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亞洲蟾蜍入侵馬達加斯加,其毒液或嚴重破壞當地生態

亞洲蟾蜍入侵馬達加斯加,其毒液或嚴重破壞當地生態

在2014年的時候,亞洲常見的蟾蜍出現在了非洲馬達加斯加最大的海港,生物保護組織對此迅速發出緊急警報,警告當地人這種有毒的入侵者可能破壞這個島嶼上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狐猴在內的島上諸多獨有物種都有可能受到威脅。而現在,科學家們通過一份對88個物種的毒素敏感性分析證實,蟾蜍分泌的有毒粘液可能會殺死此地一切嘗試去吃掉它們的動物。這項研究發表於2018年6月4日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

這項新發現再次肯定了「蟾蜍是一個重大威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尼吉維爾·沃根(Guinevere Wogan)說道,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調查清楚到底有多少動物可能會被毒液致死,「對於我們了解物種入侵併拯救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她說。

蟾蜍通過皮膚分泌一種有毒的致命毒素來抵禦食肉動物,這種毒素可以引發食肉動物的心跳驟停。但是在其原產地,不少蛇類、嚙齒動物,甚至是刺蝟都可以毫無壓力的吃掉蟾蜍,因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已經有基因突變讓它們對這種毒素免疫。但是,對於孤立的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動物而言,科學家們並不知道從未見過蟾蜍的它們是否進化出了這種突變。「馬達加斯加島已經與非洲大陸隔離了8000~9000萬年,在此期間從未出現過蟾蜍」,這項研究的領導者,在英國威爾士班戈大學工作的爬蟲學家沃夫岡·烏斯特(Wolfgang Wüster)說道。

有鑒於此,烏斯特與同事們決定檢測馬達加斯加地區的蛇、蜥蜴、青蛙、哺乳動物與鳥類的DNA序列,以確認它們是否攜帶了對蟾蜍毒素的保護性突變。結果只發現了一種當地動物——一種名叫「白尾馬島鼠(white-tailed antsangy)」的嚙齒動物攜帶了這種基因,可以吃掉蟾蜍,其他的食肉動物則都缺乏完整的這種基因突變,因而對蟾蜍的毒液毫無抵抗力。如果島上的狐猴、蛇或其他動物嘗試拿蟾蜍作為食物,受害的風險會非常高。「這種小型兩棲動物是非常容易捕獲的獵物」,烏斯特說,「很少有食肉動物不會嘗試去吃它們。」

目前,蟾蜍還沒有蔓延到多數當地物種的領地之內,只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北海岸附近有所發現。但是,「它們的範圍正在迅速擴大」,蒂阿瑙紐西蘭自然保護部的保育生物學家詹姆斯·里爾頓(James Reardon)說道。蟾蜍是繁殖力非常強的物種,一隻雌性蟾蜍可以產下數以千計的卵,而且馬達加斯加有很多水田、水道和排水系統來幫助它們進行擴張,「這裡簡直就是蟾蜍的天堂」,他表示。

「這是世界上最具入侵性的兩種蟾蜍之一」,在安娜堡的密歇根大學工作的爬蟲學家弗瑞德·克勞斯(Fred Kraus)說。另一種是臭名昭著的「甘蔗蟾蜍」,也就是巨型海蟾蜍——這種蟾蜍已經在澳大利亞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其毒液甚至對當地水體都造成了污染。「現在我看不出有什麼東西能阻止它們…在這一點上,你必須投入上百萬美元。」

對於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動物而言,更糟的在於它們的棲息地已經遭到了人類的破壞,很多物種的分布範圍目前非常狹小。烏斯特說:「蟾蜍,可能最終會把這些動物逼上絕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大西洋中影響全球氣候的洋流如果停止,會引發末日般的氣候災難
忍不住想吃甜食?通過操縱腦中的神經元可以直接斷了你的念頭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