠禮道歉。維權成功表明中國軍民率先抗擊法西斯日寇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國際地位已大為提高。

郵輪於3月初抵達紐約,中國空軍學員馬不停蹄,當日即乘貨車向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空軍基地進發。當時宋美齡正在美國訪問,馬豫有幸與另七位學員被選中,成為宋美齡的侍衛,隨同她訪問洛杉磯,見證了抗戰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頁。

宋美齡 1942 年11月乘羅斯福總統派來的專機前往美國訪問,以爭取更多援助。她在前線視察時汽車遭到日機攻擊,翻車受傷,另外還有其他疾病。啟程時是用擔架抬上飛機的。在美國治療兩個月後,健康有了好轉,便開始了緊張的外交活動,日程安排極緊,發言稿都自己動筆並反覆修改。

由於中國對抗日戰爭的貢獻和重要作用,也由於她本人的魅力和能力,訪問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取得很大成功。美國加大了對中國的支援,羅斯福甚至說:「要用上帝允許的速度給中國更多物質支援。」他支持中國的大國地位,說服丘吉爾首相,邀請中國參加開羅會議。當年美國還取消了不合理的排華法案。

洛杉磯是宋美齡訪美的最後一站,市長宣布到訪該市第一天為 「蔣夫人日」。50萬市民夾道歡迎,其規模和熱情都是中國外交史上空前的。1943年4月4日下午3點,三萬市民在洛杉磯廣場舉行歡迎大會,宋美齡乘敞篷汽車緩緩駛入露天劇場,舞台前軍樂隊高奏迎賓曲,美軍儀仗隊排列整齊,隊員舉槍致敬。八名中國空軍侍衛緊貼汽車兩側隨行護衛,走在汽車左邊第一位軍人便是馬豫叔叔。

宋美齡不顧連日忙碌疲勞,在活動計劃外,擠出時間接見空軍學員代表馬豫和董世良,地點在她下榻的大使飯店。當時她很勞累,身體也不好,半躺在椅子上,頭枕椅墊,腿部還蓋著薄氈。她把一面國旗授予代表,囑咐學員把國旗在美軍基地高高升起。

1944 年 4 月 4 日,宋美齡訪問洛杉磯,汽車左邊第一位軍人為馬豫

宋美齡接見空軍學員代表馬豫和董世良

並鼓勵學員努力學習,回國後奮勇作戰,爭取最後勝利。馬豫心情激動,躬身雙手鄭重接過國旗。叔叔告訴我說,雖然接見只有短短十分鐘,但增強了抗戰報國的決心,留下的印象終生難忘。宋美齡對中國空軍的組建和發展多有貢獻,當時被稱為「空軍之母」。

洛杉磯是美國電影業中心,電影業人士對中國抗日戰爭非常支持,八位空軍侍衛受到演員明星的歡迎和尊敬。這都是「二戰」時期中美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

馬豫在鳳凰城威廉機場接受一個月的預備教育,內容是英語、數學、物理及有關美國空軍的一般知識。5 月下旬轉到雷鳥機場接受中級飛行訓練。當時校方舉辦全校學員的飛行特技比賽,中國學員俞揚和榮獲冠軍,很為中國軍人爭光。

一位美國影星題贈馬豫

(MaYu)的私人相片

另一位美國影星在宋美齡相片

背面為董世良簽名留念

俞揚和是當時軍工署長俞大維之子,後來成為蔣經國女婿。完成中級飛行訓練後,學員分為驅逐和轟炸兩組接受高級飛行訓練。馬豫被分配進入轟炸組學習,1943年12月5日畢業,獲得空軍准尉軍銜。畢業後又被派到科羅拉多州拉洪塔機場學習駕駛B-25中型轟炸機。直到1944年4月,馬豫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在美國的全部訓練學習,乘船回國。

馬豫回國後進入空軍第二大隊第九中隊。當時中國空軍共編成九個作戰大隊,其中第一、二、八大隊為轟炸大隊,其餘六個為驅逐大隊。中國的第一轟炸大隊和第三、五驅逐大隊與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合組成中美混合隊,但其他大隊也經常與美空軍協同作戰。第九中隊擁有九架B-25轟炸機,先後駐雲南昭通和陸良。

