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導 語

燕山者,北京地區也,得山川之靈秀,積文化之厚重,為六朝之古都,歷來是名醫薈萃之處。如民國時期,北京城就曾有四大名醫、四小名醫,聞名全國,聲名顯赫。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燕山醫家不僅有許多寶貴的醫療經驗,而且在學術流派上也各有特長,上世紀80年代,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中醫理論整理研究會組織編寫《燕山醫話》,將各醫家學術鱗爪囊括於中。文章雖尺幅之言,但承前啟後,探幽發微,讀之令人啟迪。中醫家《每周一縷書香》欄目今日鄭重推薦之。


內容簡介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燕山醫話》集燕山醫家的臨床經驗學術理論和研究成就的精華,文筆簡煉,記述真實,每篇短文都凝聚著作者平生的心血,內容豐富多彩。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既有各醫學術見解和臨床經驗,也有新秀融匯古今、宏揚新說的傑作,既有傷寒獨門心法,也有濕熱輕靈手法,更有獨特的民族醫藥,顯示了祖國近代中醫學術的繁榮景象,給後人以借鑒。


章節摘錄

毫針手法逸話

白居易

楊某,余老友也。一日來診,謂左下肢麻木,沉重旬日,深畏中風先兆。楊君體素平平,近耳順之年而雄心不減,飲食不節,且有煙酒之癖。是秋冬令早至,遂生斯症。診畢余允無慮,選取環跳一穴,令李君針之,余旁觀之。李君隨余有年,操作、手法與余基本相仿。下針後,患者若無事狀,慰曰:「下針毫無痛感,頗佳!」須臾,經氣驟通,楊君左下肢如觸電、痙攣狀,大呼「至矣!至矣!已到足趾!」留針期間,縮卧於床,不敢稍有小動。起針後,楊君跛行至診桌,怨余曰:「過矣!吾來訪老友求治,汝竟忍心旁觀?今不但麻木、沉重,反增疼痛,腨已如撕如裂!明晚當去汝家就診,請備酒飲。」余無奈,令其重新側卧,再為針之。仍取環跳,余凝氣斂神,細施溫補之手法,即緩緩尋之,細膩求之,輕輕撫之,溫溫戀之(簡稱尋、求、撫、戀之法),使針感沿足少陽膽經緩緩達於足趾,再留針20分鐘。楊君異之曰:「汝針之來似熱水徐徐灌至全足,雖似觸電,然『電壓』極低;雖似注水,然水過無痕,僅沖刷、溫熨而已!怪哉怪哉!」起針後病若失。楊君揖而謝曰:「明日不敢相擾。方便之時,請來我家小飲。」

數日後,李君與諸生正容謂余曰:「請言楊診之手法?」余問曰:「此例手法應補耶?瀉耶?」李君曰:「當用補法。然僅得氣而已,患者已不能容忍,何補瀉之有!」余曰:「手法之講求,文獻記載頗豐,今之言者亦眾。持一家言,眾難服,持諸家言,己難從。此亦余多年臨診困惑之處!簡言之,得氣、補、瀉而已;細言之,得氣之法有候氣、催氣之分,繼則有行氣、導氣之異,而後才有補、瀉之別。然補、瀉為手法之兩大法門,無論候氣、催氣、行氣、導氣,補瀉之意已寓其中。今之楊姓患者,本當用補法,李君操針過急、過重,得氣之時,已成『瀉勢』。其經氣本虛,邪氣更盛,病勢有近無退,針後癥狀加重在所難免。若令病人歸去,待一至二日後,經氣自復,疼痛自會漸減,亦無大慮。楊某系吾老友,且求治心切,只得再針而補之。」李君謂:「請言補之操作?」余曰:「文獻中自有,請熟讀之!」諸生正容再問:「請細言師之手法?」答曰:「余之補法操作,雖參照前人經驗演化而來,終屬一人管見,諸公只宜認真學習,仔細體會。」遂就其問,略釋如下。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人身經絡,內連臟腑,外絡肢節,行氣血、和陰陽、處百病、調虛實。人身腧穴,分屬各經,應病痛,調氣機。古人「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此毫針祛病癒疾之至理也。

