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行合一王陽明》「良知」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王陽明》「良知」和「知行合一」

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寧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

如果心學是聖賢功夫,那麼知行合一則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併非得自頓悟,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練,最終砥礪出的生命境界。

在經歷了當眾廷杖的奇恥、下獄待死的恐懼;流放南蠻的絕望、瘟疫肆虐的危險;荒山野嶺的孤寂、無人問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靜後,王陽明不但求得了內心的安寧,而且逐漸通過「知行合一」擁有了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三十五天內平定了寧王之亂。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

本書通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通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是唯一一部從「知行合一」角度敘述王陽明傳奇一生的通俗全傳: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個人內心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找到並遵循內心的良知,複雜的外部世界就將變得格外清晰,致勝決斷,瞭然於心。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三十五天內平定了寧王之亂;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

高中時讀書,讀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時常心潮澎湃。唯物主義是一定正確的,但我特別喜歡唯心主義,與其說我喜歡唯心主義,不如說我喜歡「心」這個字。它靈動清新,「物」字和它一比,簡直是頭蠢笨的牛。

教科書談到「唯心主義」時,特意舉個例子,這個例子就是王陽明的。說有一天他和朋友去看花,朋友問他,你常說天下無心外之物,你看這朵花,在山中自開自落,不隨你的心而開落,你做何解釋?

王陽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教科書嚴肅地批判道:「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堅決要不得。」

我倒覺得這段話非常有意蘊,至少它比「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種「高大上」有趣味一百倍。

後來,看到介紹王陽明的書,說他是劊子手。因為他在江西和廣西剿匪,殺了好多革命的農民兄弟。

再後來,我看了他的各種公正客觀的傳記和他的文集,發現王陽明其實是個很厲害的偉人。他值得我們學習。

但學習他什麼呢?

恐怕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在繞著他的心學理論打轉。依我之見,王陽明的心學不是理論,而是生存和解決問題的工具。這個發現就是這本書的由來。我是用王陽明自己創建的心學來解構他本人的一生,從而得出的結論應該就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生存「天理」。因為他說了,人心是古今中外相同的。

今天寫王陽明,實屬費力不討好。太多珠玉在前,已先入為主,不至於班門弄斧,卻有望風而動之嫌。然而還是在《帝王師劉伯溫》一完稿就開始寫王陽明,在讀客公司盛亮編輯的督促下,前後修改數次,終於有此書現世。

其實,我最奢望的是,現世的不僅僅是《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這本書,還應該是王陽明的靈魂。

度陰山

2014年4月19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游烏托邦O 的精彩文章:

《黃金時代》現實的批判和嘲諷,對人生存狀態的反思,知青文學

TAG:自游烏托邦O |