B-25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轟炸機,這種雙發動機戰機配置12挺機槍,載彈3000磅,機組人員六人。第九中隊的作戰目標是湖南、廣東和廣西的日寇機場、艦艇、倉庫、橋樑等軍事目標。馬豫多次駕機升空執行轟炸任務。

在抗戰後期日寇已逐漸失去制空權,我轟炸機隊遭遇敵機攔截已漸減少,但敵地面對空火力仍然猛烈。叔叔曾對我說,每次出發登機時自己就做好了有去無回犧牲報國的思想準備,同窗戰友多有犧牲者,自己只是一個倖存者。軍校同學寧世榮在戰機被擊落後,雖然跳傘成功,卻被俘虜,日寇違反國際法,將他押往南寧遊街示眾,後斬首殺害。

這是我珍藏的馬豫叔叔留給我的抗戰紀念文物,右側是他使用的美製軍用投彈參數計算器,上面有叔叔自己刻上的英文名字 Ma Yu,計算器旁邊是有馬豫簽名的原配計算器真皮皮套,皮套上面是從美國帶回來的美國空軍警徽,由於頻繁使用皮套已磨損褪色

與馬豫同時參加空軍的西南聯大同學也有不少烈士,馬豫知道的就有戴榮鉅、王文、吳堅、李嘉禾等人。馬豫也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一次執行轟炸任務時,炸彈艙內彈鉤出現故障無法投彈,空中搶修仍無法排除,只得返航。不料在機場著陸時炸彈突然掉落在彈艙內。馬豫說,萬幸的是炸彈沒有爆炸,否則必是機毀人亡,還會禍及機場人員和設備,後果不堪設想。

每次執行任務前,馬豫和他的戰友都會到美空軍作戰情報室聽取情報。

1945年8月6日,馬豫在那裡突然聽到消息:美空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在場的中、美軍人激動萬分,互相擁抱慶祝,相信最後勝利已指日可待。8月9日,美軍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蘇軍進入中國東北作戰。8月10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東京電台廣播投降信息。8月14日,日本廣播天皇投降詔書。8月15 日,日本正式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抗戰勝利後馬豫拒絕參加內戰,在祖父馬鑒和已經參加革命工作的我父親馬鹹的支持下,他參加兩航起義後,投身中國民航建設長達37年,曾任C-47運輸機長、飛行教練,參與中美民航通航並擔任中國民航駐舊金山辦事處首任經理。他多年駕機執行石油物理探礦任務,為大慶、勝利、大港、新疆等油田的開發提供了寶貴資料,在《當代中國的民航事業》一書中特別敘述了馬豫在這方面的突出貢獻。

2004年9月18日,馬豫應邀出席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廣場舉行的紀錄片《血捍長空》開機儀式,參加儀式的抗戰飛行員還有方守義、彭嘉衡等四人,方和彭二人都是馬豫同期同學,並同時赴美受訓,還都是民航局同事,二人都是愛國華僑。戰友們在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前敬獻鮮花,憑弔中、美、蘇、韓烈士,找到當年共同戰鬥過的烈士英名,不禁眼含熱淚,感慨萬分。如今這些抗戰老兵都已陸續離去,但他們的愛國精神和抗戰功績人民將永誌不忘!

2005 年的家人合影。前排中是馬豫 , 他的左右為翁心植夫婦 , 後排左側為作者夫 婦 , 右側為翁維馨 ( 翁心植之女 ) 和楊家建夫婦

二 翁心翰烈士

翁心翰烈士(1917—1944)是我的表舅,其父翁文灝是我外祖父翁文瀾(留法醫學博士,天津名醫)的堂兄。翁心翰自幼聰穎爽直,富有正義感。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加緊侵犯中國,正在北平匯文中學讀書的翁心翰悲憤不平,毅然投筆從戎,投考空軍官校。

1938年12月1日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空軍官校第八期驅逐組。他說:「我從不想將來戰後怎樣,在接受畢業證書的時候,我就交出了遺囑, 我隨時隨地準備著死!」畢業後他在空軍第三大隊擔任驅逐機飛行員,駐重慶白市驛空軍基地,保衛重慶和成都。在 1939年5月一次空戰中戰機突發故障,他沉著應對,以高超的技術駕機安全返航,得到上級傳令嘉獎。他還曾在成都上空擊落敵重型轟炸機,被記功兩次。由於此時使用的蘇制戰機性能較差,航程較短,敵強我弱、敵眾我寡,中國戰機只能頻繁升空作戰,甚至一日數次升空戰鬥,常常要在遭敵機轟炸破壞的跑道上起飛或降落,有時只能在公路和田野迫降,這也磨鍊了翁心翰的戰鬥意志,提升了作戰技能。