喻之琴箏,琴弦繫於弦板,外浮於面板,集於琴頸,上結於琴軸,內觸於琴樑、音柱。能發四八之音度,能轉十二指調律,此琴藝之根本也。然琴箏本無情之物,籍操琴者藝技,

右手持弓,有推、引、徐、疾、彈、扣之分;左手按弦,有升、降、滑、澀、撥、捫之別。兩手相偕,喜、樂、悲、傷貫注於指,可發千古之心聲,或易水壯志,或梁祝催淚,高山流水盡在曲中,手法之妙寧不偉哉!

針家手法,更甚於此。人有七情六慾,氣血流注不息,經絡交錯有致,腧穴有五輸、原、絡、郄、會、俞、募、氣街之異,病患有男、女、老、少、四季不同。是故操針者,應詳審持針、押手之配合;分清右手提插、捻轉、彈撥、刮壓之宜,細求左手循、按、切、捫、推、截之機;務使氣血相隨,虛實平復,陰平陽秘。古人云「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靈樞·九針十二原》)誠為至理。

由此可知,毫針手法最忌粗魯、急躁。瀉法雖求經脈暢通,亦不可過度;補法更宜輕、巧、柔緩。余予楊某進針後,候氣之時,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探索而行,指下略有沉緊,病人略覺傳導,必謹守其氣,左手緊按其穴(周圍),不使氣散,右手輕壓,不離其空;候其經氣緩緩灌注經脈,右手再略加指力,使經氣自養。此即余所謂尋、求、撫、戀之法。余於手法操作之時凝神,屏氣之痴態,唯知針者知之,不知針者必譏之。

至於提插、捻轉,左轉、右轉,拇指向前、拇指向後、九六之數等等,何補何瀉?醫者可自選一種練習之,多多臨床,磨鍊日久,自能領悟古人手法之真諦。余於此道,困惑之處尚多,仍屬門外人,逼問太甚,供述至此。當言者已言,諸公幸勿再問。

言畢,諸生面色各異,再謝而去。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從虛寒性胃痛的治法談治病要有層次

施奠邦

某進修大夫帶了一位患者來問:「這位病人患胃脘痛,是否為脾胃虛寒之證?請老師為我釋疑。」我遂向患者詢問病情,得知該病人胃脘痛已有多年,這次病發已有數月未愈。其主要癥狀為胃脘作痛,空腹則甚,得食則稍緩,飽食則脘脹不舒。平素畏食生冷,食欲不振,口不幹,胃中無灼熱之感,常覺手足發涼。按其脈沉細而弦,舌苔薄白,舌質淡嫩。根據上述癥狀,我說:「此證可以診為脾胃虛寒。」

進修大夫又問:「此病人曾用香砂六君一類的方劑無效,而後根據文獻報道,胃脘痛脾胃虛寒型可用黃芪建中湯。但這位病人已多次用此方加味,療效仍不明顯,請問老師再用何法施治?」我說:「辨證無誤,所選方葯亦無錯謬,但服之無效,此乃常見之事。對此病人進一步以何法施治,《傷寒論》有:「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用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細察《傷寒論》此條原意,用小建中湯並不錯誤,但因無效而改用小柴胡湯。這是一證而可用兩法。另外,可參閱《丁甘仁醫案》,脘脅痛一門,韋左一案,亦為中氣虛寒,脘腹作痛,初用小建中湯未愈,而後改用小建中湯加小柴胡湯。此丁氏所謂「復方圖治,奇之不去則偶之」之意,先使肝木條暢,則中氣始有權衡也。丁氏此案,是對虛寒性胃痛,從肝脾胃調治,結果使病延二載未愈之疾,用本法獲效。故丁氏之經驗,可以作為治療這類病人的借鑒。丁氏所用之法,我體會可能就是從《傷寒論》中所來,並且還作了理論的闡說;其實丁氏之方,也就是《外台》治心腹卒中痛之柴胡桂枝湯方加減。根據以上所談,對此病人如何進一步治療,可以用柴胡桂枝湯去黃芩之苦寒,加草豆蔻之溫中,當歸以養肝血,烏梅之酸以斂肝氣,使肝木之氣不橫,脾胃之氣得以溫養,其胃痛可得以緩解。」遂即與進修大夫共擬一方,交患者服用。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一周後,患者來複診,謂經服此方後,胃痛大見減輕。

