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代交通運行證,是這樣的!

古代交通運行證,是這樣的!

古代交通運行證,是這樣的!

戰國 《鄂君啟金節》 安徽省博物館藏

節是水陸交通運輸憑證,相當於現在的交通運輸通行證。《鄂君啟節》於1957年4月在安徽省壽縣城南邱家花園出土,分為舟節和車節兩種,是戰國中期楚國器,青銅鑄造。舟節(右)主要用於水路運輸通行;車節(左)主要用於陸路運輸通行。使用時貨主與官吏各有相同的節,對核後無誤才可通行。

古代交通運行證,是這樣的!

此車節長29.6厘米,寬7.1厘米,厚0.6厘米,弧寬8.0厘米。舟節長31厘米,寬7.2厘米,厚0.7厘米,弧寬8.0厘米。

車節為陸路通行政,三件大小相同,可拼成一個大半圓的「竹筒」(五件可拼成一個完整的)。每件計有銘文9行,行16字,共計150字(重文4字)。舟節為水路通行證,較車節稍長,每件計有銘文9行,行18字,共計165字(重文2字,合文1字)。

古代交通運行證,是這樣的!

金節上的銘文記載了楚懷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懷王發給一個叫鄂君啟的人使用的運輸貨物的免稅證件(「鄂君啟」中的「鄂」為地名,「啟」是鄂君之名。鄂君啟,字子皙,是戰國時期楚懷王之子)。銘文中詳細規定了鄂君啟水路、陸路交通運輸的路線、車船大小與數量、運載額、運輸貨物的種類、禁運貨物和納稅及免稅情況等。它對於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交通等都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

古代交通運行證,是這樣的!

舟節上半部銘文局部

古代交通運行證,是這樣的!

舟節上半部銘文

此「金節」用銅鑄成,因形似劈開的竹節,故名「節」。這種「車節」和「舟節」,迄今為止僅此一見,因而極為珍貴。為防奸杜偽,在鑲嵌工藝的基礎上進行「錯金銀」再創作,故又稱《錯金鄂君啟金節》。錯金銀也叫「金銀錯」,其方法是在青銅器鑄造時鑄出腰槽,將金銀片、絲放入槽內,錘打後錯實磨平。這一工藝是在春秋時期產生的,應用至今。《鄂君啟節》銘文挺拔秀麗,圓潤秀勁,莊嚴肅穆是錯金銘文中的精品。

古代交通運行證,是這樣的!

舟節下半部銘文局部

古代交通運行證,是這樣的!

舟節下半部銘文

?車節銘文如下:

大司馬昭陽敗晉師於襄陵之歲,夏囗之月,乙亥之日,王居於茂郢之游宮。大工尹囗以王命,命集尹囗囗,囗尹逆,囗令阢為鄂君啟之囗囗鑄金節。車五十乘,歲能返。毋載金、革、黽(澠)、箭,如馬、如牛、如特,屯十以當車;車如棓(棒)徒,屯廿廿(二十)棓以當一車,車以毀於五十乘之中。自鄂往,庚昜丘,庚邡城,庚囗禾,庚畐焚(或作埜),庚繁昜,庚高丘,庚下囗(蔡),庚居鄛,庚郢。見其金節毋征,毋舍桴飼,不見其金節則征。

?舟節銘文如下:

大司馬昭陽敗晉師於襄陵之歲,夏囗之月,乙亥之日,王居於茂郢之游宮。大工尹囗囗鑄金節。屯三舟為舿,五十舿,舿歲能返。自鄂往,逾湖,徒(涉)漢,庚邔,庚芑昜,逾漢,庚郢,逾夏,內囗,逾江,庚囗(彭)囗,庚松昜,內澮江,庚爰陵,徒(涉)江,內湘,庚囗,庚囗昜,內囗,庚鄙,內囗,沅、澧、囗、徒(涉)江,庚木關,庚郢。見其金節毋征,毋舍桴飼;不見其金節則征。如載馬、牛、差以出內關,則征於大府,毋征於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