1940年,翁心翰參加了日本零式戰鬥機首次投入實戰的重慶璧山空戰,9 月13日,我方34架伊15、伊16蘇制戰機與日寇30架零式和97式戰機展開激戰。雙方戰機性能相差很大,我方戰機技術已經落後,主力機型伊15還是雙翼機,而日方的零式戰鬥機具有速度、機動性和航程等多方面優勢,此後兩三年在其亞洲及太平洋侵略戰場四處逞凶,罕有對手。

翁心翰戎裝頭像

翁心翰空軍軍官學校畢業證書

翁心翰身穿飛行服與戰機合影

而且璧山空戰時我方對零式機性能完全不了解,日方飛機處於上方,具有高度優勢,雖然空軍勇士奮力戰鬥,我方還是損失巨大,共損失飛機13架、損傷飛機11架,陣亡10人、傷8人,日方只有4機損傷。翁心翰駕駛伊16戰機參戰,所幸無恙。翁文灝當天得知空戰慘烈,我方失利,晚上寫信給愛子: 「安危如何?未知確息。為國努力,不惜性命。思之黯然。」心翰回信說:「飛機損失太多,是蘇制飛機性能太差所致。」

此後中國空軍已無實力大規模正面反擊敵空軍,只能暫時避戰保存實力,直至接受了美國空軍和戰機的援助,情況才有逆轉,中美空軍最終取得中國戰場的制空權。璧山空戰後,心翰參加了空軍士官培訓工作,後又赴印度接受P-36戰機駕駛培訓。

1944年夏進芷江空軍基地,此時翁心翰已升任第11大隊驅逐機中隊上尉副中隊長。戰鬥極為激烈,最多時曾在兩天內八次率機升空作戰。9 月日軍佔領衡陽後,侵犯廣西,桂林危急。9月16日,第11大隊副大隊長李繼武率12架戰機執行攻擊全州日軍及偵察桂林情況的任務。

翁心翰是第三分隊領隊,率領駱承堯中尉、唐漢中中尉及榮承恩中尉三架戰機,在途中擊退了敵人的偵察機和驅逐機,直飛全州。冒著敵人猛烈對空火力兩次攻擊敵炮兵陣地,直至將其摧毀。然後飛至桂林上空完成偵察任務。返航途中在桂林北部興安發現敵軍,又進行低空掃射殲敵多人。作戰中翁心翰左腿負傷,機身受損,羅盤失靈,與芷江失去聯繫。

此時其他八架戰機已安全返航。下午4時 50分,翁心瀚與他率領的駱、榮兩機飛至距興安約 250 公里的三穗縣瓦寨鄉上空,油料即將用盡。翁心翰沉著指揮戰友迫降,兩機均安全著陸。翁心翰迫降時機頭觸碰土埂,劇烈震動下頭部受傷,血流不止,昏迷不醒。戰友和當地居民急忙把他抬到鄉公所,當日晚8時30分殉國。

次日下午,三穗縣及駐軍代表千餘人舉行紀念翁心翰烈士大會。縣長周劍峰致悼詞。會場擺滿花圈花籃,輓聯上寫著:「千秋浩氣永存華夏,百戰忠魂誓滅倭奴」「為國爭光長空掃盡倭奴膽,歸途殞命千里同招華夏魂」。這正是烈士浩然正氣和人民沉痛追思的寫照。

烈士遺體在三穗火化後以紅綾包裹厝於重慶汪山空軍烈士公墓。當年1月翁氏家族在陪都重慶祭奠翁心翰烈士,本文作者父母也參加了祭奠。心翰殉職後被追贈少校軍銜,1946 年遺體移葬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

翁心翰是中國數百萬抗日烈士中父輩官職最高的「官二代」,亦是官二代中的抗日英雄楷模。在國難當頭,中華民族面臨最危險的時刻,心翰和某些利用權勢出國避難甚至發國難財的官二代不同,他選擇志願從軍捨身救國。