過了幾天,這位進修大夫又來告,他又遇另一患者,病情與上述病者基本相同,其他大夫也是診為脾胃虛寒而用黃芪建中湯加味未見效果,後仿照前例之治法,改用柴胡桂枝湯加減,也取得較好療效。

以上病例說明中醫治病,要提高療效,一方面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辨證論治,另方面還需要很好地繼承挖掘前人的寶貴經驗。因為對一個患者,辨證正確,但治療立法可有多種立法相似,選方用藥又可不同,在臨證時,常常需要根據服藥後之病情反映,逐步調整治療方法,即使有經驗的醫家,特別對某些疑難病例,往往有一個治療觀察過程,最後才有一個比較有效的治法。所以對某一病證,醫者必須掌握治法層次,否則遇到治療無效時,就會感到束手無策,這對一位缺乏臨證經驗的初學中醫的大夫來說,更是重要。

以上述脾胃虛寒胃脘痛為例,來說明治病的層次。如香砂六君子湯以治虛寒胃痛,乃是較淺層次;如服之無效,用黃芪建中湯,乃溫養脾胃,又兼治肝,使木不乘土之法,這就是較深的層次;如若無效,上述柴胡桂枝湯加減,是較黃芪建中湯更深一層;若從肝脾治療無效,而脾胃虛寒較重,還可用補火以生土法,這又有兩層,一以補養心火,一以補養命門,這都要以具體癥狀不同而選用,這是另一層次的治法。其他如羅謙甫的扶陽益胃湯以附子理中湯合桂枝湯加吳萸、草蔻、陳皮、益智仁等脾腎肝同治,對胃痛虛寒較著,也是一法可供選用。所以見症皆屬脾胃,雖無肝經之證而從肝治,雖無腎虛之證而從腎治,或者以諸臟相兼調治,這就是根據臟腑虛實,寒熱陰陽,以及五行生剋制化等中醫基礎理論而運用的。

總之,醫者治病,必須對病情、證候,十分清楚,治法層次、胸有成竹,才能提高中醫療效。

每周一縷書香|六朝古都多名醫 燕山醫話鱗爪集

「中醫悅讀會」會員招募

《禮記·學記》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古今中外許多善於讀書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視結交學友,並在討論與交流中同攜共進增廣識聞。應中醫家平台數萬中醫同道漸起之呼聲,於深圳濱海灣畔沙河之堤,聚千冊中醫經典書籍,"中醫悅讀會"遂立。

"中醫悅讀會"肩負傳承傳播中醫之使命,篤行「學習·分享·成就未來」之門徑。

其一,為中醫同道開一扇善讀之門,千冊中醫古籍,自由借閱;

其二,為中醫同道置一處交流之所,陋室常備香茗,暢所欲言;

其三,或迎或請,舉辦中醫書籍作者見面會若干場,從書本到現實,近距離靈魂交流;

其四,深圳卧虎藏龍之地,探尋明師或適逢明師泰斗,必牽手而至,親授"明師公開課",引讀經典之學。

其五,深圳處嶺南福地,依山傍海,中草藥資源極其豐富,攜同道與老葯工登梧桐,攀羅浮,辨草藥,近自然,格物而致知;

其六,程門易立,明師難尋,深知醫路問道之苦,特準備若干寶貴跟診名額贈與勤學之同道……

諸多事項,未能盡述,一言蔽之,為中醫創造聯結,盡矣!

【公益中醫】每年和我們讀32本中醫書,中醫悅讀會邀您一起!

策 劃:蘇華龍

美術編輯:朱麗莉

文字編輯:陳劍城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落枕」可自我牽拉按摩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患者?|靠譜中醫說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