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慈悲與玫瑰》:他們來了,如同蝗蟲過境

《慈悲與玫瑰》:他們來了,如同蝗蟲過境

以我囫圇吞棗的看書習慣,《慈悲與玫瑰》卻看了快半年。

封面喜歡。西西弗斯爬山的經典形象,石塊換成了玫瑰。

熊培雲是典型現代知識分子。所以這本評論集,既有對所有制問題的嚴肅思考,也有質疑所有權意義何在的精神超脫,偶然流露出日記體的感性色彩。

文字唯有真誠,方能感人。

標註了提及的大量書籍和電影,把這些看完恐怕還需要一年半載。粗略一覽,有幾點比較感興趣。

他分析了過分忽視個體訴求、強調集體利益,給社會造成的影響。

阿倫特《極權主義的起源》有句話很有道理,且早被歷史證實:一旦個人被從原有的社會認同中剝離,成為原子化的個體,巨大的孤獨感會鋪天卷地而來,此時如果有嗜權者乘虛而入,集權國家的形成就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還有一個和最近鳳雅之死引起的對慈善公益團體的質疑有關係,即「進攻性的善」。即自以為懷著公心,從此道德完美,卻難掩逼人就範的囂張。

反觀現實,這種「公心」,有時以集體之名,有時以為他人之名,有時則以理想之名。比如切格瓦拉。

熊培雲主張因承認自私心懷謙卑,這不同於犬儒。

他看不慣成年人批評年輕一代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認為是成年人把責任推給下一代,甚至還想從他們的「不利己」中得到某種好處。

他對於「救救孩子」的思考,不僅在於抨擊「吃人肉」,還在反思給孩子造成的「統治者思維」。

比如,他朋友的孩子剛滿11歲,看到某個批評性質的視頻,第一反應是網上沒刪除?這就是凡遇到一點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掌權者如何反應。國家和時代不可能出錯,這種基調束縛了思考。

有兩篇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闡述,討論了消費主義當下,私有制下的社會文化與心理。

無論是衣服鞋包,還是房子車子,大部分人認為沒有所有權的物質是沒有意義的。熊培雲捍衛私有權,也承認所有權高於使用權。但他在整個人生視角中,看到了所有權的虛妄。尤其是在所有權沒有充分保障的國家。所以,使用權應該提高更高的高度。

講到深圳限購車輛引發哄搶,當然離不開交通不夠便利的大背景。

想起前陣子鄭州的空姐遇害案,很多人表示受害人安全意識較薄弱。可能不假。但是,夜晚十一點的城郊,沒有公交和出租,如果非要去一個地方,似乎只能滴滴。

公共性缺失,帶來的是焦慮與凡事親力親為的舉步維艱。

「當城市缺少合作精神,個體的慾望都被大大激發。歷史會怎樣記錄我們這一代人?——他們來了,如同蝗蟲過境。」

這句話很有畫面感,不僅是各種搶購的畫面,甚至讓我回想自己買菜和叫外賣時,產生的多餘塑料垃圾。最近幾個月已經杜絕外賣了,下一步要買個菜籃子。

————書單的分割線—————

《慈悲與玫瑰》涉及書單(部分)(這幾天某當和某東有滿減哦,一起買買買~)

鹿橋《未央歌》

維克多·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

聖埃克絮佩里《人類的大地》

安·蘭德《自私的德性》

阿倫特《極權主義的起源》

拉洛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心靈的焦灼》

卡爾·薩根《暗淡藍點》

愛倫堡《人·歲月·生活》

瑪莎·納斯鮑姆《善的脆弱性:古希臘悲劇和哲學中的運氣和倫理》

芬斯塔爾《意志的勝利》

加繆《局外人》《反與正》

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

雨果《九三年》

托斯陀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阿馬蒂亞·森《身份與暴力》

唐德剛《胡適雜憶》

魯迅《野草》《兩地書》

奧爾特《社會心理學》

雷蒙·阿隆《知識分子的鴉片》

朱利安·班達《知識分子的背叛》

薩姆納《被遺忘的人》

伯納德·曼德維爾《蜜蜂的寓言》

阿爾伯特·赫希曼《慾望與利益——資本主義勝利之前的政治爭論》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

傑里米·里夫金《使用權時代》《零成本社會——一個物聯網、合作共贏的新經濟時代》

薩德《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或放縱學校》

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朵夫》

博爾赫斯《另一個人》

托斯陀耶夫斯基《罪與罰》

路內《慈悲》

薩特《監禁》

卡爾·波普爾《開放的社會及其敵人》

弗洛姆《逃避自由》

康德《什麼是啟蒙運動》

房龍《寬容》

薩克思《斷壁上的花朵》

電影

《撒謊者雅各布》

《浪潮》

《血戰鋼鋸嶺》

《希特勒回來了》

《海邊的曼徹斯特》

《宵禁》

《健忘村》

《狩獵》丹麥

《肖申克的救贖》

《放牛班的春天》

《天使愛美麗》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小鞋子》

《美麗人生》

《竊聽風暴》

《送信到哥本哈根》

《十三駭人遊戲》

《頤和園》

《鬼子來了》

《一九四二》

《黑板》

《櫻桃的滋味》

《生生長流》

《背馬鞍的男孩》

《烏龜也會飛》

《一次別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忘書好忘書 的精彩文章:

TAG:笑忘書好忘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