心翰愛國、正直、勇敢、質樸等優秀品 德得益於其父的言教與身教,其父翁文灝在抗戰期間曾擔任行政院秘書長、經濟部長、資源委員會主任、戰時生產局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要職,對戰時工業生產和經濟建設卓有貢獻。翁文灝原是蜚聲中外的科學家,是中國現代地質學、地震學和地圖學的開創者之一, 淡泊名利、勤儉清廉、律己甚嚴,與陳寅恪、梁思成被時人譽為中國的三位國寶。

抗戰勝利後,他五次上書蔣介石,「原為對日抗戰而參加政府工作,自當為抗戰勝利而告退」,堅決請辭各項官職。他是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畢生為中國現代化而努力的愛國者,即便在「文革」極左風暴中橫遭批鬥,長子、石油管道專家翁心源受迫害致死,亦不改初衷。1971年1月辭世,家屬遵照其遺囑將全部遺產包括六萬元存款及圖書等,上繳國家貢獻社會。父子二人都厭惡特權和腐敗。

1944年2月,心翰與空軍戰友的妹妹周勁培結婚,為了照顧翁心翰,空軍部門曾打算調他去運輸大隊工作,還曾派他赴美進修。但翁心翰不願離開戰鬥崗位,都堅決謝絕!翁文灝對愛子參軍抗日非常支持,曾賦詩予以鼓勵:

飄然一葉入雲霄,壯志英懷儕輩超;報國心忠追往哲,獻身志切在今朝。

在得知噩耗後,他看似情緒平靜,照常工作,實則極為悲痛,含淚寫下《哭心翰抗戰殞命》詩三首,其中有:

江山未復身先死,

爾目難瞑血淚滔。

人生自古皆有死,

死為邦家亦足榮。

心翰去世後不到一年,日本投降,舉國歡慶,但翁文灝在欣喜中夾雜著失子的悲哀,這複雜的心情寫在他的詩中:

渝城到處是歡聲,八載艱辛一日平;究賴沙場忠勇士,不辭拚命捍防城。太息翰兒立志忠,英年衛國盡強雄;何堪五次臨空戰,力竭疲身命亦終。最難為國竟忘家,此日凱歌悲苦加;環顧家庭兒女輩,只兒戰死在天涯;

秋風秋雨憶招魂,

勝利反教流淚痕;

南望一棺江岸畔,

放牛坪上尚安存。

故鄉寧波和殉難地三穗的人民沒有忘記這位烈士,在一位掛職三穗縣副縣長的寧波籍幹部推動下,2013年9月,有關部門在烈士殉難處建立了翁心翰烈士紀念碑。

翁心翰烈士紀念碑

三 柳東輝烈士

柳東輝上尉(1914—1942),唐山人,是我的姨父,他的妻子翁心蕙是我母親翁景素的妹妹,三人都是天津南開中學校友。姨父的婚姻是經南開中學蘆姓教務長介紹成功的,當時姨媽翁心蕙在杭州之江大學學習。柳東輝1934年進入杭州莧橋中國空軍官校學習,1936年10 月畢業,是空軍官校第六期畢業生。畢業後擔任空軍運輸機飛行員。1942年3月由重慶駕駛飛機至浙江衢州視察。

1931 年,翁心蕙 ( 左一 ) 和翁景素( 左二 ) 的合影,

地點在天津法國公 園,當時二人都是南開中學學生

此次任務行程往返約2500公里,要避開敵機攔截和地面炮火攻擊,是很危險的,長途飛行氣象和地形複雜,發生各類事故和機械故障的可能性也對安全構成威脅。3月17日,完成任務返回途中,在距離重慶僅十餘分鐘航程的涪陵縣上空,不幸觸山殉職。

與姨父同機殉難的還有戰友丁炎,他是空軍官校一期畢業生。烈士犧牲後,我母親陪同姨媽參加了空軍舉行的追悼會。我的表妹柳萱(現名翁婉萱)是烈士的遺腹女。「文革」前我曾經看到過姨父的戎裝照片,他穿著皮夾克,頭戴飛行帽,五官端正,英武帥氣。

翁文灝和陳文貞等的合影。

前排左起翁文灝之父翁勉甫、陳文貞、翁心翰之母林韻秋,

後排左一為翁文灝,左三為翁文灝四子翁心鈞。

地點在北京交道口菊兒衚衕 24 號翁文灝住宅,

時間,大概在 1956 年夏季

母親曾經告訴我,抗戰時期外祖母陳文貞住在天津,常常想念遠在大後方的子女,特別擔心參軍作戰的愛婿的安危。姨父犧牲後,有一天夜晚外祖母夢見姨父乘一艘黃船從天而降,外祖母忙問,你來有什麼事嗎?姨父回答說,明天您就知道了。外祖母醒後驚詫不已。

第二天中午恰巧接到愛婿殉國的不幸消息,外祖母悲慟萬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與現實也常有巧合,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在聽完這略帶神秘色彩的往事之後,我神情肅穆,心目中的烈士形象更增添了一些神聖色彩。

柳東輝烈士葬於重慶汪山抗日空軍烈士公墓,這裡還有二百多位中國和美國空軍烈士相伴。重慶汪山空軍烈士公墓建於1938年,位於峽口鎮南三公里汪山(即南山),佔地200畝,是我國最大的空軍陵園。遺憾的是,1949 年後眾多抗戰文物保護不善,汪山空軍烈士公墓亦未能倖免,特別是十年動亂時期慘遭毀滅性破壞,從上世紀50 年代開始,個別人為了修築道路、房屋,開始盜取墓碑、條石,更有甚者盜取棺木,用棺木木材來製作農具。

「文革」時期,墓園更受到衝擊,遭到外來紅衛兵的打砸。一些貪財小人以為墓中有值錢的陪葬物品,悄悄盜掘墳墓,以致烈士原墓葬及忠骨遺物蕩然無存。令人欣慰的是,改革開放後部分當地居民出於對抗日烈士的敬重,自費集資建造了抗日空軍烈士紀念碑。2008年,重慶市政府撥款在公墓原址近處恢復建立了南山抗戰空軍紀念園,為現已查明曾經歸葬汪山空軍公墓的 168 名烈士單獨建造了紀念牌,其中有近 60名烈士已查清姓名。

柳東輝烈士的紀念牌

2010 年,天津南開中學建造了南開中學校友英烈紀念碑,收錄了六名抗日空軍烈士,

柳東輝的英名也鐫刻在碑上。其中空軍烈士張錫祜是南開校長、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 生的四子,他給父親的信函至今保存完好,愛國情懷充溢字裡行間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是我國最大的空軍烈士紀念碑,共收錄了我國空軍烈士884人、美國空軍烈士2186人、蘇聯空軍烈士236人、韓國空軍烈士2人。翁、柳二烈士均列名其中。對於不少忠骨難尋的空軍烈士,這裡是唯一可以追懷英靈之地。

我國空中健兒是一個英雄群體,他們自願從軍,忠勇愛國,視死如歸,他們都受過良好教育,許多人出自名校,畢業於國內外空軍學校,具備很 高的軍事素質,個個體魄健壯、英武帥氣,不愧是民族精英,因而能在抗日戰爭中戰功顯赫,譜寫輝煌篇章。

周恩來同志當時曾讚揚他們說:「我國空軍,確是個新的神鷹隊伍,正因為他們歷史短而沒有壞的傳統,所以民族意識特別濃厚,而能建樹如此多的偉大成績, 這更增加了我們的敬意。」而今,抗日空軍飛行員高志航、閻海文、陳海文等烈士,以及林徽因的九個空軍烈士「弟弟」、齊邦媛回憶錄《巨流河》中張大飛烈士以及先他而逝的七位空軍官校戰友,都已成為不少國人熟知的抗日英雄。翁心翰和柳東輝烈士以及馬豫也永遠是家族後人世世代代祭奠和學習的楷模。

編者按:本文作者馬慶芳是中國著名的學者,其出版的《傳熱學》﹑《絕熱技術》等著至今在我國的學科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編者大學時候專業正好學習了《傳熱學》,對馬老師的學術非常敬仰。今天又聞知馬老師家族的故事,心有感慨。

致敬那些空軍將士,或許飛翔是人類最初的夢想,但在那個時代里,卻儼然成為了人們最後的希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外賣小哥獲詩詞大會冠軍被諷:沒錢,就不配追求詩和遠方?
中國老規矩知多少?可以不遵守,但不能被毀滅!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