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芒種時節憶「過麥」

芒種時節憶「過麥」

公眾號微信:damei8210

再過一兩天就是二十四節氣的「芒種」了。芒種一到,就意味著麥收時節到來了,我就會情不自禁想起兒時在農村老家麥收的情景。老家的麥收,俗稱「過麥」,是一個充滿傳奇而又格外繁忙的日子,因此給我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我的老家,在邢台市東部70公里的農村,屬於廣宗縣,在老漳河的東側,是一個比較偏僻貧窮的村子。一年的主要糧食作物就是小麥和玉米。「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那個年代,麥收成為一年當中家鄉很重要的大事。

現在的麥收時節,只見成熟的麥田裡,大型收割機在麥田裡來回穿梭,很難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而那個年代,生產力還很原始很落後,基本上靠人工勞動。

我記得十分清楚。一到過麥時節,麥田裡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齊上陣。收麥靠人工鐮刀收割,運麥靠人拉排子車,打麥靠石磙碾壓。毒辣的太陽、咸澀的汗水、尖利的麥芒,對農民是一個嚴酷的考驗。麥收是農民一年中非常辛苦的勞作。

記得小學語文課本上,學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觀刈麥》:「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很形象描寫了農村麥收的情景,我至今還能背誦詩中的句子。

那個時代,農村的孩子,比城裡的孩子多放兩個假期,就是麥假和秋假,為的是農村的老師能回家收糧和種糧,小孩子也可以幫家裡送水、送飯、拾麥穗。

初入五月,農民就忙開了,先找一塊平整的地方作為打麥場,灑上水和麥糠壓實,用來晾曬和碾壓小麥,準備好耙子、叉子、木杴、掃帚,磨好鐮刀,單等開鐮收麥了。

芒種一到,麥子也就熟透了。天剛蒙蒙亮,生產隊的鐘聲,把人們從夢中叫醒,大家成群結隊來到麥田。晨曦中,清新的風吹得人很舒服,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芬芳和清幽的麥香,滾滾的金黃色的麥浪讓人心潮澎湃,豐收的喜悅,在心中蕩漾。

農民們揮動鐮刀,爭先恐後割麥,只聽「擦擦擦」的聲音,一把一把的麥子倒伏在麥田裡。太陽漸漸升起,毒辣辣的太陽刺向大地,汗水順著臉頰、脖子往下淌,人們腰累的直不起來,鋸齒狀的麥芒剌到手上、身上,混合著咸澀的汗水,蟄的生疼。「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麥收的辛苦是城裡人無法體會的。

我那時年齡小,割麥不太行,和小夥伴們一起用排子車拉麥。小心翼翼地把麥捆好,裝到車上,剎緊繩子,拉到麥場進行晾曬。

那時候,還沒有機械化,壓麥只能用牲口拉著石磙一遍一遍的碾,翻場、晾曬、再碾。越是太陽火辣辣的時候,曬的效果越好,碾的也越乾淨。所以,正午時候,碾場的人也最多最忙碌。

晚上,小孩都喜歡和大人一起到麥場看護麥子,把被子搬到麥場過夜。皎潔的月光,滿天的星星,和風習習,倒也別有一番風趣。伴著一天的勞累,數著天上的星星,慢慢進入甜美的夢鄉。

天亮了,開始揚場了。大人把白天碾好的麥子攏起來,用木杴揚到空中,隨風飄蕩,蔚為壯觀。小孩們則在麥場里嬉戲、打鬧、捉迷藏,玩得格外開心。農民最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打好場,把金黃的麥粒裝入口袋,扛到倉庫。

只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收穫的喜悅和滿足。孩子們則歡快地唱著兒歌:「金五月,金五月,過麥真快活。麥子好,麥子多,磨面蒸饃饃……」

啊!那個金黃的麥收,那個辛勞的麥收,那個難忘的麥收,將永遠積澱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它屬於一個沉甸甸的收穫和喜悅!

那時的麥收回憶,如同久置的美酒,越久遠越能體會它的醇厚!可惜隨著農業現代化,我再也看不到童年那樣繁忙的麥收情景了。

如今,又到了麥收時節,我不禁有小詩一首:

芒種時節麥收忙,

天剛放亮即起床。

麥浪滾滾揮鐮刀,

婦孺送飯攜壺漿。

路上川流運麥車,

碾石滾滾打麥場。

微風吹來揚場急,

顆顆粒粒要歸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上的白楊 的精彩文章:

西藏騎行日記

TAG:山上